1019编号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6255771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4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19编号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019编号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019编号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019编号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019编号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19编号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19编号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 风筝起源古代中国,约 14 世纪传到欧洲 公元前 500400 年中国人就开始制作木鸟并试验原始飞行器 1909 年世界第一架轻型飞机在法国诞生 1903 年 12 月 14 日至 17 日,由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行者”1 号飞机,在人类航空史上首次实现了自主操纵飞行.这次试 飞成功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人类航空史从此进入新的纪元 1947 年 10 月 14 日美国著名试飞员查尔斯耶格尔驾驶 X1 飞机实现了突破音障飞行 1969 年 7 月 20 日 22 时 56 分 20 秒,阿姆斯特迈出一小步成为全体地球人类的一大步 1957 年 10 月

2、4 日 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上天 1959 年 9 月 12 日 前苏联发射“月球”2 号探测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航天器 1961 年 4 月 12 日 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 1969 年 7 月 20 日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 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 1970 年 12 月 15 日 前苏联“金星”7 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 1971 年 4 月 9 日 前苏联“礼炮”1 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 太空 1971 年 12 月 2 日 前

3、苏联“火星”3 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5 年后,美国的“海盗”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 1981 年 4 月 12 日 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 1986 年 1 月 28 日 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升空 73 秒后爆炸 1986 年 2 月 20 日 前苏联发射“和平”号空间站,服役已经超期 8 年,至今仍在运行,是目前最成功的人类空间站 1993 年 11 月 1 日 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号空间站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 我国航空航天大事件: 1956 年 10 月 8 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4、 1970 年 4 月 24 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 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 年 11 月 26 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 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并于 3 天 后成功回收。 1984 年 4 月 8 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东方红二 号试验通信卫星。 1990 年 4 月 7 日,中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这是中 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国外卫星,使我国在世界航天商业发射服务领

5、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9 年 10 月,我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顺利升空,并正常运行,这是我国首次在空间技术领域进行 的全面国际合作。 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并于 2003 年 10 月 16 日圆满回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 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3 年 12 月和 2004 年 7 月,我国与欧洲空间局联合研制并发射了“探测一号”和“探测二号”科学卫星,“地球空间双星探 测计划”取得圆满成功。 2004 年 1 月 23 日,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由国务院批准立项。 2005 年 10 月 12 日,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

6、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 2008 年 9 月 25 日 21 时 10 分,长征二号 F 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 上太空。 这是神舟飞船第七次飞入太空,也是中国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继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费俊龙和聂海胜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之后,今天,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三位中国航天员的金秋之行,肩负着全新的历史性使命按照计划,他们将在此次太空飞行中,实现出舱行走。 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的航天事业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航天活动呈现蓬勃发展的新态势。主要航天国家相继制定或调整航天发展战略、发展规 划和发展目标,航

7、天事业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航天活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进一步增强。 中国航天事业始于 1956 年,迄今已整整走过五十年光辉历程。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航天事业,在 若干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一贯主张外层空间 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支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各种活动,积极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不断为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 新的贡献。 中国已确立了在本世纪前二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面 临新的机遇和更高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家

8、战略目标,加强自主创新,努力 推进航天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自 2000 年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又取得长足进展。为增进世人对过去五年及今 后一段时期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了解,这里就有关情况作些介绍和说明。 一、 发展宗旨与原则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 进步,造福全人类 ; 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 增强综合国力。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贯彻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在新的发展 阶段,中国航天事

9、业的发展原则是: 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 满足国家需求, 体现国家意志。 中国将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项强国兴邦的战略举措,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航天事业 长期、稳定的发展。 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航天事业靠自力更生起步,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发展。提高自主 创新能力是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基点。根据国情和需求,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有限目标,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 现跨越式发展。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航天科技对国家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与支撑作用。加强战略筹划,统筹规 划空间技术、 空间应用和

10、空间科学的发展。 以航天科技进步为先导, 带动高技术和产业发展, 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 保护空间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 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开展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支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各项活动,在平等互利、和 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空间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二、过去五年的进展 2001 年至 2005 年,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一系列新成就。建成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制和试验 基地,进一步完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航天科技基础能力显著提高;空间技术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攻克一批 重大关键技术,载人航天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月球探测工程全面

11、启动;空间应用体系初步形成,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 应用效益显著提高;空间科学实验与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空间技术 1.人造地球卫星。过去五年,自主研制并发射 22 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在已初步形成的 四个卫星系列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六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 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此外,海洋卫星系列 即将形成,构建“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计划正在加紧实施。一批新型高性能卫星有效载荷研制成功。各种应 用卫星初步投入业务运行,其中“风云一号”和“风云

12、二号”气象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业务气象卫星系列。地球静 止轨道大型卫星公用平台的各项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大容量通信广播卫星研制取得阶段性成果。微小卫星研制及应 用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2.运载火箭。过去五年,自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 24 次发射成功,运载火箭主要技术性能和可靠性明显 提高。自 1996 年 10 月至 2005 年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 46 次发射成功。新一代运载火箭多项关键技术取得重 要突破,120 吨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和 50 吨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研制进展顺利。 3.航天器发射场。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建设取得新进展,提高了综合

13、试验和发射能力,多次完成各 种运载火箭、各类人造卫星、无人试验飞船和载人飞船的发射任务。 4.航天测控。航天测控网的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和拓宽,多次为各种轨道的人造地球卫星、无人试验飞船和载人飞 船的发射、在轨运行和返回着陆提供测控支持。 5.载人航天。1999 年 11 月 20 日至 21 日,中国成功发射并回收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之后又成功发射三 艘 “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 2003 年 10 月 15 日至 16 日, 发射并回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首次取得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突破了载人航天基本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的国家。2005 年 10 月 12

14、 日至 17 日,“神舟”六号载人 飞船实现“两人五天”的载人航天飞行,首次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试验活动,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又一个重大成就。 6.深空探测。开展了绕月探测工程的预先研究和工程实施,取得重要进展。 空间应用 1.卫星遥感。卫星遥感应用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一批应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应用系统的 技术水平和业务化运行能力明显提高, 初步形成全国卫星遥感应用体系。 建设和完善了国家遥感中心,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和许多省市的卫星遥感应用 及论证机构。光学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利用

15、国内外遥感卫星,积累形成覆盖范围广、时间序列长的多 波段卫星对地观测数据资源,提供多种遥感产品和服务。在一些重要领域,卫星遥感应用系统已投入业务化运行,特别 是在气象、地矿、测绘、农业、林业、土地、水利、海洋、环保、减灾、交通、区域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在国土资源大调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2.卫星通信广播。卫星通信广播技术发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应用产业已初步形成。截至 2005 年底,中国拥有国 际、国内通信广播地球站 80 多座,全国共有卫星广播电视上行站 34 座,国内几十个部门和若干大型企业共建立了 100 多

16、个卫星专用通信网,各类甚小口径终端站达 5 万多个。卫星广播电视业务的开展与应用,提高了全国广播电视,特别 是广大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范围和覆盖质量,卫星通信广播技术在“村村通广播电视”和“村村通电话”工程中发挥 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卫星远程教育宽带网和卫星远程医疗网初具规模。中国作为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成员国,已建成覆盖 全球的海事卫星通信网络,跨入了国际移动卫星通信应用领域的先进行列。 3.卫星导航定位。通过“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利用国内外导航定位卫星,在卫星导航定位技 术的开发、应用与服务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卫星导航定位的应用范围和行业不断扩展,全国卫星导航应用市场规模以每 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长。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基础测绘、工程勘测、资源调查、地震监测、 气象探测和海洋勘测等领域。 空间科学 1.日地空间探测。与欧洲空间局合作实施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协同欧洲空间局的四颗空间探测卫星,首次实 现世界上对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