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46254258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国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国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第卷(选择题,共40分)1、 (24分,第小题4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相同的一组是(A ) A. 勉强 强迫 强词夺理 强人所难 B. 树冠 冠名 冠状病毒 冠冤堂皇 C. 横财 蛮横 飞来横祸 横七竖八 D. 济南 救济 人才济济 假公济私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D ) A. 宣泄 沉缅 见风驶舵 破釜沉舟 B. 磋商 名片 挺而走险 攻于心计 C. 白晰 苍桑 以逸待劳 一筹莫展 D. 弘扬 琐碎 再接再厉 义不容辞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 )赵老师身体一直不太好,头晕, 不齐,还经常失眠。他不

2、听同事的劝告酒后驾车, 出了这么严重的车祸。在上,人大代表就能源问题向有关管理部门 ,以期得到满意的答复。新课程标准指出,学校 用考试的方法激励学生,无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A. 心率 以致 置疑 纯粹 B. 心率 以至 质疑 单纯 C. 心律 以致 质疑 单纯 D. 心律 以至 置疑 纯粹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 A.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能文过饰非,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就是好同志。 B. 自从采用了新的操作工艺,第二季度产值翻了一番,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C. 不管赛场上出现什么情况,丁俊晖都无动于衷,稳如泰山,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D. 北京

3、旧城区改造方案一提出,立即在大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代表们或赞成,或反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A. 为了摘掉贫油的帽子,地质勘探队的同志餐风露宿,足迹踏遍了千里戈壁。 B. 在新春团拜会上,温总理所说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番话,让人鼓舞,也让人充满憧憬和期待。 C. 看看电视剧苍天在上难道它对我们,尤其是做领导工作的同志,不无一点启发吗? D. 老人临终前向国家图书馆捐献了方氏墨谱天工开物等一批明代古籍,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极具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6、选出下文开头最恰当的一句是(A )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留下

4、了散文名作徐霞客游记:发明炸药的诺贝尔,出版过诗作和小说;著名数学家罗庚、苏步青,常常从数字王国到文字王国来换换脑筋。 A. 卓越的科学家,往往有较高的文字造诣 B. 说起科学,还应当想到它的一门嫡亲文学 C. 文学作品不但具有文学价值,还有宝贵的科学价值 D. 科学上的许多问题往往借助想像力丰富的文学来解决,那些流芳千古的科学家,都著有具有文学性的不朽篇章二、(16分,每小题4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710题。 一个人的内耳里有很多毛细胞,这些小东西能帮助捕捉声音信号并且把它们传到大脑,从而让我们听到声音。如果长期处于80分贝以上的噪音中,包括MP3开得很大的音乐声或者在演唱会、电影院、K

5、TV包房、快餐厅你所听到的巨大声响,内耳毛细胞就需要大量的血液和氧气才能保持工作,而长时间负荷工作下的毛细胞会因血液循环不畅和缺氧而坏死。暂时性失聪或耳鸣是这些毛细胞试图自我恢复的表现。但是时间越长。这些恢复就变得越来越难,听力就会受到永久性的伤害。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喜欢听MP3,当其声音开到最大的时候,声音可达到104分贝,而根据欧盟的安全标准,这一分贝数几乎赶上了螺旋桨飞机启动时的声音110分贝。据耳病专家分析,长时间听MP3会加速耳内毛细胞的死亡,导致现在的人比父辈甚至早30年耳聋。因此合理的建议是降低MP3的音量,减少每天的使用时间,专家门认为最好是每天只使用1小时耳机。但是这

6、样的建议却很少被采纳,泰晤士报的一则报道中称,根据英国皇家全国聋学院的调查,39%的1824岁的青年都不会按照安全标准(60分贝)听音乐,更不用说每天听一个小时了。有人会认为专家的意见危言耸听,但听力受损并不是短期就能显现的,而最终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表现出来。噪音不但会损害人的听力,还会引发心脏病、肿瘤和肥胖。柏林夏里特医科大学的斯特凡维利希博士说,噪音是引发心脏病的一大因素。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报告称,经常处于噪音之中的人患上脑神经肿瘤的危险比常人要高两倍。宾夕法尼亚的研究人员也发现因为噪音所引起的焦虑和压力会让人忍不住多吃东西,这一情况在女性身上尤为常见。长期处于有持续噪音的环境中,即

7、使是你觉得习惯了,噪音仍然在不知不觉地损害着你的健康,使荷尔蒙失调,加剧人的抑郁情绪。有时候那些为了安抚或改善人的情绪而播放的背景音乐,比如超市、餐厅和水疗中心的音乐,也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为那不是我们自己选择听的声音,我们的身体会对此产生消极的反应。7、 下面对人的听力受到永久性伤害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 ) A. 人的内耳里有许多毛细胞。 B. 人的内耳毛细胞坏死。 C. 人的内耳毛细胞没有大量的血液和氧气。 D. 人耳出现暂时性的失聪或耳鸣。8、 下面不属于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的一项是(D ) A. MP3的最大音量 B. 演唱会里的巨大音响 C . 螺旋浆飞机启动时的声响 D.

8、 超市里的背景音乐9、 认为噪音会引起肥胖的研究人员是( D ) A. 英国皇家全国聋学院的耳病专家 B. 柏林夏里特医科大学的斯特凡维利希博士 C.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 D.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10、 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 ) A. MP3会杀死的内耳毛细胞。 B. 24岁的青年都不会按照安全标准听音乐。 C. 长时间的噪音不但会损害人的听力,还会使人更抑郁。 D. 水疗中心的背景音乐使人产生消极情绪。第卷(非选择题,共110分)3、 (25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5题 幸福是一种内心快乐的状态。它使我们由衷地感到:活着是多么有意义,人生是多么美好。因此,幸

9、福的体验直接地包含着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肯定评价。感到幸福,也就是感到自已生命意义得到了实现。不管拥有这种体验的时间多么短暂,这种体验却总是指向人整个一生的,因为它所包含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总体评价。 当一个感觉到自己很幸福时,他的心中就会响起这样一个声音:“为了这个时刻,我这一生值了!”如果你没有这种感觉而又说自己“幸福”,那就是滥用了大字眼。所以,幸福不是零碎和表面的情绪,而是灵魂的愉悦。幸福只是灵魂的事,肉体只会有快感,不会有幸福感。 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苦难与幸福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都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

10、遇苦难时,它便醒来了。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的痛苦。生命意义仅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有灵魂的出场。外部的事件再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也只能是一个精神事件,却称不上是苦难。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那它一定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快感和痛感是肉体的感觉,快乐和痛苦是心理现象,而幸福和苦难则完全属于灵魂。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两者凸现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或正或负的强烈体验。

11、 幸福是生命意义得以实现的鲜明感觉。一个人在苦难中也可以感觉到生命意义的实现。因为苦难与幸福并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当然,在更多情况下,人们在苦难中感觉到的确实生命意义的受挫。但是我相信,即使是这样,只要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苦难仍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 领悟悲剧需要有深刻的心灵,人生的艰难关头最能检验一个人的灵魂深浅。有的人一生遭遇不幸,却未尝体验过真正的悲剧情感。相反,表面上一帆风顺的人也可能经历巨大的内心悲剧。11、从第一段的文意看,“对生命意义的肯定评价”就是 (4分)12、根据第一段、第二段的文意,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1)为什么说“幸福不是零碎和表面的情绪,而是灵魂的愉悦

12、”? (2)快感和幸福有什么不同? 13、根据第三段的文意,解释“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一句中包含的下列词语的意义。“它”是指 “肯定”是指 “否定”是指 14、 根据第四段文字表述,完成下表。(每个方框只填两个字)(6分) (正体验) (负体验)15、用一句话概括第五段的中心意思。(不超过20个字)(3分) 四、(25分)阅读石钟山记,完成1618题。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

13、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