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2编号浅谈延安精神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6254105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7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72编号浅谈延安精神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772编号浅谈延安精神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72编号浅谈延安精神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72编号浅谈延安精神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延安精神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浅谈延安精神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延安精神之于历史,它成就了中国的革命。延安精神之于现在,它任重而道 远. 延安精神与中国的革命风雨兼程。在改革开放进入21 世纪的今天, 国家的 情况已与延安时期大不相同, 如此延安精神是过时了吗? 是仍然没有用了吗? 回答是否定的。 记得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过,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 贵财富, 过去是、 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 取得胜利的法宝。 ” 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就必须将延安精神同新的历史任务和时代精神结合起 来,使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延安精神是植根于中华大地生生不息的圣火。 事实说

2、明, 时代需要延安精神, 人民呼唤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不仅属于历史, 而 且属于现在和未来。弘扬延安精神, 在当前有着现实的紧迫的意义。 延安精神是实现和谐的典范,为我们健康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 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延安延安精神的产生不是偶然的。 它是我们党在争取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中 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它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具有新鲜活泼、为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它也体现了中华儿女百折不挠精神。 延安时期全党团结, 党政团结, 军政团结, 军民团结, 人与人和睦相处, 最大限 度地实现了和谐。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 对延安

3、精神有着许多应该借鉴的地方。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取得辉煌成果的时 期。 可以说, 延安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伟大的探索精神。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回顾党的历史,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不顾中国的具体国情,盲目地照抄照搬马列 主义经典作家的本本,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道路和模式的教条主义使党的事业 遭受了很大的挫折。今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 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思想利剑。中华民族用它披荆斩棘,必将走向全面振兴。 延安精神中的艰苦奋斗是凝聚党心民心、 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 强、民族振兴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社会生活的实践告诉我们,

4、 人们认 识和改造世界, 只有通过艰苦奋斗, 才能克服来自客观和主观的困难和障碍, 一 步一步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特别是在条件不充分、环境不利的情况下, 通过 艰苦奋斗, 可以扭转困难局面、创造有利条件, 取得辉煌成就。今天, 我们弘扬 延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要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 从我做起, 从眼前做起, 从点 滴做起。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正因为延安时期我 们党的这种优良作风, 才能够少犯错误, 科学决策, 凝聚了人心, 实现了和谐, 取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然而现在,在批评与自我批评问题上,人们私心作怪, 怕得罪人,致使批评自我批评根本进行不起来,长此以往

5、,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 将出现严重问题。所以,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刻不容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时代的要求。延安时期, 我们的党和军队, 都 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 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唯一出发 点和归宿为了人民的利益, 党员干部和军队的指战员, 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汗 水、心血和智慧乃至生命, 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人民的事业。人民从党的所作所为 中, 深刻地认识了党是人民的领路人, 赢得了他们的支持和拥戴。得人心者得天 下。正是得到人民的支持, 我们党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然而现在的实 际大多走了样,如果不认真纠正和克服党政机关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 作为、乱作为, 滋生消极腐败现象, 不有效地制止渐行渐远脱离群众的问题, 构 建和谐社会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将是举步维艰。 其实,在充满历史的机遇和挑战面前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延安精神。我们 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延安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 伟大的振兴! 弘扬和发展延安精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白日矅青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