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_小学二年级_二数下_教案_《二数下第三、四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6251573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_小学二年级_二数下_教案_《二数下第三、四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数学_小学二年级_二数下_教案_《二数下第三、四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数学_小学二年级_二数下_教案_《二数下第三、四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数学_小学二年级_二数下_教案_《二数下第三、四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数学_小学二年级_二数下_教案_《二数下第三、四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_小学二年级_二数下_教案_《二数下第三、四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_小学二年级_二数下_教案_《二数下第三、四单元》教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教案 图形与变换 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 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 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教学目标: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3

2、、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1、直角、锐角、钝角。2、知平移、旋转现象。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解决措施: 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课时分配:3教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第一课时 锐角和钝角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2、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

3、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3、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4、在活动中探究数学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教学重点: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

4、汇报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设计意图: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二、新知学习。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

5、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 三、巩固复习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1) 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2)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3) 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

6、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3、出示两道判断题:(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 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钝角?、写有“最”的方形宝盒。出示两部分的内容。(课件板演)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 )和1个( )组成的。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个直角组成的。(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1分钟)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7、A、拼一拼。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同时感受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间的变化联系。四、总结深化 、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5、 课堂练习:p39第1、2、3题,小组校对6、 板书设计 锐角和钝角 锐角 钝角教学反思: 因为上学期接触过而且画过比直角小

8、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因此在此基础上学习锐角和钝角是比较轻松的。当让学生说生活中的锐角和钝角时学生很踊跃,并能流利的说出缘由,只是画角时有的学生没有按步骤画脚。 第二课时 平移和旋转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教具准备:课件、学具。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今天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

9、)设计意图: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二、新授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3)用学

10、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建立对平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较丰满的表象基础,为揭示概念做好准备。3、练习(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7)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课件

11、出示课本P43页第一题)(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课件出示课本P44页第4题)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并说一说,比一比,这样手脑并用,学生效果就更明显。三、巩固练习1、 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设计意图:鼓励多种形式的学习,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四、课后活动 : 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设计意图:加深对新课的理解,用实践来感知平移、旋转的奇妙。4、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教学反思:在今天的教学中,孩子对于平移和旋

12、转的概念掌握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孩子数格子容易出现错误,点在物体上的位置不是很容易找出.特别是在自己绘出平移后的图形时,难度比较大.本来画出对称的完全相同的图形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不要说再画出平移后的位置了.难!第三课时 剪一剪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能剪出各样图形。教具准备: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教学过程:一、 揭示课题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剪纸,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剪一剪。设计意

13、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做些什么。二、 探索新知 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对称图形回忆,有意识地对“画”的注意,为下面的探究新知做好准备。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1)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a) 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b)

14、 方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c) 方法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d) 方法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设计意图:这是一个 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连续的小人,加深对图形平移的认识。(3)小结:看来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悟规律 1、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设计意图:以上做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充分体现新课精神,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4、发挥想象,自主创意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同时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同桌看。三、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四、板书设计 剪一剪 ( 贴 图 )教学反思: 很多学生都能剪出四个的小人图案,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能剪出六个、八个甚至更多的图案,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