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上传人:学无****5 文档编号:146250930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明清政府要求各地土司(指边疆官职)子弟进入国子监读书,学习儒家文化和礼仪;强制要求土司应袭子弟就近入官学(或司学、儒学)读书,否则就不准承袭土司之职。这些做法()A.促进了土司阶层对国家的认同感B.导致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剧C.提高了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D.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答案:A2.据中国政治制度史记载:“(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该材料体现了明朝监察机构()对中央

2、主要行政部门进行对口监察有效地防止官员贪污腐败代表皇帝履行监察职责采用非常规手段监督官员A.B.C.D.答案:B3.对地方官的监察是历代王朝实施地方管理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下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明确规定“对地方官的监察”的是()汉代刺史唐代六部元代行省明代内阁A.B.C.D.答案:A4.秦汉时期中央政府担心郡守的权力太大,与己不利。于是每郡派一个官员去监视他。该官员的职务是()A.郡尉B.枢密使C.监御史D.刺史答案:C5.卫国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是商朝都城朝歌所在地;鲁国是周公的封国,原来是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国,是周公东征对象蒲姑所在地。这反映出西周的分封()A.依

3、据严格的宗法等级B.得到同姓子弟的支持C.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D.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C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从分类上看燕国属于()A.功臣B.姬姓贵族C.商朝旧贵族D.夏禹后代答案:B7.北宋学者指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法不立,则人不自知统系来处宗子法废,后世尚谱牒,犹有遗风。谱牒又废,人家不知来处,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该观点认为()宗法制度经久未衰、历代沿用家谱能够凝聚人心、维系宗族家族观念产生动摇、危害深远宗法解决继承矛盾、稳定秩序A.B.C.D.答

4、案:B8.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A.强干弱枝,中央集权B.男尊女卑,君父一体C.君权神授,皇位世袭D.君父同伦,家国同构答案:D9.汉旧仪 载汉惠帝时“丞相初置吏员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为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但“不常置”。据此理解正确的是()刺史制度在汉惠帝时期正式确立刺史隶属于丞相,负责监察地方丞相职能范围扩大架空御史大夫刺史在当时仍属临时差遣的官员A.B.C.D.答案:C10.“(它)是一个

5、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各地来管事”“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文中的“它”是指()A.秦朝的郡县B.西汉的郡国C.宋代的路州D.元朝的行省答案:D11.帝尝召缙等曰:“尔七人朝夕侍左右,朕嘉尔勤慎因各赐五品服。”又以立春日赐缙等金绮衣,与尚书埒(等同),缙等入谢,帝曰:“代言之司、机密所系,且旦夕侍朕,俾益不在尚书下也。”据此判断,下列关于明朝内阁制说法正确的是()A.材料中的两个“帝”是指明太祖B.内阁官员与六部尚书地位相等C.内阁是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的重要机构D.内阁代替皇帝处理机密的重要事务答案:C12.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

6、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有利于建立民主政府D.是清统治延长的根源答案:B二、非选择题13.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

7、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2)结合材料二概括张传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参考答案:(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2)观点: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古代中国国情。依据:以农耕经济为主;中国地域广阔;巩固

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材料二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

9、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材料三所以说无约束的皇权是万恶之源,无论多么缜密的监督网络,如果漏掉了皇帝这条最大的鱼,监督体系最终都会变成一种摆设。而当监督体系完全失效之后,就是新一轮的农民起义、王朝更替。然而,曾经强盛的明王朝,同样也因官员的腐化走向了灭亡,并没有逃脱封建王朝历史轮回的命运。其兴也吏治,其败也吏治,实在是值得我们深思。浅析明朝监察制度的成败(1)材料一说的是哪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读书人要得到正式官职一般需通过什么途径?由此分析该制度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要设置的监察机构。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参考答案:(1)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权操于上,以官举士;封闭性,民意无从体现;任人唯亲,不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压抑人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2)途径:考试、科举考试。积极影响: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办事效率;从追求公平正义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利于形成重学风气;加强中央集权。消极影响:八股取士,被选拔的人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3)监察机构:刺史、御史大夫、都察院、御史台等。利:一定程度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弊端:为皇权服务,皇权不受限制,效能有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