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长效热点(上)05 -疫情中网络云课堂的千姿百态(精练)(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46250524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长效热点(上)05 -疫情中网络云课堂的千姿百态(精练)(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届高考历史长效热点(上)05 -疫情中网络云课堂的千姿百态(精练)(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届高考历史长效热点(上)05 -疫情中网络云课堂的千姿百态(精练)(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届高考历史长效热点(上)05 -疫情中网络云课堂的千姿百态(精练)(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届高考历史长效热点(上)05 -疫情中网络云课堂的千姿百态(精练)(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高考历史长效热点(上)05 -疫情中网络云课堂的千姿百态(精练)(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历史长效热点(上)05 -疫情中网络云课堂的千姿百态(精练)(解析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信息社会的学习方式变革-疫情中网络课堂的千姿百态精练 解析版【练选择】1.(2015 全国II卷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 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 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 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答案】D 【解析】本题以新中国成立初在学校、社会上掀起的俄语学习热为背景材料。从知识结构上看,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阶段特征;从能力要求方面看,考査学生透过教育现象看历史发展本质的能力;从选项设置上看,将教育话题扩展到政治、经济等领域,充分说

2、明了教育为国家、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2.(2017 全国I卷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720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 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答案】A 【解析】造成留日学生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发展水平的差异。选项B中“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的差别是事实,当时南方留日学生的数量在总体上的确高于北方,但这并不是导

3、致留日学生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且这种不同的区域高涨程度也是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导致的;选项C是中央的政策,没有体现题干中所述的地区差异性;选项D中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不是留学生选择留学国家的主要依据。总之,题目难度不大,本题以清末国内各主要省区留日学生人数与比例为切入口,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因果分析能力。显然,此题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事业与民众观念的影响。3.(2017 全国II卷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

4、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答案】C【解析】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4(2017年全国3卷31题)图5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 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 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 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 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答案】C【解析】多数学生并不能从本题的图片中提取出有效信息来直接锁定正确答案,最多可以排除掉部分错误选项,如选项A。显然,题干简短的文字中包含了丰

5、富的信息:新中国成立初期,两代人同时上学。由此不难得出结论:该幅图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扫盲教育的艺术再现,思考至此便可以生成正确答案一一“现实主义”风格。本题将教育与绘画风格有效的连接起来,反映了命题者的匠心与其命题的独到之处。5.近几年为促进教育公平,国家岀台大量法律法规,整治民众反映强烈的各种教育乱象,同时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这反映了政府 A. 强化依法治教理念B. 顺民意重民生C. 确保教育优先发展D. 规范学校办学【答案】B【解析】此题目紧扣社会热点话题,以近年来国家为实现教育公平而采取的措施为切入点,以民生问题为落脚点,体现了教育与政治、社会发展的关系。6.1956年,为进一步贯彻全面发

6、展的方针,在教学计划中增设实习课和工农业基础知识课,并把军训列为高级中学的正式课程。造成上述课程设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经济体制的转变B. 科学教育制度的确立C. 中苏关系的破裂D. 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答案】D【解析】题干中描述的改变课程设置涉及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变化,是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功能的体现,间接考查了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掌握。7.(2020河北省联考29)近代思想家严复认为:“如果中国传统的维持国内秩序的方法导致了贫穷、无知和虚弱,那么,即使这些方法是圣人之道,也应抛弃。中国必须发展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培育广泛的科技教育体制,鼓励民众经济上的私利,并且创建一个合理的国家机制”。严复

7、这一认识 A找到了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 B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C使民主政治的观念深入人心 D为变革政治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答案】D【解析】A直接排除,BC属于辛亥革命的意义,直接出D,由材料中“如果中国传统的维持国内秩序的方法导致了贫穷、无知和虚弱,那么,即使这些方法是圣人之道,也应抛弃。”一句,可知严复这一认识为变革政治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8.(2020河北省联考32)苏格拉底认为灵魂的本质是理性,人应在追求绝对确定的知识中认识自己,培植完整的道德人格,以善为人生的最高目的;善是天地万物的秩序,也是人的本性与自由所在。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A对人文精神进行了一定程度批判 B主张实现人格绝

8、对平等 C反思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 D全盘否定了智者的启蒙【答案】C【解析】BD太过绝对化,材料通篇离不开“人”,“批判”用词不当,直接出C,材料强调人的道德的作用,反对极端个人主义,故反思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选C9.(2020湖南四校联考30)1945年,由鲁迅艺术学院创作的歌剧白毛女在延安公演。它描写了遭受地主家庭剥削压迫的婢女喜儿逃入荒野,变成幽灵似的白毛仙姑,后被八路军搭救和讨还血债的故事。喜儿的故事是A对当时中国广大农村社会百态的原始记录B白毛女作者个人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C当时农民苦难命运与反抗精神的艺术再现D重现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最直接的证据【答案】C【解析】由题目

9、中所提到时间1945年,和“它描写了遭受地主家庭剥削压迫的婢女喜儿逃入荒野,变成幽灵似的白毛仙姑,后被八路军搭救和讨还血债的故事。”直接出C10.(2020湖南四校联考33)18世纪中期以后的英国,倡导爱护自然的诗歌层出不穷,如彭斯的杜河两岸、布罗姆菲尔德的农夫之子均描绘了少年时代乡村自然的美丽景色,克莱尔在致倒下的榆树中则深情地把童年屋后的榆树作为朋友来看到,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社会转型的问题日益突出B农民向往理想的田园生活C文学创作实现了自我革新D诗歌主题以乡村生活为主【答案】A【解析】由时间18世纪中期直接判定这些作品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直接出A【练综合】1.(2020长郡中学高三模拟42)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人认为道德就是天理,是客观运行规律,因此后期很多朝代的中国人都不再去探究道德是什么,只是按照祖辈的教训去遵守道德。只是到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了,文人们总结经验教训,错误地总结出道德礼教是制约中国发展的原因,才导致中国道德素养的大崩渍。西方人崇尚逻辑推理,在道德研究上西方人多从个人的感受和道德评判标准上进行研究,个人感受上就引申出善恶论、情感论、幸福论、功利论,道德评判标准又引申出知识论、伦理学、目的论、动机论、理性论、公平论、平等论等。 摘编自辛一山中西道德差别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方传统道德”这一主题,拟定一个具体观点,并加以评析。(

11、要求:观点明确、中外关联、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观点:中西方传统道德存在较大差异。(2分)评析:鉴于地理环境、价值趋向、具体形态等方面的不同,中西方传统道德差异较大。从地理环境来看,中国属于内陆型文化,传统小农经济占主导,社会相对稳定,思想道德比较保守,进取意识不强,创新性不足;西方文明多起源于大海,西方人乐于冒险,有民主和挑战精神。从双方价值取向来看,中国深受儒家文化倡导的血亲与人伦、修身与养性、孝道与理性、安土重迁等影响,中国人的性格趋于谦虚、谨慎、忍让等;西方商品经济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西方道德注重个人之“利”,因而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成为社会道德的主流。

12、从具体形态来看,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中国人偏向于重整体、轻个人;西方注重研究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征服自然的科技,在道德上易形成重视个人利益,忽视整体利益。(9分)综上所述,中西方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传统道德分歧较大。(1分)(“答案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2.(2020山西高

13、三1月调研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对世界影响巨大的西方近代体育的源头在希腊。古希腊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带有鲜明的海的文化”特征,古希腊人对海神、以力服人的英雄的崇拜正是从中孕育出来的。当时的希腊奴隶制经济发达,使一部分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体育活动。参与公共事务与战争是当时公民的职责,他们必须懂政治、会打仗,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古希腊体育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古希腊体育对当时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古希腊雕塑艺术中对理想肉体、健康活泼形态的展现便多是从体育活动中汲取灵感的。 摘编自吴庆华古希腊体育文化起因及其个性初探材料二 我国宫廷体育特征明显。

14、春秋战国时,女子相扑渐露端倪。至两汉,汉武帝与汉光武帝刘秀深喜此术,以至“宫廷伎人,拥而之”。唐敬宗时宫中教坊组织伎女“分朋驴鞠”,分拨打“驴球”。 在男性匱乏的宫内,宫女甚至嫔妃从事一些体育项目成为必然。金、辽、清是北方少数民族,因此一入南朝就将骑射列入皇宫体育的范畴。清代为游牧民族,每年会举行木兰围猎、鹰台杀虎等活动。古代皇帝出猎有专门的规格与级别,例如两都赋和上林赋记载用法驾。宫廷体育除了用极其奢华、隆重的规模满足皇帝私欲之外,宫廷体育更有张显皇帝权威的功效,利于各个阶级的稳定。摘编自邓志红我国宫廷体育特征及成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体育发展的原因及影响。(13分)(

15、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宫廷体育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2分【答案】(1)原因:特殊的自然环境;文化艺术等精神文化的推动;奴隶制经济繁荣;城邦体制(或民主政治)的影响;对外战争的需要。(7分)影响:有利于城邦凝聚力的提升;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为现代体育奠定了基础。(6分)(2)特征:富含女性气息;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贵族化特征(或等级森严);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6分,任答3点即可)成因:皇宫独特地理人文环境的影响;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存在;宫廷是动员一切国家资源的权力重心,经济上有着天然优势;皇帝个人喜好对社会价值的导向。(6分,任答3点即可)评分细则(1)原因:特殊的自然环境。(2分) 文化艺术等精神文化的推动。(2分)奴隶制经济繁荣。(2分) 城邦体制(或民主政治)的影响。(2分)对外战争的需要。(2分)(以上共5点,任答4点即可,共7分。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答出3点得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