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长效热点(上)02-疫情中彰显大国制度优势(精讲)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46250456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长效热点(上)02-疫情中彰显大国制度优势(精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届高考历史长效热点(上)02-疫情中彰显大国制度优势(精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1届高考历史长效热点(上)02-疫情中彰显大国制度优势(精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1届高考历史长效热点(上)02-疫情中彰显大国制度优势(精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1届高考历史长效热点(上)02-疫情中彰显大国制度优势(精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高考历史长效热点(上)02-疫情中彰显大国制度优势(精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历史长效热点(上)02-疫情中彰显大国制度优势(精讲)(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问题研究-战疫中彰显大国制度优势精讲【热点回顾】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2019年,学术理论界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维度,推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研究,探索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方法路径;加强对国家治理、基层治理、社会治理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走进现实】越是在艰难困苦和重大斗争的时候,越是能够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深刻道理和巨大优势。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下,各地各部门各司

2、其职、协调联动,紧急行动、全力奋战。全国各地大批医务人员,迅速集结、驰援武汉;建设者日夜奋战,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也即将交付使用;人民军队高效投送疫情防控物资,抽组医护人员参加医疗救治;企业加班加点生产,疫情防控物资全国统一调度显现了高超的指挥协调、统筹安排能力,强大的基础建设、物资调配能力,迅速的决策部署、动员组织能力。中国奇迹、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再一次让世界瞩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奇迹背后是制度优势。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通过科学的制度安排把生产力要素集中起来,聚焦关键点进行优化配置,能够充分激发潜力,达到既定基础和条件约束下

3、的生产力水平上限。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把抗疫行动变成了全国上下连成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的集体自觉。【考点预测】制度建设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制度建设永远在路上,在这次疫情中,不同于某些西方国家鼓吹的“民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其强大的动员能力,高效的运作制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彰显了中国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近年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正在积极进行,民主政治进程在加快。民主政治进程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高考关注的热点。中国古代政治在高考中的地位较前虽有所降低,但因与民主政治热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在高考命题中还

4、未间断过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预测2020年高考历史学科对于这一内容的考察集中围绕在古代制度建设方面,围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进行考察,同时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历程有可能也会涉及,但考察较少,多以选择题为主,难度较低。【知识梳理】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战国时期起源 (1)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 (2)商鞅变法时,秦国采取废分封、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等措施,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措施:政治方面: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经济方

5、面: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驰道。文化方面;书同文;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2)作用: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秦朝的地主阶级凭借皇帝的专制权威,大大加强了统治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3隋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完善 (1)中央机构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

6、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2)创立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4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 (1)措施:集中军权: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削减地方节度使的实权,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枢密院有调兵权而不直接统领军队,统领军队的将帅无调兵权;实行更戍法;各地军队的精壮之士都选人禁军。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派遣文官担任知州,又在各州设通判,两者互相牵制。这样就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集中财权和司法权:规定地

7、方税收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规定司法人员改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中央复审核准,这就把地方的司法权收归中央。 (2)影响:积极方面: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方面:北宋过分集权带来严重恶果:一是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二是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三是地方上财政困难。这些因素给北宋种下“积贫积弱”的祸根。5元朝统治机构的健全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元世祖健全了统治机构,在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6明朝君主专制的

8、加强 (1)对中央官制调整,废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屑六部,六部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使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2)调整地方官制,实行三司分权。这样使三司分立、互相牵制,大权统归中央。 (3)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制约。 (4)制定了大明律,充分体现了君主的专制意志。 (5)授权锦衣卫掌管缉捕、刑狱之事,监视、侦查官民的不法言行。又先后设立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皇帝直接控制。 (6)实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大兴文字狱,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7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1)雍正时设军机处,使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从皇帝指挥,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

9、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2)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社会恐怖,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8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与结束 (1)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激烈批判,指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2)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1汉朝的察举制 (1)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汉朝发展了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这套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等内容。 (2)察举制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它是一种

10、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东汉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察举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随着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2科举制的创立和演变 (1)隋朝科举制的创立。背景: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执行下去。形成: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2)唐朝科举制的完善。完善;唐朝建立,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

11、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了定制。评价: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到政权中来;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3)北宋科举制度的发展。发展;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北宋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举人经礼部考试后须经殿试才算合格,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殿试成为定制;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

12、;在考试方法上又实行糊名制,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评价:科举制的发展,为地主阶级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北宋的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也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4)明朝的八股取士。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考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而且只准用程朱理学的释经观点,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分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这种文体呆板乏味,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5)科举制度的废除。20世纪初,由于国内形势的巨变,封建的科举制度早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三、中国古代社会

13、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度1分封制 (1)形成和演变: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朝建立后,为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周天子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并规定了诸侯享有的权利和对周天子应尽的义务;春秋时期,随着周天子势力的衰微和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分封制名存实亡;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被郡县制取代。 (2)特点:分封的目的是巩固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政权;分封的对象主要有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被分封的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也要承担周天子所规定的义务。 (3)影响:分封后的诸侯国环绕周王室,形成众星捧月之势,起到了拱卫周王室的作用;分封制使周朝的势力扩大到边远地

14、区,从而扩充了疆域,使西周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由于分封制维持了地方诸侯国相对独立的地位,因而当周王室势力衰微时,他们便借机发展自己的势力,从而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2郡县制 (1)形成和演变:春秋后期郡县制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诸侯国普遍推行: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体制也更为完善,秦以后各朝代,在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上一直沿用郡县制,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变化。 (2)特点:郡县制是在分封制逐步瓦解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地主阶级的集权统治;与分封制不同的是,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他们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

15、役和徭役等。 (3)影响: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使君主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3行省制度 (1)形成和演变:元政府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明朝虽废行省,设三司,但地方行政区划习惯上仍称行省或省,这种称谓一直延续到今天。 (2)特点:各行省都是中央政府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对中书省负责。行省制度作为一种军、政、司合一的地方行政制度,其长官在中书省的直接领导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军政和司法权。 (3)影响:行省制度的建立,适应了元政府管理空前辽阔疆域的需要,从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由于各行省直接隶属于中书省,与中央关系密切,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行省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4土司制度 元朝时开始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制度,即设立宣慰司等机关,任命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土司长官,可以世袭,但必须效忠于朝廷。明清时期经过“改土归流”,逐渐废除了土司制度。四、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1秦朝的御史大夫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一。御史大夫执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