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编号2010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6249158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编号2010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编号2010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编号2010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编号2010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编号2010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编号2010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编号2010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10 安徽)(10 安徽)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关于 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 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挑选原料 B加碱燕煮 C竹帘捞纸 D剪裁纸张 2(10 安徽)(10 安徽)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取用药品 B称取药品 C量取液体 D搅拌溶解 3 (10 烟台)(10 烟台)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蜡炬成灰 D木已成舟 4 (10 烟台)(10 烟台)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少量液体 B过滤 C闻气味 D稀释浓硫

2、酸 5(10 金华)(10 金华)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 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 B镁粉用做烟花和照明弹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铜丝用做电线 6(10 金华)(10 金华)下列实验操作中存在有不合理操作的是 倾倒液体 给液体加热 检查装置气密性 A B C D 7 (10 兰州)(10 兰州)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消失 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 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 8 (10 眉山)(10 眉山)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鲜奶制酸奶 B糯米酿甜酒 C铁杵磨成针 D氢氧化钠溶

3、液中加少量胆矾 9 (10 眉山)(10 眉山)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C ) 10(10 临沂)(10 临沂)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烂 B钢铁生锈 C酒精挥发 D蜡烛燃烧 11(10 滨州)(10 滨州)下列实验操作装置正确的是 A 12(10扬州)(10扬州)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铝箔发暗 C烧碱变质 D镁带变黑 13(10扬州)(10扬州)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14. (10 重庆) (10 重庆)下列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的是 A燃放烟花B食物腐烂C剪贴窗花D钢铁生锈 15(10 滨州)(10 滨州)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气体,要先对装置的气密性进行

4、检查 B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C给玻璃器皿加热时都需垫上石棉网 D实验产生的废液就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16 (10 苏州)(10 苏州)下列有关仪器用途说法不恰当的是 A温度计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 B烧杯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C试管用于装配简易气体发生器 D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 17 (10 兰州)(10 兰州)下列学生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8(10 南京)(10 南京)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稀释浓硫酸 D. 点燃酒精灯 19(10 南京)(10 南京)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 B花生霉变 C

5、瓷碗破碎 D火药爆炸 20 (10 苏州)(10 苏州)下列玻璃仪器名称错误的是 A普通漏斗 B锥形瓶 C集气瓶 D长颈漏斗 21 (10 苏州)(10 苏州)下列说法能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镁粉用作照明弹 B铜丝用作导线 C氢气用作清洁燃料 D二氧化碳用作碳酸 饮料 22 (10 嘉兴)(10 嘉兴)下列图示的 “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的是 23 (10 苏州)(10 苏州)下列加热方式错误的是 D KClO3 (第 4 题图) A标签受损 B不会产生氧气 C灯内酒精燃烧 D读数不正确 24 (10 南昌)(10 南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烟 B活性

6、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C燃放烟花 D分离液态空气制 氧气 25 (10 潼南)(10 潼南)下列爆炸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汽车轮胎爆炸 B面粉爆炸 C火药爆炸 D煤气爆炸 26 (10 义乌)(10 义乌)系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江苏省连云港市赣马二中 QQ740409749 欢迎交流江苏省连云港市赣马二中 QQ740409749 欢迎交流 A.蜡烛燃烧 B.冰雪融化 C.牛奶变质 D.瓦斯爆炸 27 (10 义乌)(10 义乌)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28 (10 肇庆)(10 肇庆)下列物质质量增加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是 A铜片在空气中加热 B敞放的固体烧碱 C露天堆放的生石灰 D干燥木材吸水

7、 29 (10 肇庆)(10 肇庆)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30 (10 肇庆)(10 肇庆)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验纯 B给玻璃仪器加热时都要垫石棉网 C做实验的废液倒入指定容器内 D在实验药品贮藏室门口写上“严禁烟火” 31.(10 泰州)(10 泰州)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 12.25g 固体 A.加热液体 B.测定溶液 pHC.称量固体 D.稀释浓硫酸 pH 试纸 点滴板 100mL 9.0mL 进气 浓硫酸 镊子 pH 试纸 A干燥氧气 B.测定溶液 pH C.量取 9.0mL 液体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C化合反应 D置换反应

8、32.(10 潍坊)(10 潍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 B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 C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3. (10 潍坊) (10 潍坊)下列实验操作或数据中,正确的是 B 34.(10 黄冈)(10 黄冈)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 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 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 35.(10 泰州)(10 泰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入块状固体 B蒸发C检查装置气密性D加热固体制氧气

9、36.(10 黄冈)(10 黄冈)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二、填空实验题二、填空实验题 1.(10 兰州)(10 兰州)请你根据以下实验要求从中选出所需合适仪器的编号,并写在横线上。 (1)镁条燃烧时,夹持镁条用 。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用 。 (3)粗盐提纯时蒸发滤液所用到的仪器是 。 (4)在、两组实验操作中都缺少的一种仪器是(填名称) 。 1. (1)c (2)ab (3)cdg (4)玻璃棒 2 (10 泰州)(10 泰州)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A B C D E F G H

10、 I 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2)实验操作要规范化。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和。(填序号) A点燃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纯度 B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先将 pH 试纸润湿,然后再测定 C释然浓硫酸,将浓硫酸沿杯壁慢慢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搅拌 D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仰视或俯视读数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

11、置,其中正确的一 项是 。(填序号) 2(1) IADGBC 或 I 或 C、I (2) A 和 C(3) C 三、实验题三、实验题 1. (10 安徽)(10 安徽)酒糟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I)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l2 s 后取出,观察到 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1)写出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由 上 述 现 象 得 出 绩 论 : 外 焰 温 度 最 高 , 你 认 为 原 因 是 。 ()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 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右表。 (3)由右表得出结论: (填“焰心” 、 “内焰”或“外焰”)温 度最高 。 (4)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5)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 可) , 。 平均温度/火焰层 乙丙 焰心432598 内焰666783 外焰5206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