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详解64卦之坤卦(最新-编写)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6248704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傅佩荣详解64卦之坤卦(最新-编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傅佩荣详解64卦之坤卦(最新-编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傅佩荣详解64卦之坤卦(最新-编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卦 坤 坤为地,坤上坤下;厚德载物。坤:元,亨,利牝(pin)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白话:坤卦,开始,通达,适宜像母马那样正固。君子有所前往时,领先而走会迷路,随后而走会找到主人。有利于在西南方得到朋友,并在东北方丧失朋友。安于正固就会吉祥。解读:“元”只有在乾卦是指创始,在其他卦则是指开始。不过坤卦的“元”特别是指继创始之后的最初生成作用。这一点在彖传会有所说明。万物生成之后所形成的整体,自然也是通顺畅达的。相对于乾为天,坤是地,是万物之母。坤卦异于乾卦之处,是“利牡马之贞”,而不是普遍的利贞。牡马是母马,柔顺而健行,所以取为象征。在此,牝马象征坤

2、道有如大地,顺着天的法则健行不已,又能养育万物。“君子有攸往”时,要参考坤卦的随顺,而不能率先带头。随顺在后,则会找到主人,亦即以乾卦为其依归。易经有阳先阴从的观念。西南是阴方,坤可以找到同类,东北是阳方,虽然失去同类,但获得了主人。因此以上二者皆为有利。关于方位,在此可参考后天八卦图:西南皆为阴类,东北则属阳类。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白话:彖传说:至广呀,坤卦所象征的元气,万物借他而得以生成,他也由此顺应了天体。坤卦代表

3、的大地以其厚重来承载万物,功能也响应了无边无际的需求,他包容宽裕而广阔远大,使各类物种都通顺畅达。母马是属于大地的生物,驰行大地而没有疆界,性格柔顺而适宜正固,君子在前进时,率先行动会迷惑而失去正道,在后随顺就可以获得恒常法则。在西南方得到朋友,是指伴随同类前进。在东北方丧失朋友,是指最终会有喜庆。安于正固的吉祥,在于配合大地而没有疆界。解读:从坤卦开始,都是在卦辞之后,接上彖传与象传大象。然后是分述各爻爻辞。各爻的象传小象则直接附于其交辞之后。“至哉坤元”,“至”有微妙无比之意,在此译为至广,是为了配合地的属性。“坤元”,乾与坤称“元”,有如父与母,代表原始的生命力。由此可知,易经在以乾为首

4、时,并未忽略要靠乾坤并建,阳与阴合作,才可充分说明万物生成变化之理。乾是“资始”,坤是“资生”,乾是“统天”,坤是“顺承天”,各有功能,不可或缺。我们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即出于类似观点。坤卦六爻皆阴,所象征的是无比的承受力与柔顺度。这正是与天相对应的地。像母马那样,既能健行又至为柔顺,如此恒常坚持,就是它的“利贞”所在。换言之,这种柔顺其实也是一种刚强。君子效法坤卦,随顺而行,但仍可“得常”。“西南得朋”与“东北丧朋”各有其利。譬如,女子年轻时有众多同性朋友,后来离开众友而与男子成亲,二者皆利。朱震说:“得君者,臣之庆;得亲者,子之庆;得夫者,妇之庆。庆者,未有不离其朋类而得者也。”由此可知,

5、乾与坤(阳与阴)的关系是可以应用在多重人际关系上的。一般而言,阳主阴从,阳先阴后,阳为主动者,阴为受动者。坤卦以“安贞”为吉,其故也在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白话:象传说:大地的形势顺应无比,君子因而厚植自己的道德来承载万物。解读:大象是解说全卦的。坤卦由下坤上坤组成。它所代表的是地,而其性质则是顺。相对于乾卦的“自强不息”,坤卦是“厚德载物”。两者搭配,则过程与目的同时显现,而君子的人生规划也十分清楚。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白话:初六,脚下踏着霜,坚冰将会到来。象传说:脚下踏着霜,坚冰将会到来,这是因为霜是阴气开始凝结。循着此一规律发展下

6、去,就会出现坚冰。解读:坤卦第一爻是阴爻,称为“初六”,位居最下,有如人之足,所以用“履”字。霜是稀薄的碎冰,看似微不足道,但是见微知著,可以判断将有坚冰。程颐说:“犹小人始虽甚微,不可使长,长则至于盛也。”易经常以阴爻比拟小人,可供参考。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白话:六二,直接产生,遍及四方,广大无边,不必修习,无不有利。象传说:六二这一爻的活动,是直接产生而可以遍及四方。不必修习却无不有利,是因为大地之道广大无边。解读:六二居下卦之中,又是阴爻居柔位,并且二是地位,所以是最足以代表全卦之爻。爻辞无异于对坤卦作为“地道”的描述。古人认为天的

7、运动是圆环状,地的运动是直线状,由此形成天圆地方的观念。孔颖达云:“生物不邪,谓之直也,地体安静,是其方也。无物不载,是其大也。”换言之,“直”是万物各自依其条件直接产生,只要条件成熟就自然出现了。能够如此,才会使万物遍及四方,由此造成广大无边的大地现象。“地道光也”的“光”通“广”。“地道”是代表方正,“直方大”,君子在效法时,“直”代表真诚,“方”代表方正,“大”代表包容。对内真诚而对外方正,互为表里,而根本态度则是包容。“习”是不必刻意修习或修治,顺其自然就可以了。“无不利”之意是无不有利(而不只是没有不利),如此文义较顺并且符合“地道”的性质。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

8、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白话:六三,蕴含文采而可以正固。或者跟随君王做事,没有功业却有好的结局。象传说:蕴含文采而可以正固,是要等待时机再做发挥。或者跟随君王做事,是因为智虑周延而远大。解读:六三进人人位,相较于天位而言,它代表了臣道。此外,六三处于下卦之上,必须待时而动。此时虽有文采(亦即德行可观),也要正固守之,等待时机成熟。“或从王事”的“或”字,代表可能性,这是配合六三的位置而言。如果真有这种机会,也须“无成”,不谈功业,要将荣耀归于君王,如此才会“有终”。处于危疑变动之际,最需要的就是“知光大也”。由全卦看来,六三已经形成一个单卦的坤,具有坤的基本德行,但是因为处于下

9、卦,所以合而言之是“含章可贞”。其次,六三尚未形成完整的坤卦(无成),但是下卦已经走到终点(有终)。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白话:六四,扎起口袋,没有灾难也没有称誉。象传说:扎起口袋而没有灾难,是因为谨慎所以没有灾难。解读:六四开始进人上卦,处境危疑不安,最好加以收敛。“括囊”是不管才华如何杰出,也须扎起袋口,不要外露,像守口如瓶一般谨言慎行。如此自然可以“无咎”,但是相对的也不会有任何称誉。如果与乾卦的九三与九四对照,可知处在三、四这二爻能做到“无咎”,就应该满意了。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白话:六五。黄色的衣裙,最为吉祥。象传说:黄色的衣裙,最

10、为吉祥。是因为既有文采又居中位。解读:六五是阴爻阳位,并且是中位。这时应该怎么办?“黄”是中色,依后代的五行之说,黄是土之色,并且为居中间(东为木,青色;南为火,红色;西为金,白色;北为水,黑色;中为土,黄色)“裳”下身之衣(古代所谓衣裳是上衣下裳),所以译为衣裙,可谓完全符合坤卦角色,因此,称为元吉。元吉的美好程度最高超过大吉。如果在此没有采取“黄裳”,则后果不堪设想。这无异于以臣代君,以妇代夫,“元吉”可能成为大凶。至于“文在中也”,则再度强调有文采而能守中的重要。上六:战龙於野,其血玄黄。象曰:战龙於野,其道穷也。白话:上六,龙在郊野战争,他的血是青黄色的。象传说:龙在郊野战争,是因为他

11、的路已经到了尽头。解读:上六是坤卦完成的一爻,此时六爻皆阴,阴气盛极,也可以称为龙。它与象征乾卦的龙在郊野(上六居六爻最外,有如在大地的边远地区)作战。“玄”为青,是天色;“黄”是地色。“血”是受伤之证,表示阴爻在让位之前的挣扎,出现交接之际的玄黄混杂阶段。乾卦上九爻辞说“亢”,坤卦上六象辞说“穷”,都在提醒我们上位是个结束,必须改弦更张。只有变化才可能找到新的出路,也才可能让生命力持续发展。用六:利永贞。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白话:用在坤卦整体,适宜永久正固。象传说:用在坤卦整体可以永久正固,是因为他是大的终局。解读:“用六”有如乾卦的“用九”,是易经中仅有的两句附加象辞。由于坤卦六爻皆

12、阴,就以“用六”说明如何应用于全卦。由于坤卦本性柔顺,所以须由“永贞”而有利。乾为始,坤为终。乾创始万物,坤接纳万物,犹如大地让一切安顿,把上天所造的一切都加以完成。为了扮演此大的终局,则要靠“永贞”。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其道顺乎?承天而时行。白话:文言传说:坤卦最为柔顺,但活动时却是刚健的,最为静止,功能遍及四方。它随后而走才找到主人,但却有恒常法则;包容万物,且化育广大。坤卦的原理就是顺应吧,它顺承天体并且按照时序运行。解读:文言传只论乾坤二卦,无异于揭示纯阳与纯阴的性质、功能及启发。对于理解其余六十二卦的阴阳关系是不可或缺的。易经有一套相对观

13、,就是以阳表示动、刚、圆、开,以阴表示静、柔、方、合,但是阳与阴并非截然二分,而是彼此相含,有如太极图中的阴阳鱼(阴鱼有阳眼,阳鱼有阴眼)。以坤卦为例,它是至柔的(顺承天体),但活动却依然刚健(按时序进行而不曾中止),它是至静的(宛如没有任何变动),但功能却遍及四方。在此,“德方”常被译为德行方正,这是联想到人的修养功夫。最能代表坤卦的是六二,配合六二爻辞的“直方大”,可知本段所指“动也刚”是描写“直” (直接产生),“德方”是描写“方”(遍及四方),“化光”是描写“大”(广大无边)。最后谈及“坤道”时,再回归到彖传的主旨。本段以下分别述及各爻,则发挥象传主旨,其中着重君子所得之启发。这也是我

14、们不把本段的“德方”译为德行方正的原因之一。“承天而时行”一语中的“天”是指天体或天体的运行法则(此时可称为天道)。在此若使用“天道”一词,必须强调其自然义,否则“时行”二字失去对应。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白话:(初六)积累善行的人家,必定会有多余的吉庆留给后代;积累恶行的人家,必定会有多余的 灾祸留给后代。像臣子杀害国君,儿子杀害父亲这种大罪,其原因不是一天之内突然发生的,而是长期逐渐累积形成的,只是由于没有及早辨明罢了。易经说:“脚下踏着霜,坚冰将会到来。”说的就是循着趋势发

15、展的现象。解读:从人的性格养成,到社会各种现象,都是逐渐形成的,所以对于恶行要防微杜渐。等到出现重大祸害,就来不及了。因此要留意趋势与方向,早作防备。“积善之家”一语,是由上述趋势观点来强调“积”的重要,并且以“必有”来下断语,提醒人们多加注意。不过,所谓的善恶,若以家为单位,则每一个人作为行动主体与道德主体的角色,将会显得模糊。一方面,长期下来,每一家的善恶在加加减减之下可能差不太多。另一方面,后代子孙由于家有余庆或余殃,那么他个人的角色与责任如何界定呢?结果可能变成每一个人都须为祖先及子孙负责,却反而忘记了对自己负责才是人生的重点。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

16、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白话:(六二)直接产生,是说它的正确模式,遍及四方,是说它的适当表现。君子以严肃态度持守内心的真诚,以正当方式规范言行的表现。做到既严肃又正当,他的德行就不会孤单了。直接产生,遍及四方,广大无边,不必修习,无不有利。这样就不会疑惑自己的所作所为了。解读:由“直其正也,方其义也”一语,可知是到了文言传,才推衍出爻辞的道德意义。由直接(直)与正确(正),推及严肃(敬)与内心真诚(直内);由四方(方)与适当(义),推及正当(义)与规范言行(方外)。而“德不孤”即是“大”的效应。这种效应将会自动出现,所以可以“不疑其所行”。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如果深思此语,可知其前提是人性向善,所以有德者必定引发人心的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