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归纳(最新-编写)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6248604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归纳(最新-编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归纳(最新-编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归纳(最新-编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一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题一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 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 入凝固剂琼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 体培养基。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 判断是哪一种菌。 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 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

2、离和鉴 定,半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 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天然培养基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 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来源:学科网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鉴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 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鉴别培 养基 鉴别培 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

3、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 用以鉴别不 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 水 水 、 无机盐无机盐 、 碳源碳源 、 氮源 氮源 、生长因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如 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 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 : 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如 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 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 N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 N2 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 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

4、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乳酸杆菌 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维生素, 培养霉菌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 pH 调至酸性酸性, 培养细菌细菌是需要将 pH 调至中性或微碱性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无氧的条件 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来源:学科网 ZXXK 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

5、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 答: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消毒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 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消毒方法常用煮沸消毒法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 液体)还有化学药剂化学药剂(如酒精、氯气、石炭酸等)消毒、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 灭菌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 包括芽孢和孢子。 灭菌方 法有灼烧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灭菌方法: 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灼烧灭菌法; 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

6、使用干热灭菌法,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 ; 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 。 表面灭菌和空气灭菌等使用紫外线灭菌法,所用器械是紫外灯 。 比较项理化因素的作用强度消灭微生物的数量芽孢和孢子能否被消灭 消毒较为温和部分生活状态的微生物不能 灭菌强烈全部微生物能 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倒平板操作的步骤: 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左手拔出棉塞。 右手拿锥形瓶,将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 (约 1020m

7、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大约需 510min。然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培养皿盖在下、皿 底在上。 倒平板操作的讨论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 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 的温度? 提示 : 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 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答: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答: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 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

8、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 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 这个平板还能用来 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 答 : 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 微生物。 纯化大肠杆菌纯化大肠杆菌 (1)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2)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 稀释 逐步 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在数次划线后培养, 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 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 (3)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

9、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 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分为系列稀释操作稀释操作和涂布平板操作涂布平板操作两步。 (4)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目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 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以便于纯化菌种。 (5)平板划线法操作步骤: 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 在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棉塞。 将试管口通过火焰。 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 将试管通过火焰,并塞上棉塞。左手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 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注意不要划破培养皿。灼烧接种

10、环,待 其冷却后,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域内划线。重复以上操作,在三、四、五区 域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平板划线操作的讨论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 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答: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 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 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 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 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 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

11、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 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答: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 : 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 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6)涂布平板操作的步骤: 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 取少量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 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 810s。 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涂布平板操作的

12、讨论 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求, 想一想,第 2 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提示 : 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例如,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吸管 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等。 菌种的保存 (1)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临时保藏的方法。 临时保藏方法 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 放入 44的冰箱中保藏。以后每 36 个月,都要重新将菌种从旧的培养基上转移到新鲜的 培养基上。 缺点缺点:这种方法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2)对于需要

13、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甘油管藏的方法。 在 3mL 的甘油瓶中,装入 1mL 甘油后灭菌。将 1mL 培养的菌液转移到甘油瓶中,与甘油 充分混匀后,放在2020的冷冻箱中保存。 疑难解答 (1)生物的营养 营养是指生物摄取、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营养物质是指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保证发育、 生殖所需的外源物质。来源:学科网 ZXXK 人及动物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维生素六类。 植物的营养物质:矿质元素、水、二氧化碳等三类。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及特殊营养物质五类。 (2)确定培养基制作是否合格的方法 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 12 天, 无菌

14、落生长, 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 否则需要重新制备。 课题二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题二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 尿素并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 只有当土壤中的细菌将尿 素分解成氨之后,才能被植物利用。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他们能合成 脲酶。尿素最初是从人的尿液中发现的 筛选菌株 (1)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应用的原理 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 生物生长。 (2)选择性培养基 在微生物学中, 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 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 培养基,称作选择

15、培养基选择培养基。 (3)配制选择培养基的依据 根据选择培养的菌种的生理代谢特点加入某种物质以达到选择的目的。 例如, 培养基中 不加入有机物可以选择培养自养微生物;培养基中不加入氮元素,可以选择培养能固氮的 微生物;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选择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统计菌落数目 (1)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显微镜直接计数接计数。 (2)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的原理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 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 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 菌。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 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细菌。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 一般设置

16、 3535 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 30300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并取平均值取平均值。统计的菌落 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活菌数来表示。 采用此方法的注意事项:1.一般选取菌落数在 30300 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 2.为了防止菌落 蔓延,影响计数,可在培养基中加入 TTC 3.本法仅限于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设置对照 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提高实验结果的可 信度。 对照实验是指除了被测试的条件以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其作用是比照试验组, 排除任何其他可能原因的干扰,证明确实是所测试的条件引起相应的结果。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方案,所需仪器、材料、用具和药品,具体的实施步骤以及时间安排 等的综合考虑和安排。 (1)土壤取样:同其他生物环境相比,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在富含有 机质的土壤表层,有更多的微生物生长。从富含有机物、潮湿、pH7 的土壤中取样。铲去 表层土,在距地表约 38cm38cm 的土壤层取样。 (2)样品的稀释:样品的稀释程度将直接影响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