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精品

上传人:丽*** 文档编号:146247934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精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主体和客体、思想和行为 ;主体意识形态和客体思想行为;主体正确的思想意识与客体错误的思想政治意识;无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意识;主体传播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客体思想行为;一定社会发展要求同人们实际的道德水准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个人与社会;2、思想与行为;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4、内化与外化;5、教育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阶级性;2、实践性;3、综

2、合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坚持本质规定性 ;坚持基本原理;坚持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表现: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3.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4.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一、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二、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三、关于政治与经济辨证关系的原理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五、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七、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八、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九、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十 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思政教育功能特点:客观性 多方

3、面性 层次性 发展性 思政教育功能分类:个体性功能:1.生存 2.发展功能(概念:思政教育对塑造人的品德促进人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表现:引导政治方向,约束规范行为,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 3.享用功能 定义:通过思政教育能是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社会性功能1.政治功能 2.经济功能 3.文化功能思政教育目的: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思政教育目的的功能:1.为思政教育指明方向2.为思政活动提供动力3.为衡量思政教育活动成效提供依据思政教育目的根本任务:用马列,毛,

4、邓,三重要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四有新人是根本任务的原因:1.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3.市场经济和谐社会和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四有新人精神素质培养的几个方面:崇高的理想,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良好的道德品质,法制纪律观念,重视教育和提高文化知识素养思政教育环境:定义:对思政教育活动及思政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思政教育环境特点:广泛性,动态性,特定性,可创性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一、家庭环境的影响特点:普遍性和长久性,渗透性,针对性,血缘伦理的亲和性和权威性二、学校环境

5、的影响特点:全面性,阶级性,渗透性,导向性三、社会组织(工作)环境的影响四、社区环境的影响五、同辈群体的影响特点:自由性,渗透性,独特性思想品德的含义思想品德是人们在一的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社会规范行动时,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思想品德结构含义指人的思想品德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思政教育过程含义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思想教育形成发展过程是外部制约和内在转化的辩证统一的过程人的思想品

6、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思政教育过程的特征:1.明确的计划性和鲜明的正面性2.突出的复杂性和广泛的社会性3.积极的引导性和明显的长期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教育主体 教育客体 教育介体 教育环体思政教育的基本矛盾:一定社会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表现:1.教育者与思政教育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3.思政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4.思政教育客观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5.受教育者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与满

7、足需要的方式之间的矛盾思政教育过程三个阶段:制定方案;实施;评估思政教育过程的规律:1.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2.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3.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 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教育者的特征:阶级性 主导性 客体性职能:教育职能:1.开展教育活动 2.传授知识和品德 3.促使教育对象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4.引导教育对象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管理职能:1.确定目标和计划 2.进行制度管理 3.协调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的特征:广泛性 层次性 主体性 可塑性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联系:1.相互规定,相互依存 2.变化不居 相互转化区别:1.角色不

8、同 2.任务侧重点和活动方式不同 3.在教育过程中作用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原则: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重点要素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人们依据思政教育的客观规律,在总结思政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而制定的思政教育活动准则。特点:辩证性 整体性 层次性 动态性一、方向原则:二、求实原则:三、民主原则:四、渗透原则:五、层次原则六、激励原则七、主体原则八、示范原则思政教育的基本方法:理论灌输法 实践锻炼法 自我教育法 榜样示范法 比较鉴别法 咨询辅导法 研究思政教育方法的意义:1.实现思政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的纽结3.增强思政教育成效的重要条件运用方法的要求:针对

9、性 综合性 创造性 思想政治艺术的含义:是指思政教育者为了有效的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而创造性运用的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的总和。如何理解其艺术性1.思政教育需要对工作方法和技巧的灵活运用2.思政教育需要细致分析,巧妙的应对各种情况和问题3.思政教育需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含义:承载传导思政教育因素,能为思政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政教育活动形式。载体特征:1.客观性和主观性 2.实践性和发展性 3.承载性和传导性载体地位:1.载体是思政教育过程的综合组织形式或具体活动形式2.思政教育过程各要素相互联系的枢纽和各要素相互作用实现的形式成为载体的条件:1.必须承载思政教

10、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并能为思政教育者所操作2.必须是联系主体和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思政教育的几个载体:管理载体 文化载体 活动载体 大众传播载体 管理作为思政载体的原因:1.管理活动的普遍性为思政教育将其作为载体提供了外在条件2.管理活动以人为本的实质为思政教育将其作为载体提供了内在根据3.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对以管理为思政教育的载体提出了客观要求管理载体的特殊特征:普遍性 制度化 作用:1.有利于更好的把思政教育与经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2.有利于对人们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政教育,更好的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益3.有利于人们良好的品德习惯的养成文化载体的定义:思政教育者充分

11、利用各种文化载体,并将思政教育的内容寓于文化建设之中,借此对人们进行教育,以达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文化载体的特征:形式的多样性 对人影响的全面性 影响方式的渗透性 文化载体的功能:1.有利于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扩大思政教育的影响面 2.有利于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3.有利于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全民一致的价值观活动载体的特征:明确的教育目的性 广泛的群众参与性 突出的社会实践性思政教育的管理含义:是指思政教育领导部门主管机构及其管理人员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管理手段对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实现思政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创造性活动的过程。特征:方向性 民主性 开放性 基本内容:目标管理 计划管理 规范管理 信息管理 队伍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