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精品

上传人:丽*** 文档编号:146247887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2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精品(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6-2020年)国家林业局2015年10月58前 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全面保护天然林资源,配套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重要内容,对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增强木材供给能力,维护国家木材安全意义重大。2011年以来,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务院参事室、两院院士多次开展木材战略储备专题调研。国务院领导先后对有关报告、提案和建议做出重要批示。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分别提出“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

2、制度”,从国家层面和战略高度部署木材战略储备和制度建设。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决策部署,国家林业局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国家储备林是指中央投资为主或享受中央政策性贷款、贴息,以生产生态产品、稳定市场供给、保障木材安全为目的的乔木林。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扶持,金融支持、主体担保,企业经营、林农受益”的目标原则,先后制定了国家储备林划定、现有林改培等办法、标准和规程,探索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利用政策性贷款,在自然条件适宜区域,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一批短周期原料林、乡土大径级和珍稀树种等高品质的国家储备林。规划到2020年建成国家储备

3、林2.1亿亩,每年新增木材供应能力9500万立方米以上,基本实现“总量平衡、结构优化、进口适度、持续经营”的木材安全战略格局。为此,国家林业局在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年)的基础上,修订编制了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建设任务、重点建设区域和建设模式,提出了主要保障政策和措施。规划以相关研究课题和系统调研成果为基础,总结了相关省(区、市)试点示范建设的作法和经验,体现了世行贷款造林的成功模式,集中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储备林基地,是今后一个时期规范和引导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指导性文件。目

4、 录第一章 我国木材安全形势分析1第一节 我国森林资源总体状况1第二节 我国木材需求形势3第三节 我国木材进口形势4第二章 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重要性及有利条件6第一节 建设的重要性6第二节 建设的有利条件10第三章 国家储备林建设总体思路14第一节 指导思想14第二节 基本原则14第三节 规划编制依据和期限15第四节 规划目标17第四章 国家储备林建设范围与布局20第一节 建设范围20第二节 建设布局20第五章 国家储备林建设内容29第一节 营造林29第二节 支撑体系建设34第六章 国家储备林建设效益评价37第一节 生态效益评价37第二节 经济效益评价38第三节 社会效益评价40第七章 国家储备

5、林建设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42第一节 估算依据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42第二节 投资估算及来源44第八章 国家储备林管理47第一节 代储代管47第二节 动用轮换48第三节 动态监测49第九章 主要政策和保障措施52第一节 主要政策52第二节 保障措施54附表:1. 国家储备林建设范围表2. 国家储备林建设布局表3. 国家储备林建设分省任务表4. 国家储备林主要树种(组)培育模型表附图: 国家储备林建设布局示意图第一章 我国木材安全形势分析人多地少、缺林少绿是我国基本国情、林情。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国、第一大木材进口国。当前,我国木材总量不足,结构失衡,进口受限,安全形势十分严

6、峻。第一节 我国森林资源总体状况一、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根据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我国森林资源面积占世界森林资源面积的5.15%,但森林覆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蓄积量仅占世界森林蓄积的2.87%。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我国用不到世界3%的森林蓄积,支撑占全球23%的人口对木材等林产品的巨大需求,又要维护占世界7%的国土生态安全,总量显然不足。二、森林资源质量不高全国乔木林每公顷年均生长量4.23立方米,每公顷蓄积量89.79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7、69%。平均每公顷株数953株,平均胸径13.6厘米,平均郁闭度0.57。乔木林质量等级好的占18.51%,中等的占68.45%,差的占13.04%。综合评价,乔木林质量指数为0.62,质量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我国人工林面积6933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6.27%;总蓄积量24.83亿立方米,占森林蓄积的16.8%。人工林每公顷蓄积量52.76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9%。三、森林资源结构性失衡从龄组结构看,乔木林面积中,中幼龄林比例较大,占64.66%,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幼龄林比例超过70%;而近成过熟林面积仅占35.34%,主要分部在我国生态功能地位突出的内蒙古、西藏、

8、黑龙江等省区。用材林大径级组越来越少,小径级组株数比例由第四次森林资源清查的55%,上升到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的73%,大、特径级组由13%下降到3%,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从树种结构看,乔木林优势树种(组)中,面积比重排名前10位的栎树、桦木、杉木、落叶松、马尾松、杨树、云南松、桉树、云杉、柏木,面积合计8649万公顷,占全国的52.54%;蓄积合计70.45%,占全国的47.47%。其中,栎树、桦木、杉木、落叶松、马尾松等5个树种,面积均超过1000万公顷。人工林优势树种中,松杉桉杨面积占59.79%,蓄积占66.22%,常规树种过于集中。从采伐结构看,全国用材林可采面积仅占13%,可采蓄积仅

9、占23%。中小径阶采伐消耗量所占比例由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的59%,相继提高到63%、67%和75%。用材林可采面积比例由10%下降到第八次资源清查的5%。珍稀用材树种更少,大径级用材几乎全面依赖进口。第二节 我国木材需求形势一、木材刚性需求持续增加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木材消耗逐年增加,由2000年1.09亿立方米增加到2014年5.39亿立方米,总消费量是2000年的4.9倍,增长394%。到2020年,全国人口预计将达14.2亿,城镇化率将接近60%,按世界人均木材消耗水平的80%计算,木材需求将超过7亿立方米,缺口达2.5亿立方米以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木材需求的持续增长,我

10、国木材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二、天然林全面停伐,木材缺口进一步增大目前,我国现有天然林资源29.66亿亩。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天保工程区的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天然林年均采伐量仍有1.79亿立方米。自2017年起,我国将实施严格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将直接减少木材生产5000万立方米,减少的木材供应量约占到全国木材消费总量的10%。天然林资源全面严格保护后,将提升天然林生态功能和国家生态安全保障能力,但同时将进一步加大我国的木材供需缺口。第三节 我国木材进口形势一、木材进口量持续增加新世纪以来,我国原木进口量年均增长9.9%,由2000年1361.2

11、万立方米,增加到2014年5119.5万立方米,增加了2.8倍,并且首次突破5000万立方米大关。锯材进口量年均增长15.1%,由2000年361.4万立方米,增加到2014年2565.6万立方米,增加了近6.1倍。进口木材占国内木材消耗量的比重由2000年27.9%,上升到2014年50.7%,15年间增长了23个百分点。二、国际木材贸易量持续上升随着木材进口量快速增加,我国在国际木材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原木和锯材进口量,分别由2000年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2.4%、5.1%,上升到2013年的35.8%、20.4%。其中,锯材进口自2011年起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进口国。按照目前进口增长率

12、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国原木进口量将达8200万立方米,锯材进口将达5200万立方米。考虑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缺口,木材进口将达到1.8-2亿立方米。三、国际贸易限制不断加大当前,受国际木材交易限制影响,我国原木进口阻力增大,各种挑战增多。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已将严格限制交易的树种增加到246个,全球先后有86个国家限制和禁止珍稀和大径级原木出口。欧美发达国家借打击木材非法贸易,出台了雷斯法案、欧盟木材法规,采取绿色壁垒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或反倾销诉讼,加大对我国木材和木质制成品进出口限制,珍稀树种和大径级原木进口存在断供风险。第二章 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重要性及有利条件我国是木材

13、生产大国,也是木材消费大国。我国木材安全既关乎资源安全,也与国家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密切相关,要从党中央“总体国家安全观”出发,充分认识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历史机遇、有利条件和重要意义。第一节 建设的重要性一、维护国家木材安全的重大举措木材取自于森林。森林尤其是天然林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种效益。木材安全与生态安全相互关联,互为促进。我国木材生产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木材自主供给能力弱,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加上消费刚性增长、供需缺口持续扩大、进口贸易受限等综合因素,木材安全问题突出。贯彻党中央战略部署,在加快推进国有林区、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同时,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大力发展南方速生丰产林和优质大径

14、级用材国家储备林,由国家直接建设一批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是增加我国木材供给和保障木材安全的关键措施和基本途径。 二、提升森林资源质量的重要抓手长期以来,我国森林科学经营、科学化管理不足,木材产品数量质量,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目前,我国国有林场森林面积4467万公顷,单位面积蓄积量52.5立方米/公顷,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8.4%,与德国森林平均蓄积量270立方米/公顷,更是相差甚远。国家储备林建设,借鉴和推广国外及林业世行项目高标准集约人工林培育模式和管理经验,对现有林采取抚育、改培和补植补造等经营措施,调整树种结构,培育复层异龄混交林,储备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通过实施综合措施,

15、平均每公顷可提高林木生长量3立方米,使中龄林20年生长期,每公顷增加蓄积量60立方米以上。完成规划现有林改培面积492.33万公顷,折合年均增加木材生产4040万立方米。三、替代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的重要举施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将所有天然林纳入保护范围。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历史经验表明,木材供给问题不解决,天然林资源就保不住。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由于人工林发展不足,主要依靠采伐天然林,到目前为止,天然林年均采伐量占到森林资源采伐总量的64%。2017年起,全面停止全国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直接减少木材生产5000万立方米,这一数字相当于2014年我国原木进口量,完全依赖进口平衡解决木材缺口,不现实也不可能。通过建立国家储备林基地,采取集约人工造林、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等经营措施,到2020年,主要在我国南方自然条件好的省区建成国家储备林2.1亿亩,每年将增加木材生产能力9500万立方米以上,为全面保护天然林提供资源保障。四、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的重要载体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