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2020修订变化精品

上传人:丽*** 文档编号:146247592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标准2020修订变化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课程标准2020修订变化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标准2020修订变化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标准2020修订变化精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学科2020版与2017版课程标准对比一、具体变化及解读位置2017版2020修订版解读前言第1页第1段党的十九大明确提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

2、民满意的教育。1.突出了领导地位。2.不再在前言中强调教育公平(在后面的内容中有提及)。3.“三坚持”是对“立德树人”的具体明确(“德”的表现)。4.由对个人的重视(“素质教育”)到对教育方向(“造福人民”)的重视。5.重提劳动“德智体美”到“德智体美劳”。前言第2页“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重视“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地位2.再次提及“德智体美劳”一(一)第1页,“课程性质”提高语文素养

3、,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独特的功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应有的作用。1.删除了“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与修订版前言解读第4点对应)2.再次强调了“德智体美劳”P22学习任务群9学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感受其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学习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事迹,感受其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

4、体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辛勤劳动、不断创造的高尚品质;1.拓展了时间、人物范围,时间由“建设”到“革命、建设、改革”,人物由“英雄”到“英雄模范”。2.增加了“建设”的具体内容P22第1点第(1)感受作品中革命志士和英雄人物的艺术形象感受作品中革命志士、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的艺术形象与上条对应,特别强调“劳动模范”二、涉及到产品要关注的具体内容:1.虽然全文有提及“教育公平”,但没有在前言中强调。这说明以前命题时要特别注意的教育公平(即选材要考虑偏远地区学生能否读懂材料,要考虑材料的时代性当代学生可能读不懂材料),现在不一定会作为硬性标准换言之,能跨越时空读懂材料,本身就可以作为语文能力高下

5、评定的标准。2.删除了“发展素质教育”,提出了“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标准。素质教育关注的重心是个人“素质”的提高,而新标准是站在国家层面对人才提出要求,强调的是个人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换言之,以前强调个人素质,现在强调国家需求。特别是学生作文的表述上,要特别关注这种转换。3.“三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对17版“立德树人”重要要求在内容上的具体明确解决了“德”的具体标准。要注意这里的三坚持与第2点是紧密相关的。4.“德智体美劳”代替“德智体美”,“劳动”重归(上世纪)教育核心,是对当前重学习、轻劳动的教育思想的纠偏,结合“体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辛勤劳动、不断创造的高尚品质”的具体表述,特别是“劳动模范”一词的加入,更是强调了劳动核心。所以歌颂劳动的文章极可能会出现在语文考试的选材中。5.注意现代文阅读的选材范围,时间上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程”的整个过程应该说从五四至今都可以;人物上由过去歌颂“英雄”扩展到歌颂“英雄模范”英雄强调的是在极端条件下的献身精神,模范强调的是在普通岗位上的自我奉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