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男士陪产假规定解析精品

上传人:丽*** 文档编号:146247286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北京男士陪产假规定解析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北京男士陪产假规定解析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北京男士陪产假规定解析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北京男士陪产假规定解析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北京男士陪产假规定解析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北京男士陪产假规定解析精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2020北京男士陪产假规定解析导读:本文是关于2020北京男士陪产假规定解析,希望能帮助到您!陪产假指女方在享受产假期间,男方享受的有一定时间看护、照料对方的权利。今天就给大家带来北京男士的陪产假规定解析内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陪产假北京规定晚育的女职工(北京地区已婚妇女年满二十四周岁初育的为晚育),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奖励假30天,奖励假也可以由男方享受(男方享受时通常也称为陪产假)。不休奖励假的,按照女方一个月基本工资的标准给予奖励。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14周的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2周;难产的,增加产假2周;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2周。机关

2、、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晚婚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奖励假7天。晚育的女职工,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奖励假30天,奖励假也可以由男方享受,休假期间不得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不休奖励假的,按照女方一个月基本工资的标准给予奖励。在现行的劳动法中,只有女职工生育可以休产假的规定,并没有男职工休陪产假的明确规定。男士带薪休陪产假目前在法律上还是空白。一般情况下,正常的是3天,若妻子属于晚育(生育时满24周岁),则再奖励7天,共10天。北京:没有真正意义的陪产假晚育的女职工,除享受国家规定的90天产假外,增加奖励假30天,奖励假如经男女双方单位协商,男方单位同意,也可以由男

3、方享受。解释:第二十条,晚育的女职工,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奖励假30天,奖励假也可以由男方享受,休假期间不得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不休奖励假的,按照女方一个月基本工资的标准给予奖励。法律上对孩子父亲的所谓“陪产假”是没有规定的,只能休那个晚育奖励假30天。但是男方如果休了晚育奖励假,女方就不能再休了。由此看来其实北京没有真正意义的男方陪产假,所增加的30天属于晚育奖励。而且,在90天法定产假之外,晚育奖励假所增加的30天如果由女方享受了,男方就没有了。其它地区陪产假规定:上海陪产假规定第二十四条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初次结婚为晚婚。女年满二十三周岁初次结婚为晚婚。已婚妇女生育第一个

4、子女时,年满二十四周岁的,为晚育。第三十三条晚婚的公民,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晚婚假七天。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的晚育妇女,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晚育假三十天,其配偶享受晚育护理假三天。晚婚假期间享受婚假同等待遇,晚育假、晚育护理假期间享受产假同等待遇。广东陪产假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实行晚婚的,其婚假为30天;实行晚育的,其产假为105天,并给男方护理假15天。国家对于陪产假的相关规定20xx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施行全面两孩政策。全国各地逐步完善再生育政策、增加符合规定生育的计划生育奖励假、配偶陪产假等福利待遇。陪产假国家规定20xx年有了新变化:以广东省为例,丈夫的陪

5、产假从10天增加到15天,这就意味着丈夫能多获得5天带薪休假时间。30天的计生奖励假对于一孩、二孩都是适用的,对生二孩的妈妈来说,二孩产假也增加了30天,128天的产假可以休双份。计划生育新条例修改了与“全面两孩”政策不协调的奖励规定,取消晚婚晚育假,将原来的独生子女母亲产假调整为奖励假30天。所以,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不论是生育一孩、还是二孩,以及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再生育的,都可以享受增加30天产假的优待。国家陪产假规定第四十六条 男二十五周岁以上、女二十三周岁以上初婚的为晚婚。二十四周岁以上的已婚妇女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职工实行晚婚的,在法定婚假的基础上增加婚假二十天;实行晚育的,

6、在法定产假的基础上增加产假十五天,同时给予男方护理假十天;在产假期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另增加产假三十天。第二十七条 育龄夫妻系城镇居民,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享受下列优待与奖励:1、在产假期满前领证的,女方产假增加50天,并给男方增加护理假5天;2、自领证之月起至独生子女十六周岁止,每月给予不低于10元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并在其退休(职)时给予不低于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3、安排就业、组织劳务输出时,应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4、其独生子女优先入托、入园、入学、就医,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免费;5、对贫困的独生子女父母,优先发放或者适量增加社会救济金和生活困难补助费;6、其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后不再生育或者收养子女的,由其住所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列为社会保障家庭,享受社会救济金等优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