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4(整理)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

上传人:w****7 文档编号:146244910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094(整理)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7094(整理)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7094(整理)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094(整理)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094(整理)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医院感染定义 (一)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二)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医院感染传播三要素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医院感染主要传播途径1、 接触传播2、 直接接触3、 间接接触4、 飞沫传播5、 空气传播6、 水、食物、生物媒介物传播7、 医源性传播(药物、血液)8、 垂直传播医务人员的职业危险1、 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2、 工作对象(易感者)3、 遭

2、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传染性疾病、医疗器械、化学物质、放射物质4、 自我防护意识淡薄5、 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6、 经血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7、 所有医务人员均存在感染性疾病传播的潜在危险8、 所在诊疗过程均具有潜在危险性,其中以锐器误伤最为常见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1、传统的传染病死灰复燃2、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3、无菌操作技术的问题4、环境条件的问题标准预防概念(standardprcaution)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防性措施,认定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损伤的皮肤、粘膜和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的标准水平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同时,还应

3、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隔离措施。标准预防概念的提出“标准预防”(standardprecautions,SP)是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1995年提出的,于1996年在全美实施。我国1999年引人并在2000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明确规定“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患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

4、施。新旧感染控制观念的差别旧感染控制基于诊断的预防原则。当病人或环境已确信被感染时才采取预防措施。新感染控制基于标准预防的原则。标准预防针对所有为患者实施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不论患者是否确诊或可疑感染,都要采取标准预防。 病人在确诊前就可以具有传染性,检查初期的传染性往往高于检验结果核实以后 标准预防措施是指提供医疗服务时假设所有病人都可能具有传染性的一种观念 标准预防措施适用于每个病人,无论其诊断如何以及是否真的有传染性。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1、隔离的物质:标准预防隔离的物质不仅包括病人的血液、全部体液,还包括病人的分泌物与排泄物等。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

5、的传播; 2、预防的对象: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隔离的方法: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个人防护装备 1、手套 2、防护服 3、口罩 4、护目镜 5、面罩 6、其他的防护裝备如帽和鞋套标准预防的措施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1、摘除手套后2、接触两病人之间(接触病人前后)3、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4、无菌操作前后5、标准预防的措施2、戴手套戴手套是为了避免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质接触,其目的是双重性的,既

6、保护医护人员,也保护病人;研究表明,如果被血液污染的针刺穿手套,其有关人员所接触到的血液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液量低50%以上。这一数据说明,在处理针头或被污染的器械时戴手套的重要性。标准预防的措施何时戴手套?1、接触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2、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3、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4、手套不能代替洗手。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并穿防护衣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给病人提供口罩!4、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与环境间的传播。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

7、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如内镜、呼吸机、湿化瓶等)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5、被服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6、环境控制保证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的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单位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7、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一次性应用的注射器、针头、刀片和其它锐利物品应置于适当的防穿刺的容器内,尽可能的被置在工作处需重复使用的尖锐器械也应置于耐穿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至再处理部门锐器刺伤的现状据WHO报道,2002年全世界3500万医护人

8、员共发生300万次经皮暴露血源性病原体的针刺伤害。据OSHA的研究报告,经皮暴露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其感染的可能性分别约为6%30%、0.4%1.8%和0.3%。到2001年为止,美国CDC收到本国医护人员职业感染HIV的报告共57例,其中经皮肤刺伤造成的感染48例,占84.2%。锐器误伤的原因1、操作程序欠规范,未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防护意识淡薄;3、护理对象的不合作; 4、不良的环境因素和工作繁忙;5、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刺伤的预防原则1、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2、禁止将针等锐器物徒手传递;3、禁止针等锐器物复帽;4、用后的锐器物放入专用利器收集盒内5

9、、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没必要毁形或浸泡处理锐器处理 1、 勿过满装盛 2、手勿伸入容器 3、使用后锐器丢入锐器盒 4、专人回收集中处理锐器伤的处理原则1、被污染利器刺伤2、立即挤血及冲洗3、报告4、尽快求诊5、填写利器刺伤表呈报三大隔离系统在标准预防的基础措施上实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由于标准预防的基础预防措施中不能预防经空气、飞沫、接触途径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因此,对一些l临床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或有流行病学意义的耐药菌感染在待诊或确诊后需要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接触隔离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一般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的疾病,

10、如多重耐药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甲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感染以及副流感病毒、婴儿的肠道病毒感染等。接触隔离的预防措施预防措施除实施标准预防外,具体措施还包括:1、隔离室;2、洗手和手套;3、隔离衣;4、限制病人离开隔离室。必须转运病人时,病人及运送人员都要防护,以防传染和扩散;5、设备: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将其清洗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6、正确处置医疗废物;7、使用隔离标识等。空气隔离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粒径小于5um)一气溶胶来传播的方式这种微粒能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并可随气流漂浮到较远处,所以可造成多人感染,甚至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空气

11、隔离的预防措施预防措施除实施标准预防外,还应实施空气隔离,包括:1、设立隔离室。病人所的环境需要屏蔽,可使用单人房间、专门的空气处理系统和通风设备防止空气传播。2、限制病人离开隔离室,病人及运送人员要戴口罩。3、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人员应使用呼吸道保护装置。例如当进入已诊断或怀疑为易传染肺结核的隔离房应戴口罩(N95口罩);飞沫隔离飞沫传播是指经较大的飞沫气溶胶微粒(粒径大于5um)而传播的疾病。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不长,喷射的距离不过1m左右。飞沫隔离措施预防措施除了实施标准预防之外,还应实施飞沫隔离措施。包括:1、隔离室;2、屏蔽(近距离时),在近距离(1m之内)接触病人时应加屏障(戴口罩);3、病人的运送限制病人的活动和外出,如果必须外出应戴口罩。记住3句话 WHO:目前药物失去作用的速度和科学家发现新药物的速度差不多。“治疗是成功的,但是病人死于感染”。还为另一个问题而苦恼,“预防方法是知道的,只是我们不能实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