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安全规程》编制说明

上传人:木** 文档编号:146244432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页岩气安全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页岩气安全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页岩气安全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页岩气安全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页岩气安全规程》编制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页岩气安全规程》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页岩气安全规程》编制说明(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页岩气安全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标准制定的意义和社会背景页岩气是目前国内天然气增长最为现实的资源。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全国60%的天然气增量靠页岩气,而四川地区80%的天然气增量靠页岩气。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资源储量排名世界第一。四川省页岩气资源位居全国首位,2019年四川省累计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1.19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66%,是未来我国页岩气开发生产的主战场,川南地区有望继北美后,建成世界第二大页岩气生产基地。截至2019年底,所有商业开发的页岩气均产自四川盆地及周缘的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年生产能力170亿立方米,距离我国页岩气发展规划目标(2020年要达到300亿立方米)尚有

2、巨大缺口,未来四川省的页岩气勘探开发现场工作量巨大,是未来天然气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区域。页岩气是独立于天然气的新矿种,开发具有特殊性,调研发现国内外无相关页岩气安全标准监管现场安全生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页岩气的规模效益开发。2019年,国家应急管理部在克拉玛依召开会议,明确指出在国家、行业等相关页岩气安全标准出台前,各相关省市要提前推进相关标准制定。目前四川省内有西南油气田、浙江油田、川庆钻探、长城钻探、长宁公司、四川页岩气公司等多家国资或地方资本的企业在从事页岩气生产,施工队伍庞杂,管理难度较大,现场施工安全风险巨大,同时部分企业虽制定了部分安全标准,但各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非常迫切需要统

3、一规范,以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二、任务来源为规范我省页岩气开发生产行为,保证页岩气长期安全开发生产,根据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0年度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川市监函2020445号),成立了页岩气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编制组,编制组由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四川长宁天然气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石油浙江油田分公司、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中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油工程西南分公司、中石化西南工程公司构成。三、标准编制工作简况为完成本次标准编制,制定进度安排如下:2020年1月-2月:制定标准编写运行计划,收集整理本标准需要引用

4、和参考的标准,编制了本标准的制定大纲;2020年3月-4月:完成页岩气安全规程的工作组讨论稿及内部讨论修改。起草组成员讨论形成了初步修改意见:标准草案总体结构较为合理,其中采气与管道集输环节结构有待进一步讨论调整;具体标准内容需要针对页岩气行业特殊性安全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标准安全总则部分内容需简化,要突出页岩气特点;标准正文中引用标准说法要规范;2020年5月:完成对威远、长宁、涪陵3个页岩气区块的现场调研,重点针对现场交叉作业进行了调研。现场调研发现:共完成12个页岩气开发生产作业平台的现场调研,基本涵盖了页岩气开发生产作业的各种作业类型;现场各作业方的属地管理责任不明确、界面模糊,沟通

5、协调不够畅通;根据现场各类交叉作业调研,建立了页岩气开发生产交叉作业风险分类表,提出了严禁交叉、高风险类交叉、以及中低风险类交叉作业推荐类型。根据现场调研情况,对工作组讨论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草案初稿;2020年6月8月: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于2020年6月11日组织了四川省地方标准页岩气安全规程编制工作汇报会对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工程技术研究院牵头起草的标准草案进行了专家审查与讨论,提出了几条修改意见:对于提出的重大风险类、高风险类、以及中低风险类交叉作业推荐类型存在疑问,建议按照作业空间不足、垂直空间不能交叉以及作业风险高等因素重新进行交叉作业风险评估;页岩气压裂相邻平台存在压窜风险,建议钻

6、井设计上做出提示;放喷测试期间,平台内不应动火作业,建议修改为不宜动火作业;术语定义增加同排井与井、排与排;采输部分增加管道细菌腐蚀相关内容;尽量将文中引用标准内容直接写入正文。编制组根据收集到的与会专家修改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再次修改完善,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四、标准编制依据、原则(一)编制依据遵从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规范标准编写格式。(二)制定原则1.标准的制定要体现原则性,即通过标准的建立规范现场作业流程安全管理,最大限度降低页岩气开发生产安全风险,实现页岩气的规模效益开发。2.标准的制定要体现科学性,即标准制定要反映目前的生产实践和最

7、新科研成果的统一。3.标准的制定一定要体现特殊性,2007年1月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了石油天然气安全规程标准,该标准涵盖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以及油气管道储运的各个方面的安全要求。该标准主要适合于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生产以及油气管道储运作业。相对于常规天然气而言,页岩气的开发生产作业模式有较大的差别。因此该标准的制定一定要体现页岩气开发生产的特殊性。4.标准的制定要体现可操作性,在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意见,要充分考虑目前的技术状况,制定合理的要求和技术参数,使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操作性,要为页岩气效益开发提供支撑。五、标准主要技术内容(一)标准内容框

8、架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一般规定,交叉作业要求、各环节安全要求及附录7个部分内容。(二)主要编制内容本标准规定了陆上页岩气勘探、开发生产和管道储运各作业环节的一般规定、交叉作业要求、各环节安全要求等。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据前期页岩气安全标准前期研究项目及页岩气开发生产实践。重点是以AQ2012为主要框架结构,参考现行相关标准,提出页岩气特殊性安全要求。相关章节制定的依据如下:1、术语与定义分别定义了交叉作业、相关方、同排井与井、排与排、工厂化压裂、生产一体化集成装置等页岩气相关术语。交叉作业是页岩气开发生产面临的最大的安全风险,也最能体现页岩气作业特殊性。将其定义为:页岩气同一平台内

9、两个及以上相关方同时开展生产、施工的作业活动。基于对交叉作业定义的进一步解释,需要进一步对相关方进行界定。将其定义为:交叉作业相互影响的各作业方,包括生产运行单位、施工作业承包商等。将同排井与井定义为:页岩气同一平台内地面井口间距小于30m的两口井;将排与排定义为:页岩气同一平台内地面井口间距大于等于30m的两口井。对于页岩气压裂而言,工厂化压裂最能体现其作业特殊性。将其定义为:对位置较为集中的多口井或丛式井组实施批量压裂作业的施工方式。页岩气地面建设主要采用工艺撬装模块化设计,以适应页岩气快速滚动开发的特点,多采用集成度较高的生产一体化集成装置。将生产一体化集成装置定义为:在页岩气平台上,将

10、容器、设备、自控仪表、电气设备等按一定功能要求集成安装在整体橇座上,以实现页岩气汇集、处理、计量等功能的生产设施。2、一般规定页岩气安全生产在一般管理要求、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风险管理、安全作业许可、应急管理等一般规定方面,与常规天然气相同,可按照常规天然气现行标准AQ 2012执行。其中,AQ2012的一般规定里面的硫化氢防护内容不直接引用,对于页岩气开发而言,硫化氢仅存在于上覆地层,仅需在在钻井环节对硫化氢防护提出要求即可。3、交叉作业要求交叉作业要求是指页岩气勘探、开发生产以及管道储运各环节涉及到的交叉作业的安全总体要求。交叉作业前应开展作业风险评估,按照重大风险、高风险、中低风险进行分

11、类管理:重大风险类交叉作业应严格禁止;高风险类交叉作业应采取关(停)相关方生产(作业)设施等风险控制措施,降低交叉作业风险;中低风险类交叉作业应采取风险控制或消减措施。页岩气交叉作业现场调研表明,现场交叉作业协调负责、界面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管理,对于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在交叉作业前,建设单位应指派现场代表进行协调和监管,统筹各项作业活动,督促落实安全措施。各作业单位应指定现场负责人,并接受现场代表的监管。交叉作业前,建设单位应组织相关方分析作业活动的各项风险,明确危险区域,制定控制措施,编制交叉作业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指定主体责任单位,划分管理范围,明确管理职责。交叉作业前,建设单位应组织相关方

12、签订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协议,明确管理界面和安全责任。交叉作业前,建设单位应组织相关方召开安全作业联合办公会,对交叉作业方案、应急处置方案进行交底。交叉作业前应开展现场联合应急演练。交叉作业过程中,需要重点针对现场沟通协调、风险作业管理提出要求。现场现场代表应每日组织各作业方对现场进行联合检查并召开工作协调例会。交叉作业现场应设置警戒线,限制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各作业单位宜根据作业活动的危险程度,采取物理措施对属地进行隔离。对危险区域和设备设施应进行防护和警戒,并设置警示标识。交叉作业现场应设置视频监控,减少人员在现场的活动频次。发生突发事件,现场应立即停止作业,启动应急处置方案。4、

13、各环节安全要求与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勘探、开发生产以及管道储运各环节作业的特殊性除了存在交叉作业外,页岩气勘探、开发生产以及管道储运各环节作业本身也具有一定特殊性。故本章节针对物探、钻井、试气和井下作业、采输、暂闭与弃置各专业环节提出了具体安全要求。(1)物探与常规天然气相比,在物探环节页岩气不存在作业特殊性,直接引用常规天然气现行标准AQ 2012。(2)钻井与常规天然气钻井相比,页岩气钻井采用丛式井组平台工厂化开发模式,井眼防碰要求高,涉及交叉作业较多,同时目的层钻进使用油基钻井液体系,以及增加临时完井作业等,需要重点针对钻井设计、井场布置、钻机搬安平移、油基钻井液、井控安全、交叉作业安

14、全防护措施、硫化氢防护等提出要求。钻井设计的设计原则和依据、钻井地质设计、钻井工程设计基本要求以及井眼防碰设计均可按照现行标准执行。套管柱选型以及强度设计、水泥返高应增加考虑压裂施工安全要求内容。井场布置前需分析浅层地层稳定性,井位选定后,应进行浅层地质勘探,确定钻机安全摆放位置。钻机搬安平移是页岩气钻井的关键作业环节,安全要求涉及钻机搬安平移的时机以及平移作业防护要求等。钻井作业重点针对交叉作业、油基钻井液钻井、硫化氢防护、井控安全提出要求。测井、录井作业与常规天然气相同,直接引用现行标准。固井作业时各环节协调、隔离防护以及作业安全需要进一步提出要求。(3)试气和井下作业按照AQ2012的框

15、架结构,提出试气和井下作业章节,主要包括泵送桥塞与分簇射孔、压裂、排液测试、完井、其它井下作业等安全要求。试气和井下作业设计安全原则、地质设计、工程设计、试气和井下作业地面设备、井控装置内容,按照AQ 2012执行,试井、气举、修井等井下作业的施工准备、施工作业、安全管理等安全要求按照SY /T 5727执行。泵送桥塞与分簇射孔、压裂、桥塞钻磨、压裂液回收等内容,均有相应行业技术标准,相关安全要求可以直接引用技术标准。与常规天然气压裂改造相比,页岩气大型水力压裂采用“拉链式”或“同步式”的工厂化压裂模式,压裂规模大、压裂时间长、压裂频次高、施工压力高,现场存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多种作业交叉,另外,

16、在长时间的施工模式下,设备的维修保养难以跟上施工节奏,施工设备在大排量和高压力下更容易出现损伤、刺漏等,需要对高压管汇的维护保养周期、拉链式压裂、交叉作业防护措施、消防安全等重点要求。压裂后的返排,即排液测试面临高压、出砂量大等作业风险。页岩气完井采用不压井下完井管柱等带压作业。(4)采输采输环节主要包括采气生产、生产一体化集成装置、平台井站(页岩气平台)及站场(集气站、中心站)以及管道作业等。页岩气处理、管道干线、输气站场、防腐绝缘与阴极保护、管道监控与通信、管道试运投产、管道清管与检测、管道维抢修内容,可直接引用常规天然气现行标准AQ 2012。考虑到气井投产初期采出液含砂量仍较大,现场宜有人值守,加强除砂、排砂、清洗除砂器和气液分离管理,降低设备和管道失效风险。虽然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