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斜率知识点解析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146244414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斜率知识点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斜率知识点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斜率知识点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斜率知识点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斜率知识点解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斜率知识点解析初中数学斜率知识点解析 斜率知识:一条直线与某平面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轴正半轴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即该直线相对于该坐标系的斜率。 斜率 斜率,亦称“角系数”,表示一条直线相对于横坐标轴的倾斜程度。 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对于一次函数y=kx+b,(斜截式)k即该函数图像的斜率。 定义 由一条直线与X轴形成的角的正切。 k=tan=(y2-y1)/(x2-x1) 直线斜率相关 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斜截式y=kx+b 当k=0时 y=b 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点斜式y2y1=k(X2X1), 当直线L在两坐标轴上存在非零截距时,有截距式X/a+y/b=1 对于任意函数上任意一点,

2、其斜率等于其切线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即tan 斜率计算:ax+by+c=0中,k=-a/b. 直线斜率公式:k=(y2-y1)/(x2-x1) 两条垂直相交直线的斜率相乘积为-1:k1*k2=-1. 注意事项 (1)顾名思义,“斜率”就是“倾斜的程度”。过去我们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时,教科书上就说过:斜坡坡面的竖直高度h与水平宽度l的比值i叫做坡度;如果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度,那么;坡度越大 = 角越大 = 坡面越陡,所以i=tan可以反映坡面倾斜的程度。现在我们学习的斜率k,等于所对应的直线(有无数条,它们彼此平行)的倾斜角(只有一个)的正切,可以反映这样的直线对于x轴倾斜的程度。实际上

3、,“斜率”的概念与工程问题中的“坡度”是一致的。 (2)解析几何中,要通过点的坐标和直线方程来研究直线通过坐标计算求得,使方程形式上较为简单。如果只用倾斜角一个概念,那么它在实际上相当于反正切函数值arctank,难于直接通过坐标计算求得,并使方程形式变得复杂。 (3)坐标平面内,每一条直线都有唯一的倾斜角,但不是每一条直线都有斜率,倾斜角是90的直线(即x轴的垂线)没有斜率。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要对直线是否有斜率分情况进行讨论。 知识归纳:如果直线与x轴互相垂直,直角的正切值无穷大,故此直线,不存在斜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

4、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在同一平面两条数轴互相垂直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

5、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 下面是对数学中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哦。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

6、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轴、轴作垂线,垂足在轴、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关于数学中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知识讲解。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

7、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相信上面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 下面是对数学中因式分解内容的知识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结果必须是整式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结果是等式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确定公因式。确定商式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不准丢字母 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首项负号放括号外 括号内同类项合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