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技术习题.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6243553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测技术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检测技术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检测技术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测技术习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填充题1. 由于被测对象复杂多样,因此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也不尽相同,基本检测系统由 、 和 组成。 (传感器、信号调理器、输出环节)2. 根据测量条件,检测方法有 和 两种。 (等精度测量法、非等精度测量法)3. 按测量手段分类,检测方法有 、 和 三种。 (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4. 按误差与被测量的关系分类,测量误差可分为 和 两种。 (定值误差、累积误差)5. 按误差的表示方法分类,测量误差有 、 和 三种。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容许误差)6. 绝对误差是指 与 之差。 (示值、被测量真值)7. 传感器由 、 和 组成。 (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 8. 衡量传感

2、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 、重复性、灵敏性等。 (线性度、迟滞)9. 测量电桥能把反映被测信号变化的电阻、电容、电感等电抗参数的变化转换成 或 的变化,从而便于信号的放大和处理。 (电压、电流)10.由R1、R2、R3、R4四个电阻构成的直流电桥,其中R1和R4对臂,R2和R3对臂。当电桥平衡时,其平衡的条件为 。 (R1R4=R2R3) 11.要使直流电桥平衡,必须使电桥相对桥臂电阻值的 相等。 (乘积)12.采用热电阻作为测量温度的元件是将 的测量转换为 的测量。 (温度、电阻) 13.热电偶的热电动势是由 电动势和 电动势两部分组成。 (接触、温差)14.测量流量的计量器具称为流量

3、计,通常由 和 组成。 (一次装置、二次仪表) 15.检测压力的方法主要有 、 和 三种。 (液柱法、弹性法、位移法) 16.弹性压力传感器是利用弹性压力敏感器检测 的变化,利用测量电路将 的变化转换为 变化的传感器。 (压力、压力、电量) 17.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被测量的变化引起线圈 或 系数的变化,从而使线圈电感改变这一物理现象来实现测量的。 (自感、互感) 18.目前,工程实践中使用最广泛的应变电阻片有两类: 和 。 (电阻丝应变片、半导体应变片)19.用相邻双臂桥检测的应变式传感器,为使其灵敏度高、非线性误差小,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 的工作应变片。 (相反) 20.根据位移传感

4、器的转换结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将位移量转换为 ,如自感式位移传感器;另一类是将位移量转换为 ,如光栅式位移传感器。(模拟量、数字量)21.电感式位移计的测量电路是将电感量的变化转换成 或 的变化。 (电压、电流) 22.差动变压器传感器是把被测位移量转换为传感器线圈的 变化量进行位移检测的。 (互感系数) 二、选择题:1. 某台测温仪器,其标尺范围为00C 4000C,若其绝对误差的最大值为50C,则其精度等级为 。 (B) A. 1.0级 B. 1.5级 C. 2.5级2. 某台测温仪器,其标尺范围为00C 2000C,若其绝对误差的最大值为50C,则其精度等级为 。 (C) A. 1.0

5、级 B. 1.5级 C. 2.5级3. 是测试系统的第一个环节,将被测系统或过程中需要观测的信号转化为人们所熟悉的各种信号。 (A) A. 敏感元件 B. 转换元件 C. 转换电路4. 传感器能感知的输入变化量越小,表示传感器的 。 (C) A. 线性度越好 B. 重复性越好 C. 分辨率越高5. 有三台测温仪器,量程均为00C 8000C,精度等级分别为2.5级、2.0级和1.5级,现要测量5000C的温度,要求相对误差不超过2.5%,应该选用 测温仪器。 (A) A. 1.5级 B. 2.0级 C. 2.5级 (2.5级时最大绝对误差值为200C,测量5000C时的相对误差为4%;2.0级

6、时最大绝对误差值为160C,测量5000C时的相对误差为3.2%;1.5级时最大绝对误差值为120C,测量5000C时的相对误差为2.4%)6. 通常用热电阻测量 。 (C) A. 电阻 B. 压力 C. 温度7. 热电阻测量时通常电桥电路作为测量电路。为了克服环境温度的影响常采用 测量电路。 (B) A. 二线式 B. 三线式 C. 四线式8. 热点偶可以测量 。 (C) A. 压力 B. 电压 C. 温度9. 差压法测量流量的传感器是通过测量流体在管道内流动而产生的差压来测得流体的流量,其中 可用于测量高黏度的液体。 (B) A. 节流式流量传感器 B. 靶式流量传感器 C. 转子流量传感

7、器10.电容传感器有变极距型、变面积型和变介电常数型三种基本类型,其中 的输入被测量与输出被测量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A) A. 变极距型 B. 变面积型 C. 变介电常数型11.在平行极板电容传感器的输入被测量与输出电容值之间的关系中, 呈线性关系。 A. 变极距型 B. 变面积型 C. 变介电常数型 (B)12.差动电容传感器采用脉冲调制电路作为测量电路时,当R1=R2时,则其输出电压U0正比于 。 (B) A. C1C2 B.(C1C2)/( C1+ C2) C.(C1+ C2)/( C1C2)13.应变片式压力传感器是将应变电阻片粘贴在测量压力的 表面上。 (B) A. 质量块 B

8、. 弹性元件 C. 导体14.电阻应变片的初始电阻数值有多种,其中用的最多的是 。 (A) A. 120 B. 200 C. 30015.用于位移测量的传感器很多,因测量范围不同,所用的传感器也不同。其中常用于测量大位移的传感器有 。 (A) A. 感应同步器 B. 应变电阻式 C. 霍尔式16. 用于位移测量的传感器很多,因测量范围不同,所用的传感器也不同。其中常用于测量大位移的传感器有 。 (A) A. 计量光栅 B. 电感式 C. 电容式三、计算与分析题:1. 用镍铬-镍硅热电偶测量炉温时,已知冷端温度t0=400,由电子电位差计测得热电势E(t,t0)=9.188mV,由镍铬-镍硅热电

9、偶K的分度表可查得E(t0,0)=1.638mV,试求E(t,0)是多少?解:E(t,0)= E(t,t0) + E(t0,0)= 29.188 + 1.638=30.826mV 2. 已知镍铬-镍硅热电偶热端温度t=8000C,冷端温度t0=250,由镍铬-镍硅热电偶K的分度表可查得E(t,0)=33.275mV,E(t0,0)=1.024mV,试求E(t,t0) 是多少?解:E(t,t0)= E(t,0)E(t0,0)= 33.2751.024=32.251 mV 3. 一个1.5级电压表,量程为0 300V,当测量值分别为U1=300V,U2=200V,U3=100V时,试求测量值的最大

10、绝对误差和示值相对误差。解:测量值的最大绝对误差:U1=U2=U3=1.5%300V=4.5V示值相对误差: 1=(U1/ U1)100%=(4.5V/300V100%)=1.5% 2=(U2/ U2)100%=2.25% 3=(U3/ U3)100%=4.5% 4. 一个1.0级电流表,量程为0 100mA,当测量值分别为I1=100 mA,I2=80 mA,I3=20 mA时,试求测量值的最大绝对误差和示值相对误差。解:测量值的最大绝对误差:I1=I2=I3=1.0%100V=1.0mA 示值相对误差: 1=(I1/ I1)100%=(1.0mA/100V100%)=1.0% 2=(I2/

11、 I2)100%=(1.0mA/80V100%)=1.25% 3=(U3/ U3)100%=(1.0mA/20V100%)=5.0%5. 如图所示为变极距型平板电容传感器的一种测量电路,其中CX为传感器电容,C0为固定电容。假设运放增益A=,输入阻抗Z=,试推导输出电压U0与极板间距d的关系,并分析其工作特点。(图用书上P193图8-2)解:U0= -U C0d/S其工作特点是:这种电路能克服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特性的非线性关系,而使输出信号能与输入机械位移呈线性关系。但是由于集成运放的指标不可能达到理想指标,所以仍有一定的非线性误差。6. 如图所示电路是电阻应变仪中所用的不平衡电桥的简化电路,

12、其中R为固定电阻,R+ R和RR是电阻应变片,工作时一个受拉,另一个受压,R=0,桥路处于平衡状态,当应变片受力发生应变时,桥路失去平衡,这时就用桥路输出电压U表示应变片变后电阻值的变化量。试证明:U=(E/2)(R/R)。 (图用书上P40图2-12c)四、简答题:1. 简述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答:由A、B两种不同导体材料两端相互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闭合回路,这样构成一个热点电偶。当两结点温度不等时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势,从而形成电流这就是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总的热电势由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组成,热电偶产生热电势的条件是:(1)热电偶必须采用两种不同的材料作为热电极;(2)热电偶的热端和冷端两个结点必须具有不同的温度。2. 热电偶与显示仪表连接时,为什么要采用补偿导线?使用补偿导线的原则是什么?答:当被测点与基准结点之间距离相当长时,要用高价热电偶,但接线非常难,电阻显著增加。因此,热电偶端子到基准结点间可用其他廉价热电偶代替,这时就要用导线连接,称为补偿导线。使用补偿导线的原则是:(1)热电偶的长度由补偿结点的温度决定,热电偶长度与补偿导线长度要最佳配合;(2)热电偶与计量仪器之间增加一个温度结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