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重点.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6243227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用化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医用化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用化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用化学重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重点第一章,绪论 * 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自然科学 无机化学:研究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 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含量 物理化学:运用物理学原理和实验方法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 * 基础化学部分主要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有关化学的基本计算等 * 有机化学部分主要讨论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有关知识及应用,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官能团、分类、命名、同分异构现象、合成、性质、反应、鉴别、应用等第二章,溶液一,溶液的组成标度

2、* 溶液的组成标度是指一定量的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溶液的性质常常与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含量有关因此,溶液的组成标度是溶液的一个重要特征1,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体积,称为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简称浓度。2,质量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液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质量浓度。3,质量摩尔浓度 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4,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分数。5,体积分数 溶液中溶质B的体积除以(同温同压下)溶剂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体积分数。二,溶液的渗透压1,渗透: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溶液进入溶液或由稀

3、溶液进入浓溶液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2,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有半透膜存在;2.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不相等,即半透膜两侧单位体积内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质粒子的数目不相等。3,渗透的结果:缩小膜两侧的浓度差。4,渗透的方向:由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较多的一方移向水分子数较少的一方。即由低渗渗溶液指向高渗溶液。5,为维持只允许溶剂分子透过的半透膜所隔开的溶液与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超额压力等于溶液的渗透压。渗透压的符号为 单位为Pa或kPa。6,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只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微粒数)成正比,而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校正因子i值是一“分子”电解质

4、解离出的粒子个数。7,渗透浓度:我们把溶液中能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分子或离子)统称为渗透活性物质,渗透活性物质的总的物质的量浓度称为渗透浓度。医学上的常用单位。8,等渗溶液:凡是渗透浓度在280320的范围内的溶液。低渗溶液:低于280的。高渗溶液:高于320的。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有0.154mol.L-1的NaCl溶液、50g.L-1的葡萄糖溶液、18.7g.L-1的乳酸钠溶液和12.5g.L-1的NaHCO3溶液等。9,溶血,胞质分离,皱缩三,胶体溶液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容纳分散相的连续介质称为分散介质。2,分散

5、相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称为分子或离子分散系。分散相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剂称为胶体分散系。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称为粗分散系。3,胶体分散系,按分散相粒子的组成不同分为溶胶和高分子溶液。4,溶胶 丁铎尔现象(丁达尔效应) 布朗运动 电泳(胶粒带电) 稳定性(胶粒带电 主,胶粒表面存在水化膜,布朗运动) 聚沉5,高分子溶液 稳定性 黏度大 盐析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反应进行的快慢。化学平衡,反应进行的程度。一,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转变为产物的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产物浓度改变量的绝对值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常

6、数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表示。反应速率一般指瞬时速度。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本性,浓度,温度,催化剂,活化能。3,有效碰撞理论简介分子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成为有效碰撞,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具有的最低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称为活化能。活化能越低,活化分子所占的比例越大,满足能量要求有效碰撞越多,反应速率也越快,反之,活化能越高,活化分子越少,反应速率越慢。二,化学平衡1,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在可逆反应中,通常把从左向右进行的反应称为正反应,从右向左进行的反应称为逆反应。2,在一定条件下

7、,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所处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各物质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3,化学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之比是一个常数(浓度的幂次在数值上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系数)该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常用符号K表示。4,化学平衡的移动主要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力。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产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减少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对于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化学平衡向气态物质分子

8、总数减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少压力,化学平衡向气态物质分子总数增加(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对任意一个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第四章,电解质溶液一,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解离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完全解离成离子,溶液中不存在强电解质分子。强电解质的解离是不可逆的。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有部分解离成离子,溶液中还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弱电解质的解离是可逆的。2,解离平衡常数(解离常数) 解离常数的大小反应了弱电解质解离为离

9、子的趋势。K值越大,表示该弱电解质越容易解离;K值越小,表示该弱电解质越不容易解离。3,解离度 解离度:在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解离平衡时,已解离的弱电解质分子数和原有的弱电解质分子总数之比。 电解质越弱,解离度越小。 电解质解离度的大小除与本身的结构组成有关外,还与溶液的浓度、温度及溶剂有关。 一般同种电解质溶液,溶液浓度越小,解离度越大;电解质的解离度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常溶剂的极性越大,电解质的解离度越大。4,同离子效应 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减小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5,盐效应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不含

10、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是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盐效应。二,酸碱质子理论1,酸碱的定义 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2,酸给出质子后变成碱,碱接受质子后变成酸,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称为共轭关系。仅相差一个质子的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3,酸碱反应的实质:酸失去质子,碱得到质子,酸把质子传递给碱的过程。三,缓冲溶液1,缓冲溶液:是一种能对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适当稀释,而保持本身的pH几乎不变的溶液。 缓冲溶液一般是由具有足够浓度、适当比例的共轭酸碱对的两种物质组成。通常把组成缓冲溶液共轭酸碱对的两种物质合称为缓冲对或缓冲系。2,缓冲容量:是指能使1L(或1mL)缓冲溶液

11、的pH改变一个单位所加的一元强酸或一元强碱的物质的量(mol或mmol)。3,缓冲溶液的总浓一般在0.050.5mol.L-1第五章,物质结构一,原子结构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3,同位素:这些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4,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尽可能的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然后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这个规律称为能量最低原理5,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同一原子中不可能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同事存在。即在一个原子轨道中不存在自旋方向相同的两个电子。6,洪特规则:在同一亚层的各个轨道中,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

12、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7,(向右上角)核电荷数递增,原子半径递减,电负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增 (向左下角)原子半径递增,电负性递减,金属性递增二,化学键1,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2,离子键 离子键: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离子键。 一般情况下,形成离子键的条件是原子间的电负性数值要相差1.7以上。 离子键的特点是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离子化合物特点:导电,熔点高,易溶于水等。3,共价键 共价键:通过公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 一般来说,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元素院原子之间常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共价键的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 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4,配位共

13、价键 配位共价键:由一个原子单方面提供1对电子与另一个有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共用而形成的共价键,称为配位共价键,简称配位键。在配位键中,提供电子对的原子称为电子对的给予体接受电子对的原子称为电子对的接受体。配位键常用表示,箭头指向电子对的接受体。5,在非极性分子之间只存在色散力,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存在诱导力和色散力,在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存在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第六章,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一,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指周期系A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简称卤素。它们在自然界都以典型的盐类存在 ,是成盐元素。卤族元素的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它们的物

14、理性质的改变都是很有规律的,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卤素分子间的色散力逐渐增强,颜色变深,它们的熔点、沸点、密度、原子体积也依次递增。卤素都有氧化性,氟单质的氧化性最强。卤族元素和金属元素构成大量无机盐,此外,在有机合成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氧族元素 氧族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上A族元素,这一族包含氧(O)、硫(S)、硒(Se)、碲(Te)、钋(Po)、五种元素。三,碱金属 碱金属是指在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的六个金属元素: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第七章,有机化合物概述一,有机化合物以及有机化学1,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

15、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以及应用的科学。2,特性:易燃性,熔点和沸点低,难溶于水,绝缘性,反应速率较慢,反应产物复杂,稳定性差,同分异构现象普遍。3,分类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碳原子的结构和杂化轨道,共价键的类型三,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电子效应和有机化学反应类型1,电子效应:在有机物分子中,由于原子或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使电子云分布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称为电子效应2,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电子效应包括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3,诱导效应:由于成键原子或基团的电负性不同,从而使整个分子中的成键电子云沿着碳链向电负性较大的基团方向偏移的效应。4,共轭效应 共轭体系:指在不饱和有机物中,3个或3个以上的p轨道互相平行重叠形成共轭电键的体系。 共轭效应:由于共轭键的形成,所引起的共轭体系趋于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