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发育学(考试重点).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6242910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发育学(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体发育学(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体发育学(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发育学(考试重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人体发育学概论二、名词解释2.生长: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 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3.发育:发育是个体内在的,潜在的功能随时间的变化逐渐表现出其相应的特征,是身体认知,情绪,运动等各种功能有机的统一并伴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是质的改变。4.成熟: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的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三)简答题生长发育的分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成人期7.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9.

2、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10.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15.运动发育的主要特点。运动发育包括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发育两部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粗大运动发育在先,精细运动发育在后,两者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原始反射的发育存在与消失是以后自主运动发育的基础;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应的发育是人类建立和保持正常姿势运动的基础;每个小儿都有运动发育的“关键龄”,关键龄时运动发育会有质的变化;头部运动先发育成熟,上肢运动发育比下肢早,会走之前手的功能已发育较好;头颈躯干的运动发育早于上肢与下肢的发育;所有小儿运动发育的顺序相同,但发育速度存在个体差异;粗大运动主要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等运动;精细运动主要指手

3、的运动。第二章 胎儿期 (二)名词解释1.胎儿期:胎儿期是人体发育的最早阶段,是婴儿出生前在母体宫内发育的阶段,从受孕到分娩共10个月左右,约280天。2.胎动: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 (三)简答题胎儿期认知发育:视觉的发育听觉的发育味、嗅、触觉的发育记忆力言语学习的可能性第三章 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 (二)名词解释1.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10.立直反射:立直反射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

4、躯干与四肢间的正常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发展的基础。多于出生后34个月出现,持续终生。12.平衡反应:平衡反应 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肌张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 (三)简答题原始反射发育顺序(看课本14个)3.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由屈曲向伸展发育;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手、口、眼的协调发育。4.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由屈曲向伸展发育;抗重力伸展发育;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5.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发育顺序是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6.立位姿势运动发育的

5、特点。立位的姿势运动发育是由原始反射的阳性支持开始,立位平衡反应出现后,便出现了独站与步行,体现了由反射到随意运动和连续不断发育的特点。可以分为如下l0个阶段:阳性支持反射不能支持体重短暂支持体重足尖支持体重立位跳跃扶站抓站独站牵手走独走。7.婴幼儿步行发育的特点。由两脚分开大足距向两脚并拢小足距发展;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发展;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由肩与骨盆的无分离运动,到有分离运动;由小步跑,步幅不一致,到迈大步、有节律的步态发展;由缺乏骨盆的回旋到加强骨盆的回旋;足尖与足跟接地时间短,主要为脚掌着地;站立位的膝过伸展。8.姿势运动发育的顺序遵循的规律。(1)动作是沿着抬头

6、、翻身、坐、爬、站和行走的方向发育;(2)离躯干近的姿势运动先发育,然后是离躯干远的姿势运动的发育;(3)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发育;(4)先学会抓握东西,然后才会放下手中的东西;(5)先能从坐位拉着栏杆站起,然后才会从立位时坐下;(6)先学会向前走,然后才会向后倒退着走。第四章 婴幼儿期精细运动发育 (二)名词解释1.精细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三)简答题。1.简述手的基本动作。手的基本动作包括:非抓握动作与抓握动作两大类。非抓握动作包括悬浮、约束、推、 压、触、勾状抓握等;抓握动

7、作又分为力性抓握与精细抓握,前者包括球形抓握、柱状抓握及拉,精细抓握包括指尖捏、指腹捏、侧捏及三指捏。2.简述抓握动作发育规律。由无意识抓握向随意抓握发育;由手掌的尺侧抓握向桡侧抓握发育;由不成熟的抓握模 式(全手掌抓握模式)向成熟的对指抓握模式发育;由抓握物体向放开物体发育。放开较抓握更为精细,更具有目的性。3.简述握笔姿势与动作发育。26岁是儿童握笔动作技能迅速发育阶段。握笔姿势发育包括:手掌向上的握笔动作发育,手掌向下的握笔动作发育,主要以拇指、 食指及中指握笔的手指握笔动作发育。握笔动作发育特征:握笔部位逐渐靠近笔尖;离躯干中线越近部位的活动越来越 少,而躯干远端部位的活动越来越频繁。

8、第五章 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 (二)名词解释1.语言:语言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2.言语: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和产物。 6.语音:语音是口头言语的物质载体,是由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内容的声音。 (三)简答题6.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几个阶段?简单发音阶段:o3个月,基本韵母发音较早,声母很少,主要是h音,有时有m音。 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发音增加很多,发重复连续音节,开始有近似词的音,半岁时有的音开始有某种意义。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不同连续音节明显增加,近似词的发音增多,一定的音开始与具体事物相联系

9、,但还没有成为“词”。正式学话、单词句阶段:1.01.5岁,开始有指向连续音节和近似词的音节增多,能说出有一定意义的词,“以词代句”;但理解并不限于单词。掌握初步的语言、简单句阶段:1.52.0岁,由单词句进入多词的简单句,各类句子数量比例:单词句占37.7,简单句占55,复合句占7.3。复合句发展,掌握基本语言阶段:23岁,单词句明显下降,而复合句上升到30.5,句子长度也明显增加,言语内容也更加丰富。第六章 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 (二)名词解释1.同化:同化将自身行为或思考方法构成图式,并能够理解和适应图式的过程称之同化。2.认知功能:认知功能大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状态及其相互联系,并揭示

10、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判断能力,是一种高级心理功能。3.陌生环境法:陌生环境法的产生不仅为依恋的分类提供了实验依据,促进了人们对依恋的具体特性及其本质的理解,而且为人们研究儿童早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儿童成长环境的实际控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简答题3.阐述皮杰亚认知发育的阶段理论。(20世纪影响最广泛和深刻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认知发育阶段理论包括:感觉运动阶段(02岁),通过感觉和运动认识对象;前运算阶段(37岁),思维的片面性和自我为中心;具体运算阶段(811岁),儿童“自我中心”的程度下降,他们开始克服“片面性”而注意到事物的各个方面,发展了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形式运算阶段(12岁至

11、成人),抽象思维的发展和完善。第七章 婴幼儿期情绪及其社会功能发育 (二)名词解释1.情绪: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其产生都是与个体的动机是否实现、需要是否满足有关。2.情感:情感情感是与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是在社会交往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如友谊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这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情绪状态。(三)简答题2.简述婴儿的情绪反应的发育特点。(1)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相关:婴儿初生情绪反应的产生、出现或消失、转移, 都与其生理需要的是否满足密切相关,随生理需要的出现而出

12、现,并随其减弱、消失而消失、 停止。婴儿身体内部或外部引起不舒适的刺激,如饥渴或尿布潮湿等刺激,会引起哭闹等不 愉快情绪,只有当直接引起这些消极情绪的刺激消除,这些情绪反应才能停止,代之以新的 情绪。如给孩子喂饱或换上干爽尿布后,婴儿就会立即停止哭声,变得愉快、安静。(2)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具有先天性:基本情绪反应是人类进化和适应的产物, 婴儿天生具有情绪反应的能力,无须经过后天的学习。孟昭兰指出:“人类最基本情绪具有先天性”。新生儿以哭声反映身体痛苦,以微笑反映舒适愉快,这些都是非编码的,不学就会的,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具有先天性。因此,人们常把婴儿初生时的情绪称作“本能的情绪

13、反应”或“原始的情绪反应”。3.简述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1)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从情绪所指向的事物来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丰富和深刻。 幼儿情绪的丰富主要表现为:情绪体验继续分化,引起体验的动因不断增多;情绪的深刻化 是指它指向事物的性质的变化,表现为情绪从指向事物的表面现象转化为指向事物的内在 特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有了许多新的需要,继而也就出现了多种 新的情绪体验。在幼儿中、晚期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高级社会性情感,如友谊感、集体荣誉感 等;此外,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并不引起儿童情绪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增 长,可不断引起幼儿的各种情绪体验。(2)情绪的稳定

14、性逐渐提高:随着脑的发育以及言语的发展,幼儿的情绪稳定性逐步提 高。首先表现为幼儿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逐渐减少;其次表现为情绪逐渐从外露到内隐。 幼儿初期的儿童对自己的情绪体验,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通常丝毫不加以控制和掩饰,而完全表露于外,喜、怒、哀、乐都清楚地在脸上反映出来。到幼儿晚期,随着言语和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幼儿逐渐能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和外部表现。幼儿还可学会在不同场合下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种情绪。婴幼儿情绪和情感外露的特点,有利于成人及时了解孩子的情绪,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 助,但同时,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是社会交往的需要。(3)情绪情感的社会化:表现在情感在社会交往中越

15、来越起作用。幼儿情绪的社会化主 要表现为: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情感中社会性交往的内容的增加和表情社 会化;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幼儿的情感发展表现一定的趋势:从在很大程度上的与生理需要相联系转为多和社会 性的需要相联系;从容易不随意的外露转向能有意识地控制;从容易变动转向逐渐稳定。8.列举几种婴幼儿的基本情绪。哭、笑、恐惧、兴趣、愤怒、骄傲和羞愧。10.简述婴儿笑的3个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05周),自发性的笑:婴儿初生下来就可以开始有笑的反应。婴儿出生 212小时中,面部即有像微笑的运动。但最初的笑是自发性的,或称内源性的笑,这是一 种生理表现,而不是交往的表情手段。(2)第二阶段(5.0周3.5个月),无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这时人的声音和面孔特别容易引起婴儿的微笑。但还不能区分不同人,无论是抚养者,还是陌生人,或无论是生气的面孔还是笑的面孔,婴儿均会报以微笑。(3)第三阶段(3.5个月之后),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从3.5个月尤其是4个月开始,随 着婴儿处理刺激内容能力的增加,婴儿开始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微笑,出现有选择性的微笑。对熟悉的人会无拘无束的笑,对陌生人则带有警惕性注意,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12.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