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教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6240941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体系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环境管理体系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体系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体系教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封龙宇化工有限公司 文 件 编 号版次/修改状态:A/0KFLY/QG-050页数: 共 35 页环境管理体系培训教材(一) 受控状态: 分发号: 编制日期: 2011年08月 28日 实施日期: 2011年09月 01日 编制:企管部 审核:苏军 批准:牛宏军 目 录一、 公司环境方针和目标二、 环境及环境因素的概念三、 环境因素识别四、 环境因素评价五、 环境污染六、 主要的环境污染源七、 空气主要污染物八、 地表水主要污染物九、 噪音十、 审核员对环境因素的评审十一、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程序十二、环境因素运行控制程序 一、公司环境方针和目标环境方针: 善待自然、节能减排、美化环境、造

2、福社会。环境目标: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消灭火灾隐患。二、环境及环境因素的概念环境概念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即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环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按环境的属性,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通俗地说,是指未经过人的加工改造而天然存在的环境;自然环境按环境要素,又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和生物环境等,主要就是指地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人工环境,通俗地说,是

3、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的加工改造所形成的环境,或人为创造的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区别,主要在于人工环境对自然物质的形态做了较大的改变,使其失去了原有的面貌。 社会环境是指由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环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社会治安、邻里关系等。环境因素概念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其中包括时间和空间因素。像大楼、办公室地点、家具等这类环境因素也能传递信息。一间特殊的办公室、一幅名人字画、一套名牌服装、一枚昂贵的钻石、一块劳力士手表、一辆奔驰汽车可能提醒来访者:本公司负责人是一位成功人士,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是可靠的。在沟通中

4、应充分注意到环境因素所传递的信息。三、环境因素识别方法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应覆盖公司机关和各厂范围内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识别时要考虑以下内容:四种状态:正常、异常、关闭和启动、紧急;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包括遗留的问题)和将来;八个方面: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向土地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使用(如电、煤、油等)、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废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和外观等;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识别环境因素的步骤包括:确定本单位的过程(活动、产品和服务);确定该过程伴随的环境因

5、素;确定环境影响。环境因素分类包括:类:水、气、声、渣、固废等污染物排放或产生;类:能源、资源、原材料消耗;类:相关方的环境问题及要求;类:其他(潜在泄漏、火灾爆炸隐患、生态环境破坏对员工健康影响等)。四、环境因素的评价1、环境因素的评价依据应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国家强制性推行的标准;可能造成环境影响和危害损失的规模、严重程度、发生频次、影响的持续时间、控制情况;对生产活动、产品或服务及其声誉影响的大小;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改变现状的技术难度、经济承受能力、对企业形象的影响);相关方的合理要求。2、评价方法多因素评分法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将每一评价因素设定等级区间和分值;第二步:将每一

6、评价因素的得分连加得出总分;第三步:将总分与标准对比,确定重要环境因素。a) 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的符合性(A值)1) A=5排放超出标准。2) A=4排放稍高于标准。3) A=3排放达到标准。4) A=2排放接近标准。5) A=1排放低于标准。b) 环境影响规模和严重程度(B值)1) B=5环境影响范围涉及到公司以外地区,并造成恶劣的后果。2) B=3环境影响到公司,但后果并不明显。3) B=1环境影响只限于公司经营管理的区域,且无明显不良后果或基本没有影响。c) 发生频率或排放量(C值)1) C=5连续发生或排放量较大,潜在的但一发生就会造成严重恶劣的影响。2) C=3间断发生或排放量在一

7、般水平,潜在的但一发生对环境产生一般的影响。3) C=1发生频率很低或极少排放。d) 对公司形象的影响程度(D值)1) D=5感观效果很差或相关方特别关注的环境问题。2) D=3感观效果不太好或相关方一般关注的环境问题。3) D=1对公司形象无直接影响的环境问题。e) 相关方重视程度(E值)1) E=5相关方有较多抱怨的。2) E=3相关方曾有过抱怨的。3) E=1相关方未曾抱怨的一般问题。3、判断原则凡属下列情况者,直接判定为重大环境因素。违反或接近违反法律法规和强制标准要求的,如监测指标超标或接近超标;当地政府高度关注或强制监测的环境因素;政府或法律明令禁止使用的物质;相关方高度关注或有合

8、理抱怨和投诉的环境因素;被本公司确定为重点治理对象的环境因素;以往发生事故,还未采取有效措施的环境因素;异常或紧急状态下预计产生严重环境影响:如火灾、危险品泄露事故、超标排放等;具有一定量的危险废弃物的排放。4、 环境因素汇总评价:= A+B+C+D+E。当A或B或C或D或E=5时,或15时,定为重要环境因素,其余为一般环境因素。注1:将类、类、类、类环境因素分别打分,确定其总分值S=A+B+C+D+E,凡A、B、C、D、E中有一项分值为5的环境因素,即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此外,对总分值S15的环境因素亦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注2:针对类环境因素也可采用下列方法判断,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即判定为

9、重要环境因素:a) 与设计比较、高于设计指标2%的;b) 水、电、煤、燃气、燃油以及各种原材料的单耗高于往年的1%的;c) 单耗在同行业处于中下水平的。注3:针对类环境因素也可采用下列方法判断,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即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a) 供货方或承包方在其生产、服务过程中违反国家环境法律、法规或超标排放的, b) 其地方环保部门未出具合法证明的。c) 购买公司工业废弃物,未充分有效利用,并造成二次污染的。注4:针对类环境因素也可采用下列方法判断,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即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a) 各类环境紧急状态,如有毒有害化学品易燃品的运输,贮存和使用;b) 环保设施的损坏造成污染物无法有效

10、控制;c) 对虽无法进行实测,但又明显违规性污染迹象或倾向的 五、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好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等人类的第一号敌人。 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并进

11、入生物链 空气污染: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疾病。我们若仍然漠视专家的警告,将来一定会落到无半寸净土可住的地步。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或超过了有害程度,导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 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

12、 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按环境因素分: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固体污染。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和农村环境污染。按造成环境污染性质的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音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六、主要的环境污染源 1)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 2)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脏水、垃圾; 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排出的废气和噪音; 4)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5)矿山废水、废渣。七、空气中主

13、要污染物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状污染物、酸雨。1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及燃料油等含硫物质燃烧产生,其次是来自自然界,如火山爆发、森林起火等产生2氮氧化物空气中含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等,其中占主要成分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氮氧化物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煤、石油等燃料燃烧的产物(包括汽车及一切内燃机燃烧排放的NO x);其次是来自生产或使用硝酸的工厂排放的尾气。当NO x与碳氢化物共存于空气中时,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光化学烟雾,它是一种有毒性的二次污染物。3

14、粒子状污染物空气中的粒子状污染物数量大、成分复杂,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或是其它污染物的运载体。其主要来源于煤及其它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而排出的煤烟、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建筑和交通扬尘、风的扬尘等,以及气态污染物经过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的盐类颗粒物。在空气污染监测中,粒子状污染物的监测项目主要为总悬浮颗粒物、自然降尘和飘尘。(1)总悬浮颗粒物(TSP)总悬浮颗粒物是指粒径在10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简称TSP。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决定于自身的粒度大小及化学组成。TSP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物质,几乎都可鼻腔和咽喉所捕集,不进入肺泡。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10微米以下的浮游状颗粒物,称为飘尘。(2)自然降尘自然降尘指粒径大于10微米在空气中经重力作用就能沉降到地面上的灰尘。其来源以风沙扬尘为主。人吸入灰尘会增加呼吸道的阻力,呼吸道出现狭窄现象。4酸雨指降水的pH值低于56时,降水即为酸雨。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其次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也是影响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降水酸度pH49时,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