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告知牌.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6240482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告知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告知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告知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告知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告知牌车间检测地点有害因素检测结果CSTSL(mg/m)职业卫生标准PC-STEL(mg/m)结果判断二厂区罐区苯0.210合格检测机构:* 检测日期:2015.10XXX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告知牌车间检测地点有害因素检测结果CSTSL(mg/m)职业接触限值PC-STEL(mg/m)结果判断装置区苯0.210合格检测机构:* 检测日期:2015.10XXX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告知牌车间检测地点有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卫生标准CSTSL(mg/m)超限倍数PC-TWA(mg/m)超限倍数包

2、装间1其他粉尘6.00.7582包装间2其他粉尘6.30.7982检测机构:* 检测日期:2015.10车间检测地点有害因素日接噪时间(h)、次卫生标准dB(A)测定结果dB(A)包装间1稳态噪声8(h)8576.7包装间2稳态噪声8(h)8578.5包装间3稳态噪声8(h)8578.7检测机构:* 检测日期:2015.10XXX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告知牌车间检测地点有害因素检测结果CSTSL(mg/m)职业卫生标准PC-STEL(mg/m)结果判断合成生产线氨0.2830合格检测机构:* 检测日期:2015.10车间检测地点有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卫生标准CSTSL(

3、mg/m)超限倍数PC-TWA(mg/m)超限倍数包装间1其他粉尘14.01.7582包装间2其他粉尘11.71.4682检测机构:* 检测日期:2015.10车间检测地点有害因素日接噪时间(h)、次卫生标准dB(A)测定结果dB(A)包装间1稳态噪声8(h)8584.8包装间2稳态噪声8(h)8585.5包装间3稳态噪声8(h)8585.0必须佩带耳塞 检测机构:* 检测日期:2015.10XXX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告知牌车间检测地点有害因素检测结果CSTSL(mg/m)职业卫生标准PC-STEL(mg/m)结果判断合成生产线氨1.8530合格检测机构:* 检测日

4、期:2015.10车间检测地点有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卫生标准CSTSL(mg/m)超限倍数PC-TWA(mg/m)超限倍数包装间1其他粉尘2.00.2582包装间2其他粉尘2.30.2982检测机构:* 检测日期:2015.10车间检测地点有害因素日接噪时间(h)、次卫生标准dB(A)测定结果dB(A)包装间1稳态噪声8(h)8585.0包装间2稳态噪声8(h)8585.3包装间3稳态噪声8(h)8585.4必须佩带耳塞 检测机构:* 检测日期:2015.10XXX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告知牌车间检测地点有害因素检测结果CSTSL(mg/m)职业接触限值PC-STEL(

5、mg/m)结果判断装置区苯0.210合格检测机构:* 检测日期:2015.10XXX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告知牌车间检测地点有害因素检测结果CSTSL(mg/m)职业卫生标准PC-STEL(mg/m)结果判断罐区苯0.210合格检测机构:* 检测日期:2015.10职业病危害公告栏一、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构成职业病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1、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

6、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 目的本制度规定了职业卫生和职业病管理的主要内容、职业病的诊断、治疗和报告。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职业卫生和职业病的管理。3、职业卫生管理3.1 员工上岗前,应对其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安排从事有关作业,同时建立健康档案。3.2 对从事有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根据从事的岗位检测报告的危害程度定期安排身体检查,按有关规定要求每1年体检一次。3.3 对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点,定期监测。如发现超标,应查明原因,提出治理意见。3.4 员工按规定接受职业性

7、健康检查所占有的生产时间,按正常出勤处理。4 预防与防护4.1 员工上岗前应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在岗期间每年进行培训,提高员工防护意识和技能。4.2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含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应执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规定,严格履行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审查制度和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规定。4.3 产生职业危害的部门或部位,应设置警示标识和说明,说明包括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4.4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管理维修应由专人负责,防护设施管理应纳入日常生产设备设施管理范畴,并严格执行设

8、备操作规程,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4.5 对产生职业危害的工作岗位,各部门应配备安全有效的个人防护设施。4.6 发生或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当立即启用应急救援预案或/和控制措施,并按规定和程序及时上报,配合上级处室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三、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接触粉尘岗位操作规程1.1 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尘口罩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1.2 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除尘设施,如除尘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部门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除尘设施的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除尘设施的正常运转。1.3 对本岗位生产现场产生的各类粉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清理,杜绝粉尘任

9、意飞扬。1.4 岗位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1.5 离开岗位后,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的粉尘进行彻底清理,并及时清洗身体接触粉尘的各个部位,避免粉尘吸入体内。2、噪声岗位职业病预防操作规程2.1进入噪音区域前必须佩戴防声耳塞等岗位所需劳动防护用品,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2.2 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消声设施,确认无异常现象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如隔音、消声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带班领导,安排人员对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隔音、消声设施的正常运转。2.3 加强设备

10、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控制设备异常而造成噪声的上升。2.4 作业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3、有毒有害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3.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按照不同岗位,正确佩戴防毒口罩(面具)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并掌握基本的有毒有害气体自救措施。3.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对岗位配置的通风设施进行检查,确认通风设施正常运转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3.3、如通风设施出现故障时,致使岗位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及时安排对通风设施进行维修,确保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正常后,方可进行岗

11、位操作。3.4、严格按照岗位工艺操作规程进行岗位操作,避免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安全事故,对未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3.5、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设备的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3.6、工作时尽量站在上风侧,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气体的机率,生产现场严禁吸烟、就餐。3.7、下班前将工作服等生产现场所使用的各类劳保用品进行更换后离开工作岗位,预防将污染源带离工作岗位后传播给其它人员。3.8、离开岗位后,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的污染物进行彻底清理,并及时清洗身体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各个部位,避免污染物进入体内。3.9、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等措施有效预防职业病。四、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1、各岗位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现场人员要立即向当班调度报告,当班调度要立即向部门领导报告; 2、发生事故后,当班班长有权立即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工作,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3、按照先救人再救物的应急救援原则,当班调度、班长组织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工作现场人员、组织抢险;4、对遭受或者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5、当班调度负责组织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