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监测方法.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6240455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应急监测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环境应急监测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应急监测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应急监测方法.(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应急环境监测第一节 我国环境应急监测的发展一、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发展二、部分省市环境应急监测建设概况第二节 环境应急监测体系一、建立应急监测体系二、应急监测体制三、环境应急监测的作用四、环境应急监测的特点五、环境应急监测预案六、应急监测回响系统七、环境应急监测演习第三节 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一、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二、应急布点要求三、应急监测频次要求四、监测项目的选择五、应急监测方法的选择六、应急监测数据及报告第四节 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主要技术一、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测特点二、快速应急监测技术第四章 应急环境监测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是事故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测定出污染物的种类

2、、浓度、范围、扩散速度危害程度,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正确决策争取时间,有效控制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使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为善后处理处罚提供科学依据。第一节 我国环境应急监测的发展一、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发展为了应对突发性环境化学事件,发达国家在化学品的理化性质测定、化学品的毒理试验、化工生产的风险评估、化学品事故的预测和应急措施、化学污染物毒性数据库的监测等方面开展大量法律和技术方面的研究。在突发性化学污染事件中,应急监测是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重要环节,提高监测技术,完善应急监测装备,做出准确的应急监测分析,可以为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决策与指挥提供依据,起到技术支

3、持作用。应急监测技术应以迅速进行监测分析,、准确判断污染物的来源、种类、污染物的浓度、污染程度、污染范围、发展趋势和可能产生的环境危害为核心,应急监测还应确定污染性质,提供个人防护的要求;提供事故污染排放源位置、排放规模的信息;提供污染现场污染控制与污染物清理和处理效果的有关信息。近年来,面对日益频发的环境化学突发事件,我国许多省市在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上做了许多探索性的尝试,浙江省、江苏省、辽宁省、河南省及杭州市、宁波市、南京市、苏州市、沈阳市、大连市等省市都先后建立了应急监测系统、化学污染物毒性数据库、环境监测方法数据库、污染源调查数据库,编写了环境应急预案、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手册

4、、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手册、工作指南等,在环境监测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监测分析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1988年,针对可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环境污染事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提出“阿佩尔计划”,即“地区紧急事故的意识和准备(APELL)”方案。“APELL”的总目标是“防止地区团体内的生命健康社会幸福所损,避免财产损失,确保环境安全。”(APELL)”方案的基本内容是:1. 启发或提高团体对在生产、操作和使用危险品过程中可能出现公害的认识以及对当局和工厂企业为保护社会不受其害而采取措施的认识;2. 与地区团体合作制定涉及整个社会的应急计划,一旦危及社会安全的危险情况出现,即加以防止

5、。1988年5月,国家环保局在北京召开“环境紧急事故应急措施研讨会”,并下发关于印发“环境紧急事故应急措施研讨会会议纪要”的通知(1988)环政字第213号。1988年,完成了国家级有毒化学品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TRPTC(潜在有毒化学品国际登记中心)提供的全部数据、我国调查的1万多种化学品的档案资料。1992年,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召开简易监测分析方法研讨会。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第1124号令)。1995年12月28日,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印发关于开展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法研究、筛选和验证的通知(总站计字1995079号)。1995年12月28日,国家环境监测总站

6、印发关于全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九五”规划研讨会情况的通报(总站计字1996001号)。1997年3月26日,农业部颁布了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规定(第13号令)。1997年5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农药管理条例(第216号令)。1997年5月27日,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印发关于编写(征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法的通知(总站质字1997075号),征集应急监测方法方面的稿件,部署相关的编写任务。1999年12月29日,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公安部、交通部、国家质监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化学危险物品管理的通知(环发1999296号)。2001年,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完成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

7、故中常见危险品档案库”,收录了1361种危险化学品的基本信息,建立了五种查询功能的信息库。2004年1月16日,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根据山东省环境保护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试行)(鲁环发2003283号)通知的要求,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印发山东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鲁环站字2004第7号)。此外,国家还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国家标准,如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剧毒化学品名录(2002年)、危险化学品名录(2003年)、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范(GB16483)等

8、。国家环保总局吸取松花江污染事件的教训,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和国家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十分重视应急监控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环境应急指挥系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水平和能力。健全环境污染事故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并落实信息报送责任制。开展各类污染源的全面排查工作,重点排查大江大河沿岸、饮用水源地和人口密集区的石油化工企业隐患,努力消除环境隐患。二、部分省市环境应急监测建设概况广东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将化工行业列为3年环保专项行动重点,加强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省里重新制定了广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广东省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各级政府、环保部门和企业也均制定

9、了应急预案。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应急能力建设。2003年起,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现场监测和现场应急处理设备建设。一些企业加强了污染防控。但部分企业环境安全意识仍然不强,特别是对安全生产事故引起的环境污染应急准备不足,应急措施可操作性不强。经检查了解到,基层环保部门应急设备、仪器仍显缺乏,应急监测能力明显不足。就在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后不久,沈阳市立刻重新修订完善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市区两级环保部门已组建了近400人、近100辆车、近100套各类快速检测设备的应急队伍。应急监测系统具备快速反应条件。目前,沈阳市现有的76种主要危险品中,所有气态危险品和易挥发性液态危险品(

10、共44种)都已具备现场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对于其它危险品全部可以进行实验室检测。 在此前进行的环境污染隐患排查中,环保部门全面掌握了全市二百七十一家重点化学危险品生产、使用、贮存及运输企业,并为他们建立了电子档案。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件,环保部门就可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方案,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江苏省通过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使应急监测能力显着增强。江苏省投入总资金达5.6亿元,全面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目前,全省各市、县环境监测站已普遍达到或超过了标准化站规定的178项(县级站125项),项目开设率均在95以上,苏州、徐州、南京达到130以上。省环境监测中心也形成各类监测能力340项,生物监

11、测、有机监测和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到目前为止,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和全省13个二级站、66个三级站的标准化建设,已全部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建成环境监测站标准化的省份。通过大力开展标准化建设,使江苏省环境监测队伍普遍得到加强。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使应急监测能力大大增强。目前,江苏省多数市、县监测站的监测装备,已达到了国内较为先进水平,监测能力已经覆盖了国家标准中所有监测项目,实现了分析项目统一化、数据精确化。由于原子吸收和气相色谱两大系列仪器的配置,使江苏省在重金属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和有机污染物中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分析的能力有了极大提高,标志着全省监测分析技术发展到一个崭新

12、阶段。目前,全省监测系统共配备大型仪器99台(套),其它仪器如国产原子吸收、气相色谱及COD快速测定仪等共1235台;配备监测车超过了100辆。大部分县级监测站还配备了气相色谱仪等大型仪器。其中,省环境监测中心的装备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江苏省通过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全面加大了应急监测系统的投入。建立和完善了“以政府为主体,计划列一点、财政拨一点、环保部门出一点、地方配套一点”的分级投入机制。明确了政府为投入主体。1998年,江苏省腾出115亿元,用于污染治理和包括环境监测在内的基础建设,并由省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省级环保部门的能力建设。2003年,省委、省政府又决定投资1.73亿元,

13、加快全省环境应急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建立了省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基金,省、市、县分级建立了污染防治基金,目前全省每年污染防治基金规模已超过了1亿元。建立了省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从全省排污费80中集中2,用于环境科研开发,其中相当部分是用于监测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在使用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基金时,地方财政必须按11配套资金,既调动了地方投入的积极性,又扩大了基金的使用规模。以进一步增应急监测车事故现场立大功。2005年3月29日,一辆装载40多吨液氯的山东槽罐车在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与另一辆山东货车相撞,导致液氯大面积泄漏。面对这一突发污染事件,江苏省立即启动了环境监测应急预案:大气全能应急监测车火速从

14、200多公里外的南京市赶到事发现场,启动了空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快速监测出了现场氯气浓度、氯气扩散范围和氯 气达标安全区域等,为抢险指挥部及时制订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2005年12月1日,江都市化工厂内存放5.5吨高毒化工原料丙烯腈的储罐发生爆炸起火。事发后,江苏省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立即奔赴现场,利用大气全能应急监测车上的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现场准确监测出了有毒气体的浓度和扩散范围,使污染现场控制得当,处置及时,没有引发环境污染事故。进入2005年以来,江苏省境内先后突发了3起水污染事件,省环境应急监测部门迅速启动水环境应急监测车,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根据水污染特征,分别启动了快速常规监测系统和

15、有毒有害物质监测系统。定量和定性分析出水污染事故造成的原因,为迅速锁定肇事源、控制污染物继续侵入和控制污染范围,赢得了宝贵时间。 郑州市将在未来五年投入200亿元建立环保污染应急系统,建设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对占全市污染负荷以上的重点污染源和市(县)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逐步安装在线监测仪,并实现全市联网监控。初步建立全市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响应系统,提高应对重大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各县(市)配备必要的应急监测设备和防护装备,确保能够快速识别、及时处置地区内发生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针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的建设,2006年我国环保工作要点提出: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和国家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应急监控和预警体系,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环境应急指挥系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水平和能力。健全环境污染事故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并落实信息报送责任制。开展各类污染源的全面排查工作,重点排查大江大河沿岸、饮用水源地和人口密集区的石油化工企业隐患,努力消除环境隐患。第二节 环境应急监测体系一、建立应急监测体系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现场的监测环节将是最关键的。应急监测工作必须有总体规划,确定应急监测体系、明确应急监测体系中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分工和职责,落实组织、人员、设备、资金、技术、后勤等项具体措施,形成运行有效的应急监测体系。各级环保部门建立的环境应急监测的体系,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