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与指导.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6239635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与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与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与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与指导.(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与指导 刘洪霞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各位幼儿园的老师朋友们:大家好 ! 今天,我们一起要谈论的课程是 幼儿园区域游戏研究与指导。 该课程的内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特点和教育意义;第二,区域游戏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第三,区域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方法。首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大问题:幼儿园区域游戏的教育意义。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国家的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也是孩子们自身发展的需要。 游戏是幼儿的内在需要。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 孩子们天生就喜欢玩耍。 第二,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有效

2、途径。虽然孩子们是在幼儿阶段,但是他们特别愿意模仿成人的游戏,也特别愿意和同伴之间摆弄物品。第三,幼儿的各种能力都是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的。有这样一个观点:如果孩子们没有游戏,那就没有童年! 现在我们就看一个孩子们在区域游戏中的案例,看看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这是小班的两个孩子在玩娃娃家的游戏。 其中左侧的这个男孩,他是娃娃家外面的人;右侧这个女孩,在娃娃家里当孩子。首先咱们看到老师做的这个玩具材料非常适合小班的孩子。 老师是用两个露露罐,中间挖上一个洞,再接上一根管子,作为孩子们学语言的一个玩具。 一个人说、 一个人听,这个玩具孩子们非常喜欢。 他们经常把听筒放到嘴边,另一个听筒放到自

3、己的耳边,自说自话。当然,到了一定阶段,他们也期待和同伴一起玩。咱们看这两个拿听筒的小朋友,都是用嘴在说,这也是小班的特点 他们都愿意当说的,不喜欢当听的。这个男孩子在和娃娃家里面当女儿的小孩在一起玩, 这时候娃娃家的妈妈发话了, 她先对男孩说:“谁让你进来的?出去!” 又对女孩说:“谁让你跟他玩了?” 看得出,这个女孩很犹豫。 但是她又很听妈妈的话,她立刻就松手了,这个听筒就落到地上了。 这个男孩子第一次受到挫折。 但是他没有气馁,他接着在这里招呼女孩。 对她说:“过来呀,玩吧。没关系!” 咱们再看女孩的动作和表情, 她用手捂着嘴,头侧向一遍。说明她的心里在犹豫,他非常想跟这个男孩子玩,又因

4、为自己在娃娃家是当孩子的。 所以她又觉得应该听妈妈的话, 她的心里在做斗争。 这个男孩在第二次受到挫折以后, 又想了一个办法。 他把这个小姑娘叫到了娃娃家的门口边, 让她一条腿在门里、一条腿在门外, 并且把话筒递给她。 看的出这个女孩仍然在犹豫,她手里虽然拿着说话的话筒,但是她没有放在嘴上说,而是竖起小耳朵,在听着:妈妈是不是又发现了。 而这个男孩子实际上是让她钻一个常轨的空子。 如果妈妈说:“ 谁让你跟他出去玩了?” 那她就会说:“一条腿在外面呢,我在外面呢。” 如果妈妈说:“谁让你出去了?” 那她就会说:“我这一条腿在里面呢!” 这就是一脚在门里、一脚在门外,看!孩子们多么有智慧呀! 又被

5、妈妈发现了,女孩子被妈妈呵斥回家了 。 男孩子第三次受打击, 他依然在那坚持着说:“喂!出来玩吧!” 见女孩不敢动,他又改变了方式,说:“别怕她,明天你当妈!” 这时候他又从角色里跳出来了。 咱们看的出,这个女孩子虽然是背向男孩, 但是她捂着嘴,仍然是一副心情很不情愿的表情。 她非常想跟男孩子玩,但又觉得要听妈妈的话。 第四次受到拒绝,男孩子仍然很坚持。 他又继续想办法:“既然不让她跟我玩,那我就找别人去!” 这时候,他来到拼图小组。 有个小朋友正在玩接龙的拼图。 他把话筒递过去说:“来吧,跟我玩会儿吧!” 这个小朋友拒绝了,说:“ 不!我不想玩!” 他又强行把话筒递给他。 另外一个孩子使劲向

6、回推。 这时候,这个男孩降低了自己的目标。 他说:“一下!就一下!” 这个孩子说:“ 不行!我在玩拼图呢!” 他第五次又受到拒绝。 这时候,他又转变了目标。 放在了对面小朋友的身上。 这时候他把听筒递给了男孩。 男孩也没有积极地接。 这个发起游戏的小朋友就降低了自己的目标。 对他说道:“那我说,你听,总行吧?” 终于这个男孩子欣然接受了。 他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通过我们刚才看这个游戏 我们可以看到 游戏给孩子带来的发展价值是非常高的。 因为,在这里他们学会了确定目标、学会了跟同伴交往、学会了交往的策略。 那我们看第二方面:什么是幼儿真正的游戏呢?也就是,幼儿园的游戏有什么样的判断指标呢?第一,

7、游戏是孩子自主自愿的活动,也就是我们的游戏定位于孩子们的自主游戏。 是他们自己愿意来玩的,他们自己选择伙伴,他们自己选择主题的。 第二,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这样也就解答了我们一些老师的困惑,比如他们说:“当我们玩商店的时候我们给他真的放上一个橘汁,真的放上一包薯片,反而孩子们交往行为少了。” 比如我们看到过这样的案例:当“商店”里有了真的橘汁以后,一个“售货员”一直在用手把着装有橘汁的大杯子。如果有人来买,小朋友递给他“钱”,就用嘴一指,售货员立刻给他倒上一杯,而且自己还先要喝一口。他们之间交往的语言反而变得非常的少了。因为售货员知道只要有人来,肯定要买橘汁。来的小朋友也不用多说

8、了。所以,游戏中更多的是要用假想的材料。而且假想的材料变化非常多。比如一根雪糕棍,它可以一会儿当搅拌的物品,一会儿当勺子在吃饭,一会儿又给孩子当试发烧的温度计。所以每一个玩具材料都可以变换无穷。第三是咱们的游戏没有社会实用价值,也没有社会义务,也不直接创造财富。 如果我们的游戏是为了完成什么,那对孩子来说,这就不再是游戏了。我们有一所幼儿园,紧挨着中药厂。药厂的家长拿来一些中药丸包装盒里的隔板插纸。当放到幼儿园以后,小朋友非常喜欢。他们把它斜着插、横着插,插成一条长长的龙一样的东西。家长一看,孩子也喜欢,就对老师说:“我们这个中药盒的插板纸都是外包的。我们要请下岗女工帮我们摆好。既然孩子喜欢,

9、那我就分给你们一些, 干脆你带着孩子们在上课的时候连玩带插。这样还能挣些班费。” 老师欣然同意了。就要了一批这种插板。但我们想想,一开始孩子插纸板是可以随意插。如果我们要完成任务的话,那就需要放在一个纸盒里,只能插成“井”字。这样,孩子们就不高兴了,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尤其是当老师提出要求:“ 每个人必须插 20 个,才能离开这个组。”这就不再是游戏了。后来很多人拒绝来这个组,只好老师们加班加点,把这个任务完成了。 第四,游戏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什么是孩子的游戏?就是看他们自己玩的是否开心、自己玩的是否高兴。一会儿,我们会举具体的图片案例来说明。 第五,游戏是幼儿自由选择的,也是有自由发展可能性的

10、。也就是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可能性。那我们给的玩具材料,既然让他自由选择,就一定具备可选性。 比如说,美术区就不能只是把画画儿分成一组,把泥工分成一组,把废旧物制作分成一组。当孩子们在做纸盒的时候,他们需要用橡皮泥来当汽车的轱辘。但是在另一组,无法选择。所以我们的选择性必须要很强。 尽量不要按照材料分组。要按照孩子的游戏需要来分这些游戏材料。 第六,游戏的难度要和幼儿的能力相匹配。比如说拼图。如果我们的拼图,在孩子玩了三十分钟、四十分钟依然都拼不完的时候,孩子们可能就会放弃。 再比如,小班经常投放一种套娃的玩具。这种套娃是从大到小,有十个对应的不同的套娃的高度。小班的孩子还区分不出相对的大和

11、小。所以他们总是套不回去。 有时候就不爱玩了。当然,我们也允许孩子在玩套娃的时候,一开始大的放下面、小的摞上面。而不是玩儿玩具本身的功能。那老师们该如何处理呢?我们可以把套娃隔两个去掉一个、隔两个去掉一个,或者隔一个去掉两个。使我们小班初期接触到的套娃是明显的大、中、小。 第七,游戏的要求是没有评比的压力,不寻求或者担忧游戏以外的评价和奖赏。有个幼儿园精心设置了科学区,投放了很多有意义的、有趣味性的玩具材料。 一开始孩子们趋之若鹜,都愿意去科学区玩。后来,过了几天,孩子们不再去了。 老师就问小朋友 :“你们为什么不爱去科学区了?”孩子说:“我怕您让我们说有什么新发现。”原来在游戏讲评的时候,老

12、师经常问小朋友,尤其是科学区的小朋友:“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呀?跟小朋友说一说!”孩子就是为了回避老师的这个要求,而不去那里玩了。 那我们来观察分析两张图片。我们看一看,哪一个是真正的游戏呢?先来看左边的图片。左边的图片上三个小朋友在玩汽车,老师还把一些道路的标识放在了桌面上。但咱们大家看一看,孩子的动作都是呆板的,都是每个人把着自己的汽车。而他们的表情也都不是很丰富。为什么汽车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而他们在这个环节里却没有表现出兴奋和游戏的快乐呢?是因为我们的地点的选择:我们把玩汽车放在了桌面上,既不能开也不能走, 而且马路也非常短,所以孩子们只能拿着自己的汽车。看似在玩儿,实际上这不是让孩子有

13、选择的、快乐的游戏。 咱们再来看看右侧的图片。右侧是在娃娃家里和制作区中都在给外面的小鸟做鸟窝。我们看,孩子们的表情非常丰富,有的非常专注。有一个男孩急得都跳到桌子上了!虽然有个小小的越轨行为,但这是孩子们的游戏。因为他们非常期待自己为小鸟做成鸟窝,这个男孩一看到一个小女孩想先来剪、后来画。他就着急地说:“必须先画好,否则你插上就没法再画了!”因此,虽然有了这个越轨行为,反而他们这是真正的游戏。那我们再来看第三,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直接制约着游戏的水平、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 首先我们看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原则。 我们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原则。 第一方面是适宜性原则。首

14、先玩具材料要适合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比如说我们小班,在拼插的玩具和镶嵌的玩具,这两类的玩具的玩耍过程中,如果仅仅有插片。那孩子插什么都又像,又不是。而他们又没有那么多社会经验。我们不妨把插片上选出一片,贴上长长的触角和两个眼睛。让孩子们感觉,一插就是在插长长的虫子。这样他们的兴趣就非常高。如果我们大班,一般都爱好这种挑战性比较强的游戏。有时候我们需要把一个挑战性强的任务交代给孩子,让他们用多种方法去完成。比如说我们可以把矿泉水瓶削一半。把里面放上积木、塑料片、曲别针、橡皮泥等。告诉小朋友:“这里有六个相同的水瓶,里面放着不同的材料,谁能够不把瓶子倒过来,又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呢?”第二,要适应已有

15、经验。我们的玩具材料跟区域环境的创设就要跟孩子的经验相一致。比如小班是融合性的游戏。基本上娃娃家里既有温度计,又有几把小梳子。也就是我们的美发区、我们的医院都和娃娃家融合在一起。儿童还没有单独对社会角色那么全面的了解,这样的安排就比较适合孩子的特点。第三,要适应孩子的能力技能。就像我们刚才举到的套娃和拼图的案例。如果我们的拼图块数非常多,也不是不能玩。 因为在市场上买的玩具不是按照我们的一岁、一岁这样的年龄段来区分的。很多玩具写着 3 至 6 岁可以玩,甚至是 4 至 8 岁可以玩。那我们怎么来改变呢?比如像拼图,我们可以在比较难、块数较多的拼图投放时,先把 4 块粘成一块,用透明胶在后面粘住

16、四块拼图,使它的难度降低。过一段时间再把它剪开,以适应儿童增长的能力和水瓶。第四,要适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中、大班的玩具材料要具有挑战性。 中、大班的孩子特别愿意竞争,有些挑战性任务的玩具材料就可以多投放几种。尤其是拼图这一类玩具材料。孩子们都已经拼完以后,觉得轻车熟路,想寻找新的挑战。这时候老师不妨一个计时器或者一个沙漏放在这个区域里。让小朋友看,当沙漏倒过来以后,一分钟之内,你能拼出多少块?这就是一个新的挑战。 第二个原则是发展性原则。 我们的玩具材料投放还要给孩子提供发展的可能。首先,环境灵活多变。我们的环境要随着孩子的需要作调整。比如我们幼儿园很多玩具柜下面都安了万向轮。如果今天孩子们对娃娃家特别感兴趣。因为这一天娃娃家吧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