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心灵”写作学特点及教学设想(繁稿)(最新-编写)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6237076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9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触动心灵”写作学特点及教学设想(繁稿)(最新-编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触动心灵”写作学特点及教学设想(繁稿)(最新-编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触动心灵”写作学特点及教学设想(繁稿)(最新-编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触动心灵”教材分析、写作学特点及教学设想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江国明 高中语文必修一“表达交流”板块依次有四个专题,着眼于叙述类文章(记 叙文、小小说、写人叙事散文)的写作知识和训练,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 的人和事”是第一个专题。 本文拟将写作知识和教学实施结合起来,根据高中写作教学实际,结合作品 范例,对“触动心灵”这个写作学命题的特点和教学对策作一点探讨。 教材和教学简析教材和教学简析 一、教材特点简析一、教材特点简析 在语文必修一 P57P59,本专题分“话题探讨” 、 “写法借鉴”和“写作练习” 三个部分。通过阅读分析,并联系教学实际,我认为教材的优点和不足表现为以 下几点:

2、1.优点1.优点 (1)呈现出“意念方法实践”的认知、吸纳和运用的递进过程。(1)呈现出“意念方法实践”的认知、吸纳和运用的递进过程。 “话题探讨”部分,导语通俗生动,例文和分析浅近明白,结论简洁明快。 其中重要的语句有: “究其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敏感。 ” “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敏感。 ” 从写作内动力(写作的主观主动和冲动,分别存在于观察积累、构思写作两个 阶段)角度,告诉学生应该有这样的写作意念:敏感,是写作最持久、最重要的 动力源泉。 “即使是那些著名作家感受到那些令人心动的东西。 ” “打动人心” “触动 我们的心灵”从心理感受的角度,紧承上一层意思,将“敏感”的含义和方 向缩小

3、定位于“触动心灵” ,让学生明白:敏感,就是所见所闻的东西能触动心 灵的。 “心灵的触动,可以表现为情感的共鸣,也可以表现为理性的思考。 ” 从心理感受的类型角度,紧承“触动心灵”这个方向,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触动 心灵,体现在情感触动、理性触动两个方面。 “家庭、学校、社会构成了我们的生活环境,父子之间都是我们生 2 活的一部分”从观察积累、选材写作的角度,着眼叙述类文章,告知学生: 选取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其范围就是自己生活的周遭, 就是自己的日常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 邻里社区生活等以及置身于自然的生活, 就是这些生活中的各种关系。 写作时,由此回顾自己所受到的心灵触动。 (这其实也就暗示

4、,不必脱离自身生 活实际,老是从古人、洋人、陌生人那样找素材。 ) 由此可见,以上语句由大到小,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明白:敏感,就是触动心 灵;要善于从情感、理性两个方面,从自己直接经历的生活范围,去观察积累和 选材写作。这一部分主要解决写作意念(意识)问题。 “写法借鉴”部分,通过所选的片段例子和分析,从叙述类文章选材写作的 角度,给学生三点宏观性的方法指导:发掘感动点,提炼素材,整体构思。这一 部分,介绍写作方法(宏观性)问题。 “写作练习”部分,紧扣“触动心灵”这一写作意识(内动力)和三种基本 方法,共设计了五道写作练习题,用来让学生进行构思和写作思维实践练习。 意念方法实践,从理解到操作,

5、从内化到外用,符合学生接受、运 用知识的学习心理和过程。 (2)体现出“分析)体现出“分析+例子例子+启发”的行文风格。启发”的行文风格。 分析、例子、启发三种类型的文字,其先后顺序有变,但总体相互结合得很 好,且语言简洁、通俗、活泼,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3)贴近学生知识、见识等学习和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知识、见识等学习和生活实际。 教材没有引用名见经传的作家的文章作为例子,没有以、惊心动魄的、惊天 动地的重大的人、事和自然景象为范围,没有使用难懂的专业性的术语,遵循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所体现的注重学生学习和生活经历与经验、写 作要有真情实感等课改精神,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身

6、边;也体现了课程标准 对必修课程的着眼基础(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见识等)的目标 要求。 我认为,教材的以上内容和特点,不仅有利于指导学生学习,也有利于语文 教师从中得到作文专题教学内容、方法、流程方面的启示。 2.不足不足 (1)例文方面的不足(1)例文方面的不足 3 所选的例子,稍微高于甚至接近“伙伴语言” ,固然使学生感到可近可学, 但毕竟与初中、高中课文作品的范例性相比,品相低了许多,学生得到的心灵触 动不算很强。不选作家尤其是著名作家的作品,诚如前言,固然有好处,但名家 作品毕竟更有典范性。可以选取片段;可以介绍作家积累、写作过程中心灵触动 的创作概况;或者点出、简析所学

7、课文,如必修一的第三单元和其他单元一些作 品,从触动心灵的角度看,无论是积累、选材,还是写法,都是很好的例子。 同样是教材的选文,黄方国父亲一文有的段落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等,比所选用的部分更具体、生动,也就更有感染力和借鉴性。 也许是考虑专题短文的篇幅,选文用的是片段,没有整篇,不利于学生整体 揣摩作者写作前、写作时和作品中的心灵触动,难以从一篇之中得到具体贴切的 感受。 (2)方法方面的不足(2)方法方面的不足 与选文相关,因为所选的例子是片段,概括性的叙述描写比较突出,所以, 具体可借鉴的方法就显得不是很突出。 学生在学习、写作过程中感到,发掘感动点、提炼素材、整体构思三点,

8、只 是点到为止,没有例子和简析,理解、运用起来有些茫然。 我和很多同行认为,应该从积累、构思、写法三个角度,举例简介微观可行 的方法,尤其是进入写作阶段的方法。在教学中,分别提供例子并引导学生探究 归纳,然后仿照运用,效果不错。 二、教学现状简析二、教学现状简析 从老师教学和学生写作现状来看, “触动心灵”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触动心灵”的自觉性比较弱化1.“触动心灵”的自觉性比较弱化 “触动心灵”的意念和行为,在观察积累、构思提炼和写作成文的过程中, 自觉性、强烈性、主动性比较弱化,究其原因,一是随着课改不断推进,高考作 文评价观念、标准和方式在逐渐改进,而长期以来受高考应试讨考官欢

9、心的功利 心理、教学模式、写作模式尚未转换过来。二是阅读教学偏重于只是解读文章、 分析题型和答题方法, 读写结合、 由读悟写尤其是在从触动心灵角度去发掘课文、 阅读题选文方面,基本没有怎么动心思、花气力。 2.“触动心灵”的方法性比较模糊 2.“触动心灵”的方法性比较模糊 4 无论什么文体的写作(文学创作和准文学写作) “触动心灵”是写作的动力、 写作的目的,也是写作的价值,应该贯穿作文教学、练习的全过程、各种文体。 因为意识的弱化,老师在教学、教研中即便经常运用抓细节、抓典型特征等等术 语、方法指导写作,但将其与触动心灵直接明显链接得比较少;缺乏对触动心灵 的含义、类型、范围、写法的专门研究

10、探讨和提炼归纳。 写作学知识与方法写作学知识与方法 笔者通过学习有关的写作理论、 钻研教材、 同行交流、 教学总结等方式, 对 “触 动心灵”这个写作学命题作了一些思考和归纳。 一、 “触动心灵”的基本含义与价值功能一、 “触动心灵”的基本含义与价值功能 触动心灵这个说法,理论上并不高深难懂,文学艺术实践与成就的例子更是 具体可感。 1.基本含义1.基本含义 广义地说,触动心灵涵盖人们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浏览朱光潜、王朝闻等 学者的美学、文艺学著述,可以归纳出: 人们接触到自然、家庭、社会、学科知识等,或自我审视,引起内心强烈的 震动,在形象、见识、情感、或哲理方面有强烈的、新颖的感悟或收获,

11、就是触 动心灵。心灵触动者通过聊天、书信、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形式将感悟或 收获表现出来,接受者也从中受到心灵触动。 从写作角度说,孙绍振教授文学创作论综合古今中外创作实践和理论, 对多种学说、众多作家关于“触动心灵”的说法加以分析,如贺拉斯、歌德、托 尔斯泰、白居易、巴金、冰心。刘九洲教授古代写作理论 (1985 年版)全面 收集、分析我国古代创作理论,其中涉及触动心灵这个命题比较突出的阐说者, 有刘勰、韩愈、白居易等。 写作中的触动心灵,一方面针对作者,指作者接触自然、社会等,有深切、 独特的经历、感受,心灵受到强烈震动,在见识、情感、理性等方面获得感悟, 在作品中将其具体表现出来。另

12、一方面针对读者,读者阅读时,作品中触动作者 心灵的东西也触动读者,引起心灵的震动、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当然,读者 心灵受到触动的,还可能是作品中另外的内容,但也在见识、情感、理性等范畴 内。 5 例如巴金 小狗包弟 , “文革” 混乱险恶的环境、 人性的癫狂扭曲, 自身以及其他知识分子、小狗包弟的厄运等,当时、后来都引起作者心灵的强烈 的震动,使之产生惧怕、愤懑、屈辱、忏悔等复杂交织的情感,以及对于人性、 社会局面的理性反思;作者通过回顾当时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并重新回味,然后 选材提炼,写作成文,读者也从作品中受到心灵触动。 2.价值功能2.价值功能 从写作情况看,触动心灵体现为积累酝酿(经

13、历、接触)选材提炼(构 思)写作成文(创作)三个基本阶段,是成矿、选矿、出矿的关系,触动心 灵是思维关注的焦点,是选材选法的向标,是体现主旨的载体。 从写作效应看,因为触动心灵才写是创作的目的,因为触动心灵而读是阅读 的目的。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其触动心灵的美感、情感、哲理或见识。 二、 “触动心灵”的类型和范围二、 “触动心灵”的类型和范围 所谓类型和范围,指的是:是什么触动心灵引起心灵触动的外在事物, 如自然景象、人物、事件等(触媒) ;心灵受到怎样的触动心灵由自然景象、 人物、事件得到的美感、情感、哲理或见识等(结果) 。 本专题在必修一中,着眼于叙述类文章,侧重于情感、理性两个方面,根据

14、高中生的生活经历、情感发育、知识背景等, “触动心灵”主要包括: “触动心灵”的基本类型与主要范围 情感 境界 类型 即情感触动心灵亲情、爱情、友情、人情,对国 家、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以及相关人物人物的情感波 动等,引起喜悦、悲伤、愤怒、鄙视、惭愧等等情感体验。 哲理 境界 类型 即哲理触动心灵人物的为人处世态度、价值观、 理想、信念、道德等方面的观点、精神、方法等,给人精 神上的哲学性启迪, 让人辨别是非, 明确方向, 受到激励。 景象 境界 类型 即景物触动心灵花鸟虫鱼、 风云雷电、日月星辰 等等自然景象,灯会舞会、夜市酒肆等等生活场景,能够 给人审美感受, 甚至引发人的某种情绪、 某

15、种哲理性思考。 触 动 心 灵 主 要 范 畴 形象 境界 即人物触动心灵吝啬鬼、守财奴、小精灵、奉献 者、开拓者、爱国者、流浪者、怀才不遇者其外貌、 6 类型神态、性格等等,给人深刻印象,引发情感,引起思考。 见识 境界 类型 即见识触动心灵社会知识、 学科知识等,能使人 受益,如卖菜小贩生动的生活化方言特点,湘西、婺源等 地旅游观光得到的风土人情方面的强烈感受和收获。 说明 : 根据作品内容、背景等,围绕主题,作者表现出来且读者获得共鸣的情感、理性 方面的心灵触动,是主要;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感受等,获得其他方面的心灵触动。 三、 “触动心灵”的酝酿和体现三、 “触动心灵”的酝酿和体现

16、 如前所言,触动心灵体现为积累酝酿(经历、接触)选材提炼(构思) 写作成文(创作)三个基本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作家、优秀作者都始终 有触动心灵的自觉强烈的主观意念、情感和理性潮流、思维方法贯通期间。 学生叙事、记人、写景,常常干瘪、空洞不感人,主要原因分为三点: 积累阶段缺少带感情的丰厚积累;选材阶段缺少有分量的具体素 材;写作阶段缺少打动人的灵活技巧。 (一)观察积累阶段如何积累“触动心灵”的材料(一)观察积累阶段如何积累“触动心灵”的材料 陆游说“工夫在诗外” ,就是强调写作前的积累很重要。写作前的积累,要 自觉、敏锐、带感情、很丰厚。 1.素材积累1.素材积累具体实际观察与想象推测结合,尽可能弄清事物、事件、人 物、景物等的整体特点、局部特点、过程特点,特别是最显著、独特的地方;数 理分析原因、关系、结局、意义等。 2.情理积累2.情理积累对生活要热爱,要留心。留意自己观赏景物、经历事情、与 人交往,心灵受到触动而产生情感体验,或理性感悟,留意其变化、特点和产生 原因;留意情感、态度的倾向、类型(赞赏、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