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最新-编写)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6236804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2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最新-编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最新-编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最新-编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并愿与小组其它同学合作和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2、能够对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作出假设,尝试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经历实 验的过程并认真观察和记录。 3、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4、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的例子。 5、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6、能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 (苏教版)七年

2、级上册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的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包含了本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节有关周围生物的知识后, 以生活中常见的鼠妇为话题, 引导学生 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再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 的影响, 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最后再自然的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 应和影响。 学生分析: 省会城市的孩子很少接触过鼠妇, 对这种生物了解不多。 由于这是本书安排的第一个探究活 动,七年级(初一)的学生对探究性学习又很少经历,因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对探究的每一 个步骤的思考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具有相当多的不确定因素,需要教师积极加以

3、引导。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学生提问。 四人一组,捕捉鼠妇(课前) ; 发言说明如何捕到鼠妇,提出问题。 带领组长在室外观察鼠妇,指出鼠妇即“西瓜虫”、“潮 虫”。 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对学生的问题有选择的回答,留下有探究意义的问题。 二、逐步深入,体验探究的过程 思考回答遗留下的问题,作出各自的假设; 在讨论发言中设计出实验方案; 四人一组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组汇报结果; 讨论数据的处理方法; 处理数据; 汇报处理结果; 得出结论。 积极引导学生思考; 讲述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引导提问,将个别学生未想到的实验方案的细节讲清楚,确保实验的科学严谨性;

4、纠正错误做法,表扬表现好的实验小组; 评价结果; 启发学生利用好数学工具; 鼓励结果不同的学生思考原因; 评价结论。 三、巩固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记录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思考怎样对待实验动物。 恰当给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提醒学生处理实验动物。 四、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发言,举出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它例子。 举例 说明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经验举例子。 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发言,举出生物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例子。 安排学生自 学阅读课本相关的内容;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知识举例子。 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教师 : 全班分组, 4 人一组分成若干组

5、, 带领各组组长在室外观察鼠妇, 指出鼠妇即 “西瓜虫”、 “潮虫”。准备教具(大托盘、湿土、纸板、透光的塑料板等) 学生:以组为单位捕捉 10 只鼠妇,对半放入装有湿土的两个黑色瓶中。 教学过程: 一、学生发言,引出问题 师 : 昨天,同学们捕捉了许多鼠妇放在瓶子里,下面我们首先请几位同学给我们讲讲他是怎 样捉到鼠妇的。 生(女) : 我在草丛里和墙角落发现它们,用草杆引它们爬上去,然后放进瓶子里,不过鼠 妇老是从草杆上掉下去,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捉到 10 只。 (同学们发出善意的笑声,好几位男生同时举起了手) 。 生(男):我是掀开石块后找到它们的,然后直接用手把它捉到瓶子里。 生(女) :

6、 我们小组的同学把我家的花盘全部挪动了一遍,在花盘底下找到了好多,由于不 敢直接用手抓它们,我们想了一个办法,用纸卷成漏斗状,然后设法让鼠妇爬进“漏斗”,把 它们从瓶口“漏”到瓶子里去。 师 : 看来大家在捕捉鼠妇的时候都动了脑筋,有些同学还想出了很好的方法。那么,同学们 在捕捉鼠妇的过程中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鼠妇生活的地方又阴暗又潮湿,长年累月。这样,它们受得了吗? 师 : 每种生物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有的习惯在干燥的地方,有的习惯在潮湿的地方,比如说 蚯蚓它就长期生活在土壤里面。 生:鼠妇生活在潮湿的土壤表层,它们吃什么呀? 师 : 这个问题真厉害, 把老师给问住了, 老师回去查查相应的

7、资料, 下节课再回答你, 好吗? 生:好。 生:鼠妇是不是胆子特别小呀?我小心搬开花盘的时候既没有碰到它,也还没有动手捉它, 它就四处乱爬。 师 : 是啊,搬开石块或花盘以后鼠妇很快就爬走了,它们为什么爬走呢?是胆子特别小吗? (老师板书问题:搬开石块或花盘,鼠妇为什么爬走呢?) 【问题最好是让学生自己提出来,学生提出来的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才有更大的兴趣去探究, 老师应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去引 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 二、逐步深入,带领学生进入探究的情境 (1)作出假设 (思考一会儿后,好几位同学举起了手) 生 : 石块或花盘搬开,对鼠妇来讲是一种刺激,它感到危险,知道有人来抓它了,所以

8、就爬 走。 生 : 因为它们长期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一旦你把石块或花盘拿开的话,阳光照进来,生 活的环境温度升高,它们不适应,就爬走了。 生 : 鼠妇不喜欢光,光对它们来讲是一种刺激,光照进来让鼠妇感觉到不安,所以它们就跑 掉了。 师 : 那就是说,你认为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或者说,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使它 逃离明亮的地方,选择阴暗的地方。 师 : 几位同学分析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只是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定都正确。因此,我们 把这些看法作为这个问题的假设的答案,怎样验证谁说得假设对呢? 生:做实验。 师 : 老师也同意通过做实验去验证。但我们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我们先选择听起来最合理的

9、 第三种假设 (环境变明亮使鼠妇爬走) 去验证, 时间有多的话, 我们再去验证其余两种假设。 (老师板书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环境变明亮会使鼠妇爬走。 )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鼠妇爬走,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做出了好几种猜测,每个人谈的都 有道理, 但学生第一次接触探究实验, 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 老师适当做出选择其一的安排, 将学生的注意力先引向具体的探究活动过程。 】 (2)制定和实施探究方案 师:那么,这个实验怎么做呢?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生 : 我想应该准备一些干的土壤和湿的土壤,然后设法保证湿的一边是阴暗的,干的一边是 明亮的,然后把鼠妇放进去,看看哪边的数量多。

10、 师:怎么样才能保证湿的一边是阴暗的,干的一边是明亮的呢? 生 : 我可以用一个大托盘,干的土壤和湿的土壤放在里面两边,然后在托盘相应的一边盖上 纸板,另一边盖上透明塑料板。 师 : 看来,这位同学受到了我们桌子上准备的实验器材的启发,不过我想问这位同学,不盖 透明塑料板不是也保证了光线明亮吗? 生:盖上可以防止鼠妇爬出来。 师:同学们对这位同学的实验方案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 : 我觉得应该把两边的土壤改成都是干的土壤或者都是湿的土壤,不然的话,就说不清楚 是土壤的干湿还是光线的明暗使鼠妇爬动。 师 : 很好,所以要研究鼠妇爬走是不是和光线变明亮有关,只有在其它的条件保持一致的前 提下,才能看

11、出光线的明暗这一对不一样的条件对鼠妇有没有影响。 师 : 像这样的光、 水、 温度这些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条件, 我们把它们叫做非生物因素。(老 师板书非生物因素:光、水、温度等)影响生物生活的其它一些生物我们就把它们叫 做 生:生物因素。 (老师板书:生物因素) 师:那么,改成都是干的土壤好呢?还是改成都是湿的土壤好? 生:改成湿的土壤好。 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呢? 生 : 因为我们看到鼠妇一般是在潮湿的地方,在干燥的地方没有看到,推测鼠妇习惯生活在 潮湿的地方,把鼠妇放到湿的土壤中它更容易适应,很快安静下来,有利于我们观察鼠妇的 活动,避免造成大的实验误差。 生 : 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

12、,我们刚才推测人掀开石块这种刺激也可能是鼠妇爬走的原因,把 鼠妇放进去对鼠妇来讲是一个很强的刺激,它不会四处乱爬吗? 师:会。 生:那怎么计算鼠妇哪边爬得多呢? 师:(把问题抛给学生)同学们说说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生:可以把鼠妇静置几分钟,等它脱离了这种刺激的影响后再开始计数。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 : 因此,我们要让鼠妇静静地在里面呆上几分钟,让它适应一下实验装置的环境,避免由 于鼠妇的紧张而造成实验误差, 这同时提醒我们做实验时要保持教室里的安静, 以免干扰了 鼠妇。 【七年级(初一)的学生在制订实验的方案时,常常考虑不周到。教师以引领者的身份启发 学生思考,完善实验方案

13、,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期这样,学生考虑问题、制订实 验方案的能力就会获得提高。 】 师 : 大家对这个实验装置考虑得很严密,看来同学们都意识到了要想研究某个条件影响鼠妇 的生活就得把其它的条件控制起来,避免它们的干扰。做实验前,老师还有二个具体的操作 问题想问一下大家。实验第一步,大家就会遇到一个问题,鼠妇怎么样放进去呢?我们每个 实验小组两个瓶子里各装了 5 只鼠妇, 是一起放进托盘的某个地方呢还是分两部分放到不同 的地方?放到哪里比较好? 生:我觉得一起放在托盘的中央比较好,很容易看出它往哪边爬。 师:有其它的意见吗? 生 : 我不同意他的看法。仅仅看出它们往哪边爬是不够的,我们需

14、要用具体的在明亮和阴暗 中的鼠妇数量来证明鼠妇喜欢哪种环境, 而一起放在托盘的中央不方便计数, 因为中央区域 处于阴暗交接的地方,不好把处于这一区域的鼠妇算作哪一边的。 师:那你觉得怎么做好呢? 生:我觉得应该同时在托盘的两边一起放,5 只鼠妇放在明亮区域的中央 5 只鼠妇放在阴暗 区域的中央,这样便于计数。 师:大家同意他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好,根据我们的实验设计,应该是依靠鼠妇安静下来 2、3 分钟后分别呆在明亮的区域 和阴暗区域的鼠妇数量来判断它喜欢哪种环境,但是,有的鼠妇可能适应能力比较差,放进 去 5 分钟还不能适应这个环境,还在乱爬;还有,你在计数的时候可能会碰到这种情况:

15、有 鼠妇爬到明亮的地方, 感到不适应, 正往回爬但又还没越过明暗交接的地方, 你已经计数了。 这二种情况都会带来误差,怎么样解决它们呢? 生:首先保持周围的环境安静,然后等到 10 只鼠妇不再动的时候才开始计数。 师:10 只鼠妇不再动的时候? 生:(着急的解释)我指的是没有很大的爬来爬去的时候才开始计数。 师:别的同学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让鼠妇安静几分钟后,可以多观察几次,每次观察都作记录。 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包含各种情况对实验的影响,减少误差。 师:不错,能想到这一点真是不容易。好,我们确定下来,将鼠妇静置的时间是 2 分钟,2 分钟之后每隔 1 分钟统计一次,共统计 1

16、0 次。一会儿各小组就可以利用捕捉到的鼠妇开始 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的时候注意分工合作并做好实验记录。 【由于科学探究实验具有很大的严谨性, 有些实验设计的细节问题学生确实想不到, 这时候 需要老师加以提问、引导,将一些需要补充交代的问题讲清楚,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 性。 】 (学生分组实验, 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 注意纠正他们错误的做法并对分工合作表现好的 实验小组予以及时表扬。 )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如下两个表格) 表格一 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 环境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明亮 阴暗 环境 1 组 2 组 3 组 4 组 5 组 6 组 7 组 8 组 9 组 10 组 11 组 12 组 13 组 明亮 阴暗 表格二 不同环境下各小组的鼠妇平均数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分工的情况以及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上讲台)我们小组是这样分工的:甲 同学负责把鼠妇放进去,并盖好纸板和塑料板; 乙同学计时;丙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