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编号春秋战国时代特征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6234145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7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0编号春秋战国时代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50编号春秋战国时代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50编号春秋战国时代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50编号春秋战国时代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50编号春秋战国时代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50编号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0编号春秋战国时代特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 编写:谢小波 审校:吴秋 一、基本特征: 社会大转型、大变革时期 一、基本特征: 社会大转型、大变革时期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社会由分裂趋向统一社会由分裂趋向统一 二、社会发展变化一览表二、社会发展变化一览表 经济经济政治政治文化思想文化思想 农 业 农 业 1、 的使用, 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战国时期,兴修了大量水利工程: 、 等 。 3、随着土地私有的普遍,各国统治者 为增加收入,进行了 改革, 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 4、随着 和

2、 的进步 和 的出现,自耕农经济或称 应运而生。 5、此外,另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也在战国产生。 思想思想 百家争鸣,学术繁荣,思想活跃 1、孔子的主要思想: 2、老子的主要思想: 3、孟子的主要思想: 4、荀子的主要思想: 5、墨子的主要思想: 6、庄子的主要思想: 7、韩非子的主要思想 手 工 业 手 工 业 1、春秋时期,人们发展明了 和 的技术 其中,从 到 是冶铁 技术的飞跃。 2、 工商业打破了 “工商官营” 的局面。 随着生产力发展, 1、 瓦 解,诸侯争霸 2、各国兴起 运动。 其中, 秦国 的商鞅变法是最 彻底的, 经济表现 为废除 以 法律形式确立了 政治 上, 、 行 。

3、 3、社会由分裂趋 向统一。 4、社会阶级结构 变化: 新兴地主 阶级;手工业者、 自耕农阶层、士 (知识分子) 阶层 发展。 文学文学 1、孔子在春秋编订的 是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从 到 的诗歌。 其创作手法主要是 。内 容分为 几个 部分。 2 勃然兴起。工商与士农并称: 2、战国时期,南方地区出现了一 种 的 新 诗 歌 体 裁 。 称 “ ” 其吸收了我国古代南方 的精华,采用 。句式自 由灵活。屈原的 是这 种诗体的名篇。 3、“骚体”(楚辞) 与 “风”(诗经 合称“ ”分别开我国古 典文学 风格和 风格的源头。 商 业 商 业 1、 逐渐代替官商成为商人 的主体。 2、同

4、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商业大都 会。 3、流通大量金属货币 艺术艺术 1、 时期,出现了用 在绢帛上的作品。最有名 的是楚国帛画 这一时期,中国绘画初步奠定了基 础。 教育教育 1、私学兴起,教育对象和范围扩 大。 2、学术下移。 备 注 备 注 战国后期,百家思想出现相互吸收 融合的趋势:荀子百家思想 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法家思 想集大成者。 三、春秋战国时期具有转型意义的变化三、春秋战国时期具有转型意义的变化 1、政治领域:、政治领域: 2、经济领域:、经济领域: 工商官营局面的打破工商官营局面的打破 3、文化思想教育领域:、文化思想教育领域: 四、巩固与检测:四、巩固与检测: 1、观察右图汉

5、代画砖犁耕图 。它反映的信息是 A汉代农业动力发生根本变化 B汉代耕犁便于调节耕作深度 C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 3 D中国铁犁牛耕技术开始出现 2、毛泽东在做革命的促进派中指出:“我们靠精耕细作吃饭,人多一点,还是有饭吃。 ”下列 不能反映中国农业“精耕细作”优良传统的是 ( ) A “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B “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C “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 D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3、图一是商周时期的骨耜,图二是西汉二牛一人的犁耕。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 图一 图二 A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经济结构的变化 D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4、在殷

6、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 “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 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 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 ) A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B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C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D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5、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问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 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千耦其耘 B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 D集约经营 6、 墨子称 : “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尽力)乎耕稼时艺,多聚菽

7、粟而不敢倦者,何也? 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上述材料表明战国时期 A各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B战乱导致农业生产的破坏 C农民积极性大为提高 D农民遭受残酷剥削 7、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促进井田 制瓦解 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A B C D 8、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 87 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 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 300 余件,其中农具范占 60%以上,出土铁农具 200 多件,占全部铁 器的 635%。说明战国中晚期在上述

8、地区 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 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9、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 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 C连续性D脆弱性 10、 周礼秋官司寇薙氏载:“掌杀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绳而芟之,冬日至 而耜之。若欲其化也,则以水火变之。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动物性肥料的严重不足 C劳动人民的勤劳本质 D农业上重视适时耕作 4 11、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

9、,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 流域12 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佘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 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我国南方粮食种植比北方发达,且早于北方 我国的原始农业种植,南北地域特色明显 南北地域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我国是世界古代农业种植的发祥地之一 AB C D 12、中国的汉字充满时代的气息,具有时代的特征, 右图这个字不能出的时代信息是( ) A耒为主要农具 B实行井田制 C小农经济为主 D属于农耕文明 13、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中非常重视以家庭副业、树艺木果、饲养六畜为内容的 庭院经济。如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告诫子孙说, “稼穑而食,桑麻以 衣,蔬

10、果以蓄,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能守业者,闭门而为生之 具以足” 。可见,“庭院经济” A有助于缓解古代农民的贫困 B适应了农产品市场化的需要 C立足于多种经营和自给自足 D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 14、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 : “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 ” 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 史现象是 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 C小农经济兴起 D家庭手工业产生 15、 “代田法”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 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

11、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 的特点是() A广种薄收B少种多收C休耕轮作 D精耕细作 16、个体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B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C个体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很不稳定 D个体小农经济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17、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 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言论阐明了 A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 C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

12、皇权主义 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18、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 ,要“克己复礼” ,其思想本质被历代统 治者所重视。这一本质是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等级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 19、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 ,要“克己复礼” ,其思想本质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这一本质是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等级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 20、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积极推行其政治主张,但却“累累如丧家之犬” ,失望而归。这说明 A周天子强化统治,孔子难以生存 B “仁” 、 “礼”思想不合时宜 C当时兴办私学为官府所禁 D当时战乱不断,思想萧条 21

13、、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 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 5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2、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 之用也。”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3、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 ”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 ”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 否认绝

14、对服从专制君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24、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里孔子强 调的是 A以刑罚威慑民众,使其不犯罪 B以道德引导民众,以礼规范民众 C统治者应尊礼爱民,为政以德 D以社会规范和刑罚约束民众行为 25、东周时期(公元前 8-公元前 3 世纪)被称为社会制度嬗变、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共同文化圈、 经济圈的形成期。下面对这一阶段历史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确定 B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 C中围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 D中央集权国家模式的完善 26、有些中国古籍记载了大量

15、科学技术知识。下面哪一著作内容中记载了包括杠杆原理、浮力理论 及声学、光学知识 A 墨子 B 庄子 C 论语 D 尚书 27、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28、中国古代的许多成语出自于先秦诸子,下列成语出自于韩非子的是( ) A舍生取义、反求诸己 B守株待兔、变故异常 C朝三暮四、君子之交淡如水 D兵贵神速、置之死地而后生 29、 礼记祭统云 :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 ;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 国语晋语曰 : “同姓 则同德,同德则同心。 ”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重视 A宗法关系 B道德规范 C战争祭祀 D儒家思想 30、韩非有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这体现他的思想主张是 A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