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阅读专项训练做题方法指导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6225849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阅读专项训练做题方法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四年级阅读专项训练做题方法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四年级阅读专项训练做题方法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四年级阅读专项训练做题方法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阅读专项训练做题方法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阅读专项训练做题方法指导(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阅读专项训练做题方法指导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各段落表达的主要内容和全文的中心思想。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是做好阅读理解的基础能力,要在第一遍速读文章时对文章有一个精准大致的认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抓段首、段中中心句、过渡句、还有段尾总结全文的句子的能力。1、读标题和段首段,把握记叙文写作的内容是写人、写事,还是写景、状物、作者的感情基调。写人的文章要思考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写事的文章要思考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状物和写景的文章要思考为我们介绍景物哪些方面,哪些特点,作者对此景物的持什么样的情感。2、读中间段,看每段有没有中心句,每一段

2、主要写的内容是什么,有没有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明确过渡句即是高度概括上下文中心内容的段落。3、读段尾,看事件的结果是怎样的,文章揭示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二、课外阅读理解考点:1、语文基础知识的渗透。例如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或填上正确的关联词;或者看拼音写出正确的字词,还有写出文中某些词语的反义词等,这些考点和平时学习密切相关,靠的是平时的积累。2、理解加点字、词的含义。这种题最重要的是体会它在文中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而不要只答它的原意。也可以先答原意再答文中的意思,但对文中的意思的把握一定要准确。1)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词)意思2) 直接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作者什么感情?3) 某句话中某个

3、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4) 加点字、词删去,好不好?表态(一般答不好)。先解释原字、词的意思,在句中有何表达效果,删掉有何表达效果,所以不能删。5)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4、A. 看句子的表现手法:对重点句子的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对修辞的判定和表达效果的分析。修辞主要考查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夸张等,具体设题方式和表达效果如下图所示:1) 怎么理解“.”这句话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某句话的理解2) 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感情?印象最深刻的句子答题技巧: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 对象 + 特性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答题格式:强调了 + 对象 + 特性3. 反问:更有力的强调(把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意思),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

5、性的注意和思考4.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 夸张:突出(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使(什么)的特征更加鲜明,更让人印象深刻。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B. 看句子的表达方式:就表达方式而言,四年级多考查描写方式,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描写要分清该句子描写的是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哪种描写,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和性格特点。环境描写主要考查其在文中的作用。具体解题角度和模板如下图所示:1) 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作用主要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思想品质。答题模版此句运用了.描写方法,描写了他.(文中的具体事例),表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质)2) 环境

6、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交代时间、地点、背景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衬托人物的某种精神品质或性格特点 推动了事情(故事情节)的发展 全文的线索C. 看句子的位置:重点句子所在的位置不同,其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也就不同:位置作用文首开篇点题,总领下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总领下文;前后呼应,推动情节发展文末照应开头,使结构严谨;言有尽而意无穷点睛句点明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全篇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悬念;曲折有致;一波三折;主次得当4、概括某一段落和全文的主要内容。概

7、括某一段落的主要内容,大多体现在找出这一段落的中心句,如果没有中心句,就看此段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把每句话的表述的重点叠加起来就成了这段的段意了。A. 概括段意1) 组合法:将每段的意思叠加起来,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2) 摘抄法:找到中心句(总起句或总结句)3) 拓展法:找到每段的中心词和文章中心句挂钩,进行概括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答题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题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答题格式:用什么论证

8、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B.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 要素综合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谁干什么怎么样?2) 标题法:根据文章标题,加以补充3) 段意连接法:把各段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C. 概括中心思想考题形式: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题技巧:理解文章中心+生活实际,一定要结合文章中心。1) 写人的记叙文答题模版:本文记叙了.表现(赞扬)了.品质(精神)2) 写事的记叙文本文记叙了.(事),说明了(赞扬了).道理(精神)3) 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文章描述了.抒发了.(思想感情)4) 成语故事、童话、寓言本文通过.(故事),告诉(说明).道理5、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

9、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一般要从人物所做的事中来掌握,关键要看文章中有没有对此人性格特点及精神品质进行概括的词语,找到那个词语就是答案,而这种词语往往出现在文章的段首、段尾或文段的中心句中。也就是说要树立原文意识,树立用原文中的重点词句解答问题的意识。6、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这种题要联系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一般要围绕文中人物身上学到了什么,或者懂得了什么,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怎样做来作答就可以了。此题只要不跑题基本言之有理就不会减分。总之,要牢记树立三个意识:1、原文意识即从原文中找题目答案的意识。2、语境意识即结合上下文理解题目中给出的词、句的含义及作用的意识。3、

10、要点意识即答题要规范,角度和要点要全面。不要只从一个方面来解析问题。例如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精神品质可能不只一点。三、古诗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1、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四、 易混术语区分(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

12、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二)“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三)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答题举例(06浦东新区

13、模拟)回答1:同意。文章以“山格”为题,以拟人化的手法铺写了众多山的不同性情,赋予其以人的灵性:无论是南方的山灵秀不失狂野,还是北方的山健壮而不失妩媚,抑或是西部的山尊严而沉默总之,作者在对不同地域山的不同风格的描述中笔意纵横,令人饱览山之情味,行文大气而稳重。回答2:同意。首先,运用了大量拟人、比喻等修辞格,把山所表现出来的形态赋予丰富的人格性情;其次选材大气,描摹了南方、北方、西部山的个性,给读者以全面的感悟;最后又以山与人之关系升华作结,拓展了思考空间:大气尽显其中矣。就上海高考而言,它的理念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为学生升入高校服务的,而不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设立难题,为难学生,它会为学生提供了舞台和机会,所出的题应该能够解答,但必须是有道理、有准备、有基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