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倡议书范文五篇精选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46225302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建设倡议书范文五篇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城市建设倡议书范文五篇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城市建设倡议书范文五篇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城市建设倡议书范文五篇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建设倡议书范文五篇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建设倡议书范文五篇精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建设倡议书范文五篇精选文明城市,你我追求;文明成果,大家享有。茶陵县2014年获得湖南省文明县城称号,创建成果,来之不易。为同一个梦想、茶陵荣耀,一起来做文明人,协力共建文明城。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城市建设倡议书,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城市建设倡议书范文五篇精选(一)尊敬的安义县市民朋友:安义更文明,生活更美好。争创全省文明城市是县委、县政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市民素质的一项重大决策。安义每一个市民都有责任、有义务为文明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中。在此,我们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PART.01文明在口中

2、自觉践行文明礼仪,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大声喧哗、不说粗话脏话,耐心热情回答陌生人的询问;倡导文明用语、礼貌待人的社会风尚,当好文明风尚的传播者。PART.02文明在手上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不乱倒污水、不乱张贴不乱涂画、不乱摆摊不乱设点、不乱搭建不乱堆放;不损坏公共设施,不损坏花草树木;倡导文明举止、爱护环境的行为规范,当好文明行为的实践者。PART.03文明在脚下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逆行、不乱停靠车辆,文明驾驶、文明乘车、文明停车、文明行路;倡导文明礼让、遵纪守法的行为准则,当好文明创建的引领者。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建幸福安义。您的形象就是安义的形象,您的每

3、一份努力、每一份辛劳都会给我们这座城市展示新形象!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文明安义增光,为幸福安义添彩,为奋力创成全省文明城市加油!城市建设倡议书范文五篇精选(二)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为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提高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加快建设五新;白水。为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解放思想,共享共赢。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充分地享受到场所、技术、人力等优质资源,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拆除相互封闭藩篱,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包容的心态,积极推动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新兴领域党组织融合发展、共享共赢,共同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共驻共建,共促和谐。每

4、一个家庭的生活离不开街道社区的关心和支持,千家万户的发展成就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各级党组织要自觉承担驻区共建责任,主动与街道社区沟通会商,签订共建协议,共享信息、共享阵地、共享文化、共享服务,共同开展平安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共同培树社会新风。勠力同心,共谋发展。引领城市治理、共建五新;白水,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共同责任,全县804个党组织、15786名共产党员都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自身的示范引导,为白水城市建设添砖加瓦。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城市治理奉献智慧、增添力量!中共白水县委组织部城市建设倡议书范文五篇精选(三)致全体琼海市市民:健康城市是卫生城市的升级版,旨在通过完善城市规划、建

5、设和管理,改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健康服务,全面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满足居民健康需求,实现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我市已被全国爱卫会确定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首批试点城市,我们将按照健康促进融入所有政策;这一理念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活动。为此,特向广大市民朋友发出倡议:从自身做起,做健康环境的参与者,做健康生活的践行者,做健康文化的传播者,在生活工作中自觉做到:1、树立健康理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每个人都应自觉担起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2、养成健康习惯: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是人体健康最大的影响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健康的基石。

6、倡议大家把投资健康作为最大回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快乐健身,积极参与健康城市建设。3、保持健康心态: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保持良好心理状态,自信乐观,喜怒有度,静心处事,诚信待人,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正确对待生活与工作中的得失。4、传播健康知识:以科学态度和精神,传播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积极配合健康城市建设相关宣传活动,反对和抵制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信息。5、建设健康环境:积极参与到爱国卫生运动中来,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毁坏公共设施,自觉维护公共环境,控制病媒生物密度,营造绿色环保家园,建设整洁、美丽、健康的生活环境。6、掌握健康技能:科学就医,合理用药,正面获取、理解、甄别、应

7、用健康信息,掌握基本的中医养生适宜技术、提高应急救护和避险能力。市民朋友们,建设健康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优先战略,全体市民共享健康惠民成果, 是健康城市的最终目标。为使琼海的城市更健康、人民更健康、家园更宜居,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用我们无穷的智慧,为建设健康新琼海做出自己的贡献!琼海市爱卫会城市建设倡议书范文五篇精选(四)建设美丽昭平 共创文明城市——昭平县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倡议书广大市民朋友们:您们好!文明城市是综合评价一个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是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是各城市竞相努力追求的目标。201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的部署,全县各级各

8、部门认真按照惠民、利民、便民的原则,实施创建文明城市综合整治行动;,向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不文明行为全面宣战,坚决取缔马路市场,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感恩母亲,溯源水公益;我把文明带回家 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志愿服务进社区暨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宣传活动;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多项创建活动,奋力推动我们的城市更洁净、更宜居、更有序、更文明,一天天,一月月,我们的昭平在变美,获得了第七轮自治区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成效有目共睹: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南塘片区改造项目——南池荷雨;成为县城一道最为靓丽的景观;县城市政设施提升改造工程使县城街道成为

9、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市民素质明显提高,过马路闯红灯现象明显减少,交通秩序井然有序;乱搭乱建、乱摆乱卖、乱扔垃圾现象得到有效抑制,街道更加整洁美丽;交通路网更加的完善,群众出行更方便;城市拓宽了,江滨新区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与生态功能融为一体,实现产城一体化,使城市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县继续参加第八轮自治区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路上,我们仍有许多短板要补齐,弱项要增强,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需要全体市民的共同参与。在此,我们向大家倡议,要坚持从我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争当文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要积极注册成为志愿者,力所能及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弘扬

10、志愿服务精神,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精彩;要主动做到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上网,争当文明市民标兵,为装扮美丽昭平增浓彩重墨,为创建文明城市添强大动力!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工作顺利!昭平县创建自治区县级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9年6月19日城市建设倡议书范文五篇精选(五)广大市民朋友:文明城市人人创建,文明成果人人共享。当前,济宁市正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这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需要全体市民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作为城市文明的创造者、受益者,我们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行动起来,从日常行为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告别陋习,倡树新风,争做文明市民,争创文明城市。在此,济宁

11、市文明办向全体市民发出如下倡议:一、努力规范个人言行,争做核心价值观践行者。自觉遵守和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市民文明公约,学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优秀典型,展现文明礼仪风采;及时劝阻不文明行为,做城市文明使者,传播社会文明风尚。二、自觉改善城市环境,齐心共建美好家园。热爱济宁,建设家园,自觉做到保护环境,不乱贴乱画,不损坏公物,不乱堆乱放,不乱搭乱建,不损害花草树木;维护市容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便溺。三、自觉维护公共秩序,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做到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自觉维护道路交通、公园广场、商场超市、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秩序,不讲粗话脏话,不大声喧哗,不在公共场所吸烟;

12、坚决摒弃乱闯红灯、乱穿马路、乱停乱放、逆向行驶、抢行插队等不文明行为,礼让斑马线,礼让行路人,形成井然有序的交通秩序和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四、树立窗口文明形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旅游、商务、金融、卫生、交通、餐饮等窗口行业,要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做到工作规范、用语文明、热情周到;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依法经营、公平竞争,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五、积极参加创建活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要自觉投身到创建文明城市的大潮中去,积极献计献策,踊跃参加创建活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以饱满的热情和实实在在的行动,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推动者。文明城市呼唤文明市民,文明市民创造文明城市。市民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用真诚和微笑培育文明之花,用勤劳和汗水打造文明之城,全力以赴打好创偿坚战,确保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共建文明和谐新济宁!济宁市文明办2017年4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