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模板(五篇)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46224030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模板(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模板(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模板(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模板(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模板(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模板(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模板(五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模板(五篇)关于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有哪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欢迎参考阅读!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一、当前规划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1、规划编制脱离发展实际规划编制不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趋势、历史文化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基础和约束条件,在发展目标制定、参照标准选取、产业选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脱离当地发展实际。特别是一些规划对人口规模、用地规模一味求大,而不考虑当地人口基数和产业发展等情况,导致规划人口规模无法实现,造成按规划配置的基础设施等极大浪费。例如西部某省会城市提出规划建设3个新区(规划人口总计700万,规划用地总面积为860平方公里)

2、和5个新城(规划人口总计280万,规划用地总面积为407平方公里),新区新城总规划建设总面积达1267平方公里,而2011年该市建成区面积仅162平方公里,总人口439万。2、规划过度追求标新立异一些规划单位在规划编制中,投地方政府领导所好,以概念为噱头,试图通过吸引眼球的各种视觉效应来打动地方政府,助长了当前规划过度追求标新立异,贪大求洋,复古仿古的风气。据不完全统计,类似国际大都市;、森林城市;、花园城市;、田园城市;等城市概念达40余种。诸如东方日内瓦;、东方迪拜;、重回明朝;等口号层出不穷,盲目崇洋媚外,简单跟风造古城。例如,山西某市为恢复古城,政府投入数百亿元,而该市财政收入仅有六七

3、十亿元,城市政府为此负债上百亿元。3、规划为形象工程提供依据目前城市发展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形象工程问题,如新城新区、CBD(中央商务区)、生态城、楼堂馆所等,过多追求高、新、奇;,马路公园广场过多追求宽、大、洋;,规划为这些形象工程浪费土地、浪费资金提供了合法依据。例如山东某市规划建成由10条机动车道、2条非机动车道、1条中心绿化隔离带、2条小绿化隔离带、2条外侧绿化带组成的超宽大道,最宽处达102米,占地千余亩。又如,某市城区人口90多万,重金聘请国际知名规划大师,耗资近30亿元规划建设占地405亩的市民文化艺术中心。4、规划本身成为形象工程一些规划过多关注水系景观、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等容易滋

4、生形象工程的内容。一些规划成果存在过度包装、华而不实的问题。本应突出规划展示功能的规划馆也呈现出超标准、超豪华的态势,各地竞相攀比,地级市规划馆耗费上亿、县虫划馆投资几千万已是常态。这些规划馆大都是政府投资,维护运营费用高,且成本投入和社会收益极不相称。例如,某中部经济欠发达城市投资1.3亿元建成1.88万平米的规划馆。二、主要原因1、规划思维方式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发展规划的目标和内容与上级规划基本雷同忽视了地方发展特点、阶段和水平,在指标上比照上级指标来确定地方发展指标,在产业选择上盲目跟风,一哄而起,造成产能过剩。例如,某省十二五;规划中设定了10%的GDP增长目标,省内13个地市设定的

5、指标除一个地级市与全省目标相同外,其他全部高于全省目标。又如,国家提出发展新能源产业,某省11个地市有10个提出要把光伏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空间规划多考虑布局不考虑成本用计划经济思维方式来配置空间资源,多考虑政府投资的道路、建筑、公共场所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和布局;偏重于工程技术设计,不考虑发展阶段,不考虑投入产出等经济社会效益问题,追求过度超前,导致规划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一致;侧重于物质空间建设,对人的重视不够。2、规划编制主体对利益的追求规划编制主体的市场行为越来越严重当前规划编制机构多为有自身经济利益诉求的企事业单位,同时还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很多规划机构为了效益最大化,不仅盲

6、从地方长官意志,甚至推波助澜。这与目前实行的以规划面积和人口规模为依据的收费制度不无关系,规划编制机构和希望以地生财;、彰显政绩的地方政府在盲目做大城市规模上达成了默契。3、规划资质垄断和规划学科封闭一些规划机构代表了各自主管部门的利益,相互交叉衔接少。有些部门通过规划机构的资质管理,抬高了准入门槛,形成垄断。同时造成规划学科单一,形成了一个个封闭的学科话语圈。容不得外界提出批评和质疑,一旦有人提出质疑,或者把责任推给政府,或者指责别人外行,更遑论公众参与规划了。4、规划专家评审流于形式规划成果的审查有很多方面,这里只讲规划评审中的问题。规划理应由地方和专家共同来评定。现实中,只要是地方没有意

7、见,规划评审也就变成走程序;,规划方案大多都能通过评审,专家的意见作用没有发挥。规划评审会逐渐演变成一种公共关系平台。一些评审专家由规划编制机构邀请,自然存在说好话的现象;大多参与评审的专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自身也从事规划工作,要与地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敢也不愿得罪地方;参与评审都有专家费,存在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的问题。另外,规划评审会的专家构成过于单一,同行之间的评审造成大家一团和气、谁也不愿得罪谁,同时也不利于从综合性的角度审查规划中存在的问题。5、规划决策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地方政府和规划编制机构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目前规划决策权在地方政府,而编制机构只有建议权,容易导致规划

8、编制主体在规划编制中盲从于领导意愿,使规划成为某些领导盲目决策的工具。多年来对规划本身的问题没有引起重视,对规划领域产生的诸多乱象没有从规划自身找问题,没有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几乎没有规划机构或个人因其所编制的规划造成严重浪费或重大经济后果,而承担过相应的经济责任或法律责任。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二)建立科学规划的政策建议当前正值城镇化的关键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规划的作用,因此规划本身的好坏已经成为影响城镇化成败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推进城镇化的各项改革,调整规划利益机制,纠正规划体制中的各种不正之风,已是当务之急。我们建议: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对规划问题的研究和科

9、学引导树立科学规划理念要重视调查研究,摸清地方发展情况,规划既要符合地方发展实际又要体现地方特色。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多一点常规发展,少一点跨越式发展。要扭转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规划体制,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根据地方的发展阶段、发展条件等来制定规划标准,避免搞一刀切;。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规划一定要重视弱势群体,保障农村居民、外来人口以及中低收入人群的权益和发展机会;城市的规划建设是要给人用,方便人用,而不仅是给人看的。2、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调整利益结构和机制建立规划责任跟踪追究机制对编制超越发展阶段,脱离城镇发

10、展实际,规划目标与发展实际严重不符的规划机构或个人要取消从业资质资格,依法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建立规划终身责任机制,对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的,要追究法律责任。调整利益结构和机制建立对规划编制主体的利益约束机制。完善对规划的科学评价体系,尝试按照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施效果来确定收费标准,破除盲目按照人口、面积来确定规划收费的既有规则。3、建立健全多部门、多学科的规划编制体系打破规划的部门垄断,逐步取消各类规划机构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强化个人专业资质和法律责任。完善规划体系,建立健全多规融合;的体制机制,促进各类规划在部门和机构上的融合。在县市及以上层面,鼓励地方开展多规融合;的实践探索。打破学科封闭,开门

11、编规划,促进多学科融合的规划学科体系建设。统筹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方法,改变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的规划编制模式。4、完善规划评审和审批制度委托专业评审机构组织规划评审会建立独立的第三方专家库进行规划评审。评审委员会成员由经济、社会、环境、文化、规划等领域专家按比例组成,采取回避制,当随机抽取的专家与被评审的规划编制单位、地方有关时,应进行更换,更换的专家仍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完善规划审批制度加强上级政府的制约作用。发挥本级人大的决策监督作用。完善规划的公众参与程序,要把公众参与纳入到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5、推广好的规划经验和典型案例在规划领域大力推广

12、一批好的经验和典型案例。总结交流各地城镇规划实践经验,组织现场观摩学习,加强宣传推广。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城镇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县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全县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那么,在新形势下,乡镇城镇化道路究竟怎么走?结合工作实际,通过我们#区县政协小组的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结合#区县城镇化建设实际谈一下对乡镇城镇化建设粗浅的看法。一、xx区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在#区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许多镇政府所在地建设了广场,中心大街安置了路灯,大部分村也都修通了水泥路

13、。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0.58%。村镇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小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在环境卫生等方面还存在以下一些实际问题:一是环境卫生投入不足,卫生死角多。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而镇村财力十分困难,存在资金缺口问题。二是环境卫生监督力度不够。农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较薄弱,人畜混居以及改厕不够全面,卫生环境差,垃圾乱扔乱堆的现象比较普遍,住在集镇所在地街道的居民,垃圾随手往路边扔,而居住在农村里的群众由于还没有建立垃圾填埋场,垃圾大部分往河里倒,造成水源污染,影响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三是原有村屯规划不合理。房屋建设杂乱无章,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影响村容村貌,

14、绿化率普遍低下,大多数村没有绿化带。但现要规划整治,没有资金来源。四是个别群众对收取卫生费实行上门收集袋装垃圾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五是商品市场与周边地区发展不平衡,易受影响。二、对策及建议(一)建立领导机制,落实工作责任一是乡镇党委、政府成立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卫生工作领导任副组长,党政办、村镇规划、耻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把任务分解到村到户,把责任落实到人,形成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落实村容村貌管理责任制。成立环境卫生监察组,由工作责任心强的干部担任,全面负责环境卫生监察工作,聘请专职保洁员和垃圾清运

15、员,并与他们签订责任书,同时制定了乡镇村容村貌管理细则及垃圾清运管理办法,将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三是各村配备土地与规划协管员,明确工作职责,配合乡镇职能部门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二)宣传工作到位,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在干部大会、农村工作例会上,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宣传村容村貌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镇村干部的思想,增强工作责任感,并进行周密布署,把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二是通过张贴标语、出板报、发放宣传材料以及驻村入户宣讲等形式,积极开展乡镇是我家、美化靠大家;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卫生意识、规划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群众自觉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加大整治力度,改善人居环境一是为提高环境卫生整治效果,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把环境卫生监管和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彻底分开。成立环境卫生监察队,由正式干部任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