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 考纲揭秘 专题08 化学实验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6219906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 考纲揭秘 专题08 化学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化学 考纲揭秘 专题08 化学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化学 考纲揭秘 专题08 化学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化学 考纲揭秘 专题08 化学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化学 考纲揭秘 专题08 化学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 考纲揭秘 专题08 化学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 考纲揭秘 专题08 化学实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8 化学实验考纲原文(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反应原理、仪器和收集方法)。(5)掌握常见物质检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6)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 设计实验方案; 正确选用实验装置; 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变化解读(3)“能识别化学安全使用标

2、识”修订为“能识别化学品标志”,表述更准确。由于近期实验事故频发,提高考生的安全意识非常必要,因此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标志是考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如活泼金属钠、钾及其离子型氢化物(NaH、KH)等遇水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同时产生易燃的物质,要注意存放及使用。(6)单独呈现“设计实验方案”,说明其重要地位。由“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修订而来,表述包含的内容更丰富。“了解”修订为“掌握”,提高了要求层次。新增“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能更好的突出学科特点。平时做实验时要注意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修订后单独呈现,能更好地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也能更好地体现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

3、重要地位。一、常见化学试剂的保存1试剂的存放原则安全性原则一般化学试剂都有毒性或腐蚀性或易挥发性或易燃易爆性等,储存化学试剂时必须注意安全。保纯性原则有的化学试剂易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等发生化学反应,有的化学试剂自身易发生化学反应,还有的化学试剂易与橡胶、玻璃等发生化学作用或物理作用,在储存化学试剂的过程中要防止化学试剂变质而导致纯度降低。方便性原则在对化学试剂进行储存时,既要考虑试剂易装入容器中,又要考虑试剂易从容器中取出。2常见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保存依据保存方法典型实例防氧化密封或用后立即盖好;加入还原剂;隔绝空气Na2SO3固体,Na2S、KI溶液等用后立即盖好;FeSO4溶液中

4、加入少量铁屑;K、Na保存在煤油中,白磷保存在水中,Li保存在石蜡中防潮解(或与水反应或吸水)密封保存NaOH、CaCl2、CuSO4、P2O5等固体,浓硫酸等密封保存防与CO2反应密封保存,减少露置时间NaOH、Na2CO3溶液、石灰水、Na2O2固体等密封保存防挥发密封,置于阴凉处;液封浓盐酸、浓氨水等置于阴凉处;液溴用水封防燃烧置于阴凉处,不与氧化剂混合贮存,严禁火种苯、汽油、酒精等防分解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冷暗处浓硝酸、KMnO4、AgNO3溶液、氨水等防水解加入酸(碱)抑制水解FeCl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防腐蚀能腐蚀橡胶的物质用玻璃塞浓硝酸、KMnO4溶液、新制氯水、溴水等能腐蚀橡

5、胶,汽油、苯、CCl4等能使橡胶溶胀防黏结碱性溶液用橡胶塞NaOH、Na2CO3、Na2SiO3溶液等防变质现用现配银氨溶液等常见化学药品保存口诀药品状态定口径,瓶塞取决酸碱性;硝酸固碘硝酸银,低温避光棕色瓶;液溴氨水易挥发,阴凉保存要密封;白磷存放需冷水,钾钠钙钡煤油中;碱瓶需用橡胶塞,塑容存放氟化氢;易变质药放时短,易燃易爆避火源;特殊试剂特殊放,互不反应要记清。二、实验安全1常用危险化学药品的标志2意外事故的处理(1)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意外事故处理方法碱洒在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稀硼酸溶液误食重金属盐服用大量牛奶、蛋清或豆浆水银洒在桌面上尽量回收,再用硫粉覆盖酸液溅到眼中用大量水冲

6、洗,边洗边眨眼睛酒精等有机物在实验台上着火用湿抹布或沙土盖灭液溴、苯酚沾在皮肤上立即用酒精洗涤金属钠、钾等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扑灭,要用沙土盖灭(2)化学灼伤的急救措施灼伤物质急救措施各种酸(浓硫酸、硝酸等)立即用水冲洗,接着用3%5% NaHCO3溶液冲洗,最后用水洗净,必要时涂上甘油。如果出现水泡,应涂上紫药水氢氟酸立即用流水长时间冲洗(1530 min),然后用3%5% NaHCO3溶液湿敷,再涂上33%的氧化镁甘油糊剂或敷上1%的氢化可的松软膏各种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等)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2%的硼酸或2%的醋酸实验安全与事故处理走进化学实验室,最好戴上防护镜。

7、可燃气体点燃前,必先验纯要记清。取用易燃易爆品,远离明火记心中。毒燃尾气要处理,通风措施必保证。意外事故发生后,冷静迅速很重要。两酸一碱要常备,灭火器械不可少。酒精失火湿布盖,苯酚沾肤酒精好。大珠水银要回收,小珠硫粉把毒消。三、化学实验安全操作1三禁(1)任何化学药品都禁止手触、口尝。(2)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3)用试管加热液体时禁止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2八防(1)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C2H4、C2H2等)前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用H2或CO还原CuO时,应先通入H2或CO,在装置尾部收集气体并检验纯度,若尾部气体已纯净,说明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可对

8、装置加热。(2)防失火可燃性物质如钾、钠、白磷等强还原剂要妥善保存,与强氧化剂要分开存放。使用易挥发性可燃物,如乙醇、乙醚、汽油等应防止蒸气逸出,添加易燃品一定要远离火源。(3)防倒吸用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易引起倒吸。有加热装置的实验结束时的操作一般为先撤导管再撤酒精灯,在有多个加热装置的复杂实验中要注意熄灭酒精灯的顺序,必要时要加装防倒吸装置。(4)防堵塞有关气体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导管堵塞现象,下图中的“液封平衡式”可用于判断实验过程中装置是否堵塞。在分液漏斗口与烧瓶瓶塞之间常加装一段橡胶管,其作用是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易于滴下(见下图中的“恒压式

9、”)。用干燥管盛放固体干燥剂或加热粉末状固体物质及易升华的物质时,均易导致导管堵塞,常将棉花团放置在导管口(见下图中的“防阻式1”及“防阻式2”)防堵塞。(5)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加热液体混合物特别是沸点较低的液体混合物时,应加碎瓷片或沸石。(6)防污染、防中毒药品取用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7)防仪器炸裂加热试管时要先均匀预热,然后将其固定在某部位加热。用试管加热固体时,管口要

10、略向下倾斜。集气瓶中的燃烧反应有固体物质生成时,应加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禁止将热的仪器放入冷水中冲洗。(8)防泄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长颈漏斗下端是否插入液面下以防止气体泄漏;检查滴定管、分液漏斗、容量瓶是否漏水以防止液体泄漏。实验基本操作中的5个“首先”(1)气体制取、气体性质验证等与气体有关的实验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2)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有活塞或瓶塞的玻璃仪器首先检查是否漏水。(3)点燃可燃性气体首先验纯。(4)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某些气体首先用蒸馏水润湿,但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不能润湿。3典型的实验安全装置(1)防倒吸装置(2)防堵塞安全装置(3

11、)防污染尾气处理装置如实验室制取Cl2时,尾气的处理可采用b装置;制取CO、H2时,尾气处理可采用a、c装置。1选用下列实验装置和药品,能完成相应的实验的是A用装置制备和收集NO气体B中盛放饱和Na2CO3溶液可除去CO2中混有的SO2C用装置组合可验证SO2漂白性D装置可用于实验室用MnO2制备氯气,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备NH3【参考答案】C2氢化铝锂(LiAlH4)是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的还原剂。纯的氢化铝锂是白色晶状固体,不溶于烃类,溶于乙醚;在120C以下干燥空气中相对稳定,但遇水即爆炸性分解。某课题组同学查阅资料,设计如下流程合成氢化铝锂:请回答下列问题:(1)氢化铝锂遇水发生剧烈反应,

12、写出氢化铝锂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研究小组甲同学拟用图I装置在实验室中制取无水氯化铝。若选用A装置制取氯气,可以选用的药品是_(填编号),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A浓盐酸+KMnO4 B浓盐酸+MnO2C浓盐酸+KClO3DCa(ClO)2+浓盐酸反应开始时,应该先点燃_处(填“A”或“D”)酒精灯;直至观察到_,再点燃另一处酒精灯。图中装置E的作用是_。(3)研究小组乙同学准确称量a g样品置于烧瓶中,利用图II装置测量样品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计算氢化铝锂的纯度;试分析其方案是否合理_(填“合理”或“不合理”),若不合理请说出理由_(若合理,本空不需作答)。【参考答案】(1)Li

13、AlH4+2H2OLiAlO2+4H2(2)B MnO2+4H+2ClMn2+Cl2+2H2OA 装置D的硬质玻璃管中充满黄绿色气体吸收多余的氯气,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D中(3)不合理 氢化铝锂遇水会爆炸性分解,且样品中混有的LiH与水反应也会产生H2喝酸奶时,你喝了什么通常的酸奶是把牛奶发酵而得到的。牛奶主要是蛋白质、乳糖和脂肪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乳糖在水中的溶解性很好,对牛奶外观的影响不大。脂肪被分散成一个个小颗粒,外面包裹着蛋白质。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把乳糖转化成乳酸,牛奶中的酸度就会升高。随着酸度增加,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发生了变化,蛋白质分子互相连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这个“蛋白质网络”把乳糖、水、脂肪颗粒都网在其中。奶就变得很“黏”而且“酸”了。这就是普通的酸奶。牛奶变成酸奶,主要就是乳糖变成了乳酸,蛋白质、脂肪等牛奶中的重要成分都没有发生实质上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