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勿忘国耻的想法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6206662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对勿忘国耻的想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大学生对勿忘国耻的想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大学生对勿忘国耻的想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大学生对勿忘国耻的想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大学生对勿忘国耻的想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对勿忘国耻的想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对勿忘国耻的想法(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对勿忘国耻的想法 浅谈勿忘国耻与理性爱国 摘要 当下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表现越来越让国民具有优越感,然而在面对民族感情问题的时候,国民总是会失去理智,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为理性爱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第一部分探讨了“国耻”和“理性爱国”的含义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勿忘国耻”;第二部分从“爱国主义的历史性”说起,以近代中国种种耻辱事件谈论现世国民的爱国情缘;第三部分探讨了国家和政府应从什么方面教化国民理性爱国;第四部分则是谈论了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从自身做起,做到勿忘国耻,理性爱国。 关键词:勿忘国耻、理性爱国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越来越蓬勃地发展,中国公民和世界的接

2、触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对国耻的处理上,也随之凸现出更多的不理性表现。xx年,中国成功地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而在这成功地光环下也存在着诸如“抵制家乐福”的事件。又如在中日就钓鱼岛问题分歧日益明显的时候,国民开始了非常不理智的打砸“日货”的所谓的爱国运动。类似的事件在中国总是发生,活动的发起者和参与者都打着“爱国”或者“勿忘国耻”的幌子,通过所谓的“爱国”的行为致使在被抵制的企业里的中国员工失去工作,使使用日系品牌的人遭受大量财产的损失甚至于受到人身安全的威胁。如此做法在中国居然可以大行其道,不得不说明国人在对待“爱国”一事上缺乏理性。 中国一直倡导“理性爱国”,然而国民在爱国上却总是失去理性,作

3、出一些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如今的中国正处于各方面快速发展的时期,与之对应要求的便是需要国民更够提高自身的素质,能理性对待国仇家恨。我们作为大学生,更应该深刻地认识“勿忘国耻,理性爱国”的深层涵义,正如在面对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 的“抵制家乐福”事件中,时任国家主席 _同志说:“当前要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发奋工作、支持奥运的实际行动。”1 1“勿忘国耻、理性爱国”的涵义 “国耻”一词自古便有,如礼记中有“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这是激励民众勿忘国耻的警示恒言。目前对“国耻”一词没有政治意义上的定义,蔡东藩在清史演义第一回中写道:“过了两三年,奉天省内的旅顺大连湾,被俄国租

4、占了去,山东省内的胶州湾,被德国租占了去,胶州湾东北的威海卫,被英国租占了去,广东省内的广州湾,被法国租占了去,而且内地的矿山铁路,也被各国占去不少。这便叫作国耻。”汉语大词典中对“国耻”下的定义较为精简:“因外国的侵略及国内的软弱或腐败而使国家蒙受的耻辱。”现在虽然中国官方并没有定下“国耻日”,但民间普遍以“九一八”作为中国的国耻日,并常在那一天开展各种爱国活动。 国家从来都没有忽略过对国民“爱国主义”的教育,从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华人民 _万岁”,到21世纪初 _同志的“以热爱祖国为荣”,再到十八大之后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主义可谓始终植根于中华民族

5、的血脉之中。学者鄢万春对爱国主义的界定是:爱国主义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术语和学术概念,作为社会规范和价值选择准则,爱国主义具有道德属性、政治属性和时代属性,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是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的同一,遵循“知、情、意、行”的认知发展规律,爱国主义须由爱国情感升华为爱国思想,并通过具体的爱国行动得到体现,确证其存在2。在明确何为“爱国主义”之后,我们便能很好的认识“理性爱国”:理性爱国,就是用理性的态度来维护国家利益,表达爱国情感的方法要从根本上有利于国家的利益的大局。“理性爱国”是一个动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细化理解: 1 2 _: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鄢万春:

6、以“爱国主义理性”建构“理性爱国主义”,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年11月第9卷第6期 第一,有豁达的胸襟,本着对民族负责的态度从事相关的爱国主义活动; 第二,防止和克服狭隘的 _倾向,不意气用事,深度思考自己想要做的 事情是不是会伤及到自身民族; 第三,不能闭关自守,妄自尊大,主观的认为爱国就是要排斥一切外来的事物, 自己国家的东西也不能和其他国家和民族分享。 对于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国耻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这其实根本不能作为一个问题,诚如礼记中所说:“国耻足以兴之。”虽然此处的“国耻”指的是“国家要有耻辱观念”,但引申而来,国耻就好比是悬在中华民族头顶的一柄利剑,时刻警示着国人要摆脱

7、过去国家被侵略,人民被奴役的悲惨局面;不仅要摆脱,还要时刻警示自己要发奋图强,建设强大的国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不良商家居然在9月18日这么耻辱的日子打着“918,就要发”的名号从事商业活动,我们不得不感到心寒。不忘国耻才能让国家警钟长鸣,居安思危,让国家日益兴旺发达,让民族重新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上世纪50年代,中国有一部儿童剧以革命的名义,剧中假借列宁之口说了一句:“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如此沉甸甸的一份社会责任,民族责任,但凡生活在这个社会中,都不能遗忘! 2.爱国主义的历史性 在历史长河之中,中国从来不乏爱国英雄和爱国主义的大事件。炎黄大败蚩尤抗击异族;汉朝名将霍去病豪言“匈奴未灭

8、,何以家为”;宋朝名将岳飞“精忠报国”;清末谭嗣同“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巾帼英雄秋瑾“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3但笔者对谭嗣同自言“死得其所”一说却不敢苟同,我们说要理性爱国,而谭嗣同在国难当头采取不抵抗的方式“就义”,这只是增加了一份家仇,并不能增强人民的国恨。中华文明数千年,爱国可谓是始终贯穿其中,具有充分的历史继承性。 前文中谈到了谭嗣同之死,说明任何时代都有不理智的爱国者;即便是民族英3 秋瑾:1907年中国女报 雄岳飞,也对君主愚忠而致死。为什么说谭嗣同并非死得其所,毛泽东对“死得其所”有一个定义: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4。谭

9、嗣同虽然是因为为人民利益才死的,但是他的死不是在抗争到最后一刻而慷慨赴义,而是在可以脱身转移阵地继续抗争的情况下选择被杀,从某种角度上讲是自己对自己、对民族失去信心而有的“无力回天”之感。面对历史上的种种理性与不理性,我们如何让抉择, _说的“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好为我们指明了道路。取其精华就是要我们在表达自己对祖国热爱的时候要理智、要慎重;就是要我们不能空喊着“我爱国”而做一些伤害自身民族的事情。 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血泪史,是中华民族不愿翻开的一页。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国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九?一八事变”,从此,中国的东北三省开始了被日本 _殖民的时代。193

10、7年7月7日,日本又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将军国主义的魔爪伸向了中原大地,连歌曲中都唱着“一九三七年呐,鬼子就进了中原,先打开卢沟桥,后打开山海关”。旅顺 _导致旅顺全城仅36人生还;南京 _致使30万中国人沦为 _;“黑太阳”731部队用活人做实验,导致3000余人惨死;日本在北方实施“三光”政策,使多个家族惨遭灭顶之灾;重庆大轰炸中也有一万多人惨死?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种种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使中国军民伤亡3500余万人,经济损失达6000亿美元以上5。 如今的9月18日早已是国民心中的国耻日,不仅仅是国民会自发进行纪念和为祖国祈福,官方也会在那一天拉响航空警报。沉痛的民族伤痛的

11、记忆在国民心中深深地扎了根,也因此中国人但凡遇上“日本”或者“日本人”等字眼都会条件反射似的说一句“小日本儿”!尤其是现在中国和日本还有许多历史遗留的问题没有解决,每当这些问题出现在公众视野的时候,国民都会怒火中烧,心里想的都是“灭了他”! 然而,当怒火中烧的时候,国民便会开展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行动,本来很正常的行动却几乎每一次都会演变成为一场闹剧:打砸街道上的日系品牌的车辆,4 5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 章伯锋、庄建平主编的血证日军侵华暴行日志 打 _品牌的专卖店,对在华的日籍居民横加暴力,甚至有人公开在网上晒自己毁掉日本品牌的相机的图。一切活动都在所谓的爱国情缘中变

12、得越来越不理智,一系列的暴力行为让我们自己的社会不得不自己承受造成的各种重大损失。相对这些不理智的爱国行为,长春的一家超市在得知日本“朝日啤酒”公开支持日本篡改侵华战争历史,称中国是“对日的加害者”之后将所有“朝日啤酒”下架6 ,这种拒售日货的行为则显得尤为理性。 布克哈特7说过:“在任何情况下,历史都是一个时代发现另一个时代价值的记录。” 对 _深刻记忆让我们具有非常大的爱国情怀,但在理性爱国上我们欠缺的还太多。假使所有的人都能在行动上做到和长春的那家超市一样,我们将避免太多不必要的麻烦与冲突。 3.政府对公民爱国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前文中有谈到学者鄢万春的“爱国主义”观点,也对“理性爱国”做

13、了细化的理解,即使是在表达自己爱国情怀的时候,也同样需要谨小慎微。当然,正确观念的树立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那如何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引导方面,笔者认为,可以参考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_,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从学校教育做起,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并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理性的价值观念与爱国主义的有机结合。 第二,各级政府可以通过报刊杂志等对理性爱国进行宣传教育,并通过官方账号在网络上进行宣传。 第三,鼓励和引导以宣传理性爱国为目标的非正式组织的发展,通过

14、相关的非正式组织在各地开展的实践活动让国民能够亲身地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 6 7 刘海明:拒售日货是理性爱国的表现,搜狐财经网xx年4月1日 布克哈特:文化历史学家,著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等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岁月静好,当我们生活在如今的美好时代中,你是否会遥望远方,思考那年? 白驹过隙,匆匆马蹄声里,勾起江山如烟,撩幕幅幅。 古稀泛舟,仿佛瞬息间,已过重山;时空徒行,好似举步时,已越千年。 然后剩下我们,仰望曾经。 抬头还是这片天空,俯视焦土如故。只是金戈铁马不再,任我们幻想当时的一勾一勒。 历史略显苍白,若不是猩红的血泪警示,谁能知道残酷往昔。 故事打动人心,若

15、没有沸腾的满腔热血,谁会想到冰凉过去。 战争已经过去了,但在经历过的人眼中,幕幕惊心,怎敢遗忘万一。 黑暗不期而遇,在 _主义的枪火下滋生,壮大。 它残忍的掠夺无辜者的一切,无情的侵蚀着麻木的人。血如雨下,堕落吐着暗红色的舌 头,稍不注意,死神的镰刀己悄然而至。生命如同枯枝残叶,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只显 得不堪一击,摇摇欲坠。 1937年7月7日,所有中国人都不该忘记的日子,那一天,惨无人道的日军推开了中国 保守的大门,卢沟桥事件揭开了抗战的开始。侵略者的手段却愈加凶狠,同年12月13日, 南京 _让我们中国人真正的认识到了邻国日本的狰狞面孔、残暴手段。 万幸,国家存亡之际,我们四万万同胞选择携手共同进退。烽火四起,一批又一批的革 命先烈抛头颅、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