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5.38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6201529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5.38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5.38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5.38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5.38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5.38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5.38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5.38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八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6长春模拟)“他们的基本政治倾向是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文中的“他们”生活在()A.中世纪时期B.文艺复兴时期C.宗教改革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解析】选D。中世纪时期是维护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的时期,与题中“他们的基本政治倾向是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不符,故A错误;文艺复兴时期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而没有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故B错误;

2、宗教改革是对天主教会进行改革,而不是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故C错误;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积极地批判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和封建特权主义,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与题意相符,故D正确。2.(2015成都模拟)洛克说,某些贵族优于普通人,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有某些特殊知识或品质,而仅仅是因为他们受到更好的训练。据此可知,洛克()A.主张美德即知识B.认为权利天赋C.推崇民主共和D.强调人民主权【解析】选B。“某些贵族优于普通人,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有某些特殊知识或品质,而仅仅是因为他们受到更好的训练”说明平民与贵族在天赋上一致,体现了权利天赋,B正确。3.伏尔泰赞扬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己所不

3、欲,勿施于人”等,是超越基督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其赞扬孔子的主要意图是()A.借助孔子道德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B.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C.借助孔子思想倡导建立共和制D.利用中国道德政治批判西方现实【解析】选B。伏尔泰吸收儒家思想主要是建立资产阶级理性国家,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不是主要意图,A错误;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主张吸取儒家文化中的合理部分来推动社会改革,B正确;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制,不是共和制,C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伏尔泰批判西方现实信息,D错误。4.孟德斯鸠说:“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的了。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

4、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在此,孟德斯鸠认为()A.法律有阶级性B.法律地位至上C.司法必须公正D.法律并非万能【解析】选C。孟德斯鸠认为,法律如果不公正,那是残酷的暴政,“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由此可见,孟德斯鸠强调司法必须公正,而其他各选项材料没有体现,C符合题意。【拓展延伸】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孟德斯鸠反对神学,提倡科学,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特别强调法的功能,他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

5、什么。5.(2016东北名校联考)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A.契约思想B.人民主权C.建立法制D.君主立宪【解析】选D。材料中“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符合契约思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说明主张“人民主权”,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体现的是法制思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君主立宪思想,故D错误,符合题意。6.(2016吉林五

6、校联考)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指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转让的,而且它在本质上就存在于共同体的全体成员之中。”“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对不可以代表的。”该思想家主张()A.建立完善的代议制B.由人民直接行使主权C.为防止独裁应分权制衡D.个人意志即主权【解析】选B。由“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转让的”“存在于共同体的全体成员之中”“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分析可知题干材料强调了由人民直接行使主权,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7.卢梭认为:“法律应该由全体公民集合讨论并通过,英国人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

7、,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这表明卢梭()A.认可精英政治B.推崇代议制C.崇尚直接民主D.反对三权分立【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法律应该由全体公民集合讨论并通过”可以得知,卢梭主张直接民主,故C正确。8.美国学者马文佩里指出,“自然界是机械的、可分析的、有规律的并被数学验证过的”,宇宙“被看成一个巨大的机器”,一些思想家还开始“以探索的批判的怀疑的精神审视欧洲的制度和传统”。材料中对自然的这种认识()A.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B.促成用人的思考和判断打破封建专制束缚C.促使人们放弃对上帝的信仰D.强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

8、创世说【解析】选B。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这就增加了人们的自信心,他们开始带着同样的认识转而思考人类社会本身,对传统的社会制度进行理性的思考,B正确。9.康德生活在严格实行新闻检查制度的普鲁士的统治之下。他一再强调,必须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认为,“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这表明()A.启蒙的目的就是获取言论自由B.普鲁士人无法进行真正的思考C.康德将宣扬理性与反对专制相结合D.康德为争得自己的自由而倡导启蒙【解析】选C。“康德生活在严格实行新闻检查制度的普鲁士的统治之下”说明康德将宣扬理性与反对专制相结合,C正确。【拓展延伸】康德的自由思想康德的自

9、由思想既不是宗教主义奴役人的“神性自由”,也不是经验主义浅薄无聊的“任性自由”,而是“理性自由”。理性自由,是站在人类理性的高度对自由的一种审视。康德对自由的阐述与论证,改变了人们对自由问题的思考方式,把人们从对自由的错误认识中拉出来,使人们认清自由的本质,明确自由的价值,使人们对自由问题的思考达到一种理性的、辩证的高度。10.(2016玉门模拟)关于下图反映的四股思潮说法正确的是()A.图一和图四对旧文化的态度相同B.图二是图一反映的思潮的发展和深化C.图二和图三分别代表了反动和进步的思潮D.四幅图所反映的思潮互为因果关系【解析】选B。图一体现的是文艺复兴,其特点是借助古典文化宣传资本主义思

10、想,图四体现的是新文化运动,其特点是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故A错误;图二体现的是启蒙运动,与图一文艺复兴都宣传了人文主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故B正确;图三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思潮,与图二启蒙运动都是进步的思潮,故C错误;四幅图中既有资本主义思想也有社会主义思想,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D错误。11.18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一主张()A.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B.为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奠定基础C.表达了封建王权独立于教权的意愿D.有利于理性主义的

11、广泛传播【解析】选D。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是在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分权思想,为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奠定基础的是洛克分权思想,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封建王权的信息,C错误;从材料“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体现的是理性主义,D正确。12.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者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精神动力【解析】选A。

12、“思维者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可以判断出恩格斯是在高度评价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和人权主张,可知启蒙思想家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故A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启蒙运动源自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材料二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

13、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材料三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力,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

14、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1)依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4分)(2)据材料二归纳孟德斯鸠的观点,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12分)(3)根据材料三,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这一观点。(10分)【解析】第(1)题启蒙运动的原因,据材料“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可归纳。第(2)题孟德

15、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原因及影响,把握材料“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以及其在理论实践上的反封建、为资本主义奠定基础等方面回答。第(3)题考查中西启蒙运动的阻力不同,从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体、思想上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等方面解答。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和近代科学的兴起引发了信仰危机。(4分)(2)权力容易被滥用,要分权,实现权力的制约和平衡。(4分)理论: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律的理论基础。实践: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中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8分)(3)神学关注来世,束缚容易突破;儒学影响根深蒂固。西方有与君权平列的教权;中国是君神合一。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权力;中国君主具有一切权力。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10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二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签订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