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浅谈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6196974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浅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浅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浅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浅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浅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浅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浅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浅谈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摘要: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来说,不同的评价目的,会有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笔者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来谈一谈自己在评价方式方面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热爱、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精华,具有广阔视野和创新能力,成为对民族、国家、人类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语文教学评价

2、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来说,不同的评价目的,会有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里说:“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下面就结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来谈一谈自己在评价方式方而的一些体会。 1、评价要从教师的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

3、、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传统的语文课程评价中,在评价的主体上,教师是单一的主体,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评价和被评价的关系。在评价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挑毛病”、“找问题”。教师是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学生是接受评价的被判者,是被动的。这样一来,单一主体的教师评价的结果很容易出现片面性、主观性,这样就失去客观和公正性;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学生怕学习,怕进课堂,怕见老师。这样师生关系就会恶化,在传统的教学评价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和自信心得 不到应有的保护,学生对这种评价往往持一种应付、对抗、惧怕、逃避的态度。所以我们老师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4、。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的主体上,要从教师的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这里的“多元主体”,既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包括学生之问的相互评价和家长的评价。这种多元主体的评价,不仅可以确保语文课程评价的客观、公正,提高评价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主体地位,为他们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课堂上把评价还给学生,促进师生和谐发展。课堂上我们应该改变由教师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形成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倡导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那么评价也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实施评价

5、应该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问互相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就逐步确立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作为交往的一个渠道,作为对话的一种方式,评价是师生之间知识与情感的共振。在课堂教学这个特殊的空间,通过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观点、主张的对话交流,而且还指学生与作者、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心灵、情感的对话交流。它是人格对等基础上的交融,相互信赖氛围下的启迪,交流之后的认可,肯定之中的引导,浅层之下的深入。它能最大程度地实现

6、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堂上,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评价的权利。学生不仅可以评价自己的学习和同学的学习,还可以评价老师的教学,甚至可以评价教材,发表对教材的不同看法,从而让学生打破评价的束缚,塑造创新性人格,增强学习的创新意识。对同一内容的学习,不但要尽可能地让多位同学评价,还要允许一位同学作多次评价。尽管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思维不够好,但他们的评价往往最直接、最率真、最真实。作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主人翁精神和民主精神,在课堂上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师_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浅谈。 生互评等活动,这样就能很好地促进师生课堂的和

7、谐发展。 3、利用显性课堂,体现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校学习是基本形成学生素养的关键期,关注学生的在校学习,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种种能力倾向给予评价,是促其形成的有效途径。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以一个肯定的“好”字。但有的教师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有的说“好”字时说得激情满怀,让学生感受到是教师发自内心的赞赏,这样的评价会给受评价的学生以激励。所以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赞赏是一种由衷的真情的表扬。而在语文课堂中,许多教师碍于脸而,吝惜赞扬之词,即使学

8、生回答得完全正确,也只是用“说得不错”、“对”等稍作肯定。须知,学生与教师原有的知识基础差异较大,在小学阶段更是如此。所以,对待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教师应该给予出自内心的赞赏,这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 本文 (论文网) 原文链接: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2) (卢 兰),请您在阅读本文时尊重作者版权。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2) 我认为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评价,教师都要全身心投入,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以真情动人。对学生的赞赏不仅限于一句简单的“真好”、“读得很美”、“你真聪明”等等。其实教师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拍一拍学

9、生肩膀的动作,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 4、改变传统评价内容单一化。传统评价内容单一,以往的课程评价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评价功能上过分强调甑别与选拔,淡化导向与激励的作用;深受“知识本位”文化价值观的 影响,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可以说是“一卷定终身”。其实我们知道一张试卷所检测到的,只不过是学生学习中很有限的一部分知识,而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方面的指标完全被排斥在检测内容之外,难于测试,如“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就不好安排进试卷里,往往口

10、语交际的测试在低年级里只能出现在对话里,而“阅读”部分,我们安排的也仅仅是一些理解方而的内容,而阅读的技巧、阅读的速度、阅读的表现力、感染力等却无法用试卷检测。如有些试题出现:下面这句话你用什么语气读出来?这类题目能测试出学生的朗读水平吗?既不能够全面客观地诊断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状况,又导致了教与学的片面发展。基于这种现状,我们现行的评价就要特别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既要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审美情趣、参与程度及合作态度:关注学生能否在学习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自己去搜集信息、资料,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等等,这样通过全而

11、的评价内容,才能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总之,和谐发展是教育的崇高理想,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在本质上也应以此为目标,确立以人格和谐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其中有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本文 (论文网) 原文链接:/jiaoxue/yuwen/041G9126xx_2.html/jiaoxue/yuwen/041G9126做好小学语文课堂 评价 提升素质教育 每一个人在心灵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而他人的一句普普通通的喝彩, 也将给我们的生活注入美丽,有时甚至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题记 推行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这里所说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指的

12、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课堂上,教师通过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他们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构成,教学流程应该充满生命力。作为渗透于教学流程每一个环节的评价,同样也应该充满生命力。语文课堂评价应该丰富而生动,以真实打动学生,以真情感动学生,以真诚引导学生,让语文课堂评价真正精彩起来,成为学生生命中“一次难忘的经历”, “一

13、个永恒的瞬间”。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以为我们教师的评价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一、评价要回归真实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魅力,欣赏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精彩,渗透教师的关爱与鼓励,这样就能为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发展 。 教师在评价用语中所反映出来的对某种行为的褒贬会对学生再次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堂评价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及时评析学生行为中的成败,为更多学生的再次实践提供经验或教训。我们的评价里应该充满真正实在的内容。 对于学生正确

14、的言行,我们的评价中应该有肯定、有鼓励。比如“周全”这个词用得很准确。比如,有一天上课,交流爷爷的毡靴最后一句话“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永世长存。”的体会时,何佳恒同学有大段的发言:永世长存的不只是爷爷的毡靴,更是对世间万物的珍惜,比如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对资源的珍惜等。我马上给了他一个微笑,示意他坐下。 对于学生错误的不当的言行,我们的评价中应该有批评,有引导,有指导。一个眼神有提示作用,拍拍肩也有提醒作用,双手扶一扶有引导作用。比如,吴家枫老师在学生发言说到主人公做事很有条理时引导说如果换成“有计划有安排”就更好了。在听了一个学生的发言后对所有的学生说,如果

15、大家都像她这样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深入思考学习效果会更好。 我们来看下面两段评语: 1、“你读的真好,大家鼓励一下!” 2、“瞧,他的朗读不但有感情,还带着表情呢!” 同样是指导学生朗读中的赞扬,前者只是肯定了学生的朗读,至于何处出色,毫无涉及。听到这样的评语,读的学生虽然知道自己读得好,但何处好,不知道。听的学生也只知道别人读得好,但是,自己读的时候应该怎样读,应该注意些什么,还是不知道。后者在肯定了学生的同时,指出了学生朗读的成功之处,有利于全体学生在再次朗读中学习提高。 记得听到这样一堂一年级语文课。具体的内容我印象不深,但在课上老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给我印象很深。一个男同学起来读一段课文,读得很不好,漏字、添字不通顺。于是,老师说:“你很有勇气,很高兴听到你的朗读,但有几个地方要注意一些就更好,(师指出错误)你愿意再读一边吗?”生又读一遍,错字、漏添字情况好多了。“你读的有进步了,声音要再响亮些,让每个人都听到就更好了。”孩子又很乐意地读了一遍。“读得好,响亮、流利,如果速度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语气,就更棒了”。孩子很好的又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