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句子排序题]中考语文句子排序题答题技巧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6190578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句子排序题]中考语文句子排序题答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年级语文句子排序题]中考语文句子排序题答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年级语文句子排序题]中考语文句子排序题答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年级语文句子排序题]中考语文句子排序题答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年级语文句子排序题]中考语文句子排序题答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句子排序题]中考语文句子排序题答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句子排序题]中考语文句子排序题答题技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语文句子排序题中考语文句子排序题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性主要是以句子排序题的形式出现的。句子排序题看似简单,实则比较复杂,得分率一般不高,有较强的区分度。怎样解答此类题呢? 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体裁和中心。做句子排序题,首先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体裁,把握语段特点。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段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中心句常在段首,有时在段尾,极少在中间。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对于描写性语段,一般要从描写对象、描写内容、描写角度、描写顺序、事物特点、段落结构等方面入手。 第二步,理清思路。不同体裁的文章,思路

2、也会有所不同: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为顺序;的句序,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同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理清思路,有利于从整体上理顺句序。一段写景的顺序由观察的角度决定,是俯视、仰视、平视,是从远到近,还是从上到下,是移步换景还是定点观察。写景的句子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常采用整散结合的句式,讲究押韵、平仄、对称。 第三步,抓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

3、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而这些关系往往体现在一些语言标志上。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暗示性词语的使用。“同时”表示并列,位在后;“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有指代意义的词语。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往往紧跟在所指代的内容后面。句子之间的过渡、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陈述对象

4、前后一致。抓住这些语言标志,可以把握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 在给句子排顺序感到比较困难时,我们还可以先将意思上有紧密联系的句子组合成句子“单元”,化零为整;然后按照这段话的思路和层次把句子“单元”进行组接整合,从而完成排序。 第四步,联读语感检验。在完成前面三步之后,将初步排成的段落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感觉不对的地方,如果有,给予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我走进会场,正中悬挂着大红横幅,两侧缀着金黄的流苏,四壁张贴着标语,_。 我走进会场,大红横幅挂在正中,金黄的流苏缀在两侧,标语张贴在四壁,_。 a.会场布置得相当大方 b.会议即将开始

5、 c.会议刚刚开始 d.布置会场的工作做得细致周到 A. a b B. c d C. a d D. b d 解析:b、c 两项均属于时间方面的内容,与会场布置无关。将题干中的两句紧缩一下,句说的是“什么位置挂(缀、贴)着什么东西”,句尾指的是实物;句说的是“什么东西挂(缀、贴)在什么位置”,句尾指的是位置。句强调挂(缀、贴)的是“横幅”“流苏”“标语”一类的一般饰物,而不是其他什么奢华物品,自然只能a与之衔接;句强调这些东西分别挂(缀、贴)在什么位置都是经过了一番认真的考虑,而不是随意安上去的,与之衔接自然的就只能是d 了。 答案: C 。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 _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

6、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 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醉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 A. B. C. D. 解析:这是一个记叙文语段,只要找到记叙的线索,给语段排序并不难。这段描写大门通向公园深处的芙蓉花,文段以“望”和“我”的行

7、踪为线索。句就是首句,通过“望”展示出所描写的景物,这些景物是“我”所看到的远景。接下来应该是第句,它就是“我”从远处所看到的景物。随后应该是第句,因为“我”的行踪已经不是远望,而是已经置身花丛,是从近处、身边看到的景物,所以描写也就成了“特写”,对“大红芙蓉”做详尽独特的描写。最后是第句,描写了秋阳下的“醉芙蓉”。有了前面的远望和近看,才有了后面的“饱尝”,才引发一系列的联想。 答案:C。 “语言的排序”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贯通,上下句间的联系、衔接和呼应等,各方面都要做到合理、自然。做题时,同学们不要被题目语序的杂乱所迷惑,只要我们自己保持清晰有序的思维,综合运用介绍的四个步骤,通盘考虑,合理安排,尽可能使语言前后贯通、语意畅达,就可以让“语序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本文: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