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先进林场事迹材料(三)

上传人:金手指1****983 文档编号:146174880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先进林场事迹材料(三)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精编先进林场事迹材料(三)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精编先进林场事迹材料(三)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精编先进林场事迹材料(三)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精编先进林场事迹材料(三)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先进林场事迹材料(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先进林场事迹材料(三)(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进林场事迹材料 先进林场事迹材料 建好现代林场 做优挂职基地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2010 年 9 月 9 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有机会被邀参加这次华东地区第二届国有林场座谈会,并同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一起探讨、交流,感到十分高兴。下面,我就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基本情形,以及近年来接纳挂职干部工作的一些做法向大家作以简要汇报。 塞罕坝机械林场由原国家林业部于 1962 年建立,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建场之初,这里植被稀少、沙化严重,最低气温达-43.6,无霜期只有 42 天,气候冰冷、人迹罕至,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建场 4

2、8年来,塞罕坝务林人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乐观的态度和必胜的信念,坚持不懈地奋战在塞北高原,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营造起112万亩人工林,筑起了一道为京津阻沙 源、保水源的绿色生态屏障。现在,林场森林覆盖率达到*%,林木总蓄积1012 万 M3,森林资源总价值达 153 亿元,形成了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良好发展格局。 一、建场 48 年来的简要体会(一)生态立场 多年来,我们把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作为林场一切工作的基础,不断加大投入、强化措施。一是把森林防火工作当作关系林场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来抓,制定了科学严密的防火制度,组建了专业的防扑火队伍,建立了覆盖全场的监测网

3、络, 取得了建场 48 年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的优异成绩。二是建成了国家级森林病虫害猜测和防治体系,有效遏制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三是进一步加大对造林成果拨交、幼林地管护、边界监管、治理乱砍滥伐乱垦等工作力度。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与产业开发之间的关系,通过全方位的生态保护体系建设,确保了森林资源的连续经营,永续利用。 (二)营林强场 着眼于百万亩人工林的可连续经营,我们将把全场划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益林、国家级森林公园、商品林四大经营板块,实行分类经营、分区施策。在经营治理上,坚持经营和保护并重,利用和培养并举的原则,按照木材市场成熟理论和近自然理论,对商品林实行集约经营、依法经营, 有序

4、利用,保持年采伐量不超过年增长量 1/4。加大迹地更新造林力度,加大对零散宜林地、石质荒山等困难立地造林绿化力度,采用大苗移植、容器苗造林等等攻坚手段和先进适用技术,优化树种结构,加快选育和营造优质速生树种;扩大宝贵树种和混交林营造比例,加大中幼林抚育力度,以一流的营林水平创一流的森林质量,确保塞罕坝森林资源越采越多,越采越好。 (三)产业富场 我场充分利用塞罕坝万顷林海的资源优势,在不消耗资源并充分保护和利用资源的前提下,以森林生态旅行为主线,拓展苗木产业链条,建立了完整的林业产业体系。目前,我场森林旅行日接待能力达 1 万余人,每年直接或间接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 9000 多个,为周边社区创

5、造综合效益 5 亿多元。今年,我场已控股整合了围场县内御道口、红松洼两牧场的生态旅行资源,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优势互补、利益共增的旅行产业新格局。绿化苗木销售和绿化工程建设是林场的第三大经济支柱,近年来,我场抓住绿化苗木紧俏的商机,培养了大 量优质绿化苗木,销售收入逐年增加,2009 年已突破一千万元。我们还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积极走出去承揽社会绿化工程,已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 (四)人才兴场 近年来,我们在用人机制和治理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制定了人才交流和培训制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与找帅当兵和举兵当帅两大举措,对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送到清华等知名大学学习培训,到国内先进的林场

6、挂职锤炼,对全员进行定期学习培训;对中层领导和重要岗位,施行公布选拔、择优录用;对林业生产、科研、防火、宣传、产业、子女教育等一些重要工作,制定奖励办法。各项治理机制的创新,极大提升了干部队伍整体素养。 同时,为了解除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我们按照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提出了山上治坡、山下治窝,山里生产、山外生活的新理念,在围场县城分期建设了居民楼14栋7万,760户职工搬进了县城,目前,10万的安居工程已经启动,届时林场将全面实现生活区下移。连续启动了 2 万的职工公寓楼建设,生活区下移和工作区配套,开创了塞罕坝人生活城镇化、住宿公寓化、办公现代化、环境园林化的全新生活。 (五)文化靓场 我场以

7、四个基地为依靠,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弘扬老一辈塞罕坝创业者的艰苦创业精神,充分挖掘和开展以生态文化为主的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各种生态教育活动,建立文明、向上、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深度挖掘森林、草原、湿地文化内涵,提升生态宣教水平,现正邀请名家创作以塞罕坝为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和电视连续剧,打造塞罕坝的生态文化精品。 二、干部挂职交流基地建设的几点做法自 2007 年以来,我场作为挂职学习考察基地,根据林场协会的安排,共接收 9 名来场挂职的场长。他们分别来自甘肃、 湖北、云南、辽宁、河南,湖南。期间我场也派出两名基层林场场长到原山林场和虞山林场挂职考察学习。对于接收挂职干部工作,我场主要做法是: (

8、一)热情接待,精心安排。挂职交流的同志由于其工作单位的气候条件与我场差异较大,风俗习惯各有不同,所以第一安排好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保证他们在场工作期间心情舒畅、学有所获的基础。总场责成办公室一名副主任专门负责挂职干部的生活和工作调度。安排他们在招待所住宿、用餐。并及时征求他们的意见,尽量趋近他们的饮食习惯。为他们安排了专用办公室,并配备了与我场工作人员相同的专用办公设备,方便他们的工作学习。为保证挂职人员在学习交流有所得、有所获,根据挂职干部的经历、专业和学习需要,量体裁衣,制定有针对性的制定计划。并按分项责成专人负责。 (二)倾囊相授,互通有无。接收单位要挂职干部了解林场情形,是完成挂职任

9、务的基础。为此,我们主动帮助他们熟悉情形,详细介绍单位的基本情形、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让其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打开局面。在对我场基本情形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安排他们深入到不同类型的基层单位进行 实地考察。由于各位挂职领导学习交流的侧重点不同,我场根据他们需要向他们做专题汇报。如有的同志所在单位以造林绿化为重点,要求对我们的高寒、沙地、洪涝立地条件下造林成功模式进行详细了解。我们指派专业技术人员从树种挑选、整地方式、栽植技术、后期治理以及方案编制、治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并分别不同立地类型现场操作示范,使他有了较深层次的感性认识和把握。还有的同志要求对旅行开发方面做深层次的调研,我们指派专人陪

10、同到旅行开发公司,从旅行规划编制、项目谋划落实、景区开发与治理,环境保护,服务游客等方面进行专题考察,使他们对我场森林旅行经营治理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直观的认识。外单位同志到我场挂职学习,也是我们足不出户学习了解对方林场、对方地区好 的体会做法的好机会。为此,我们按照挂职计划,分阶段、分专题召开座谈会共同进行总结,挂职同志也以总场场长助理身份参加我场场务会议,场长办公会议,他们将所在地区及单位的战略思路、治理方法模式与我场的情形进行对比分析,有的放矢的提出建议,对我们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有着积极而现实的成效。 (三)增进友谊、长效交流。在共同生活工作中,我们与挂职的同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1、他们成了我们场与场之间交流的信息员、合作的联络员。如我场派往原山林场挂职的陈智卿同志,在挂职期间不仅学习到了原山林场许多新的理念和体会,还与原山林场的干部职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第一促成两 场中层以上干部互访,达到相互了解,建立友谊的目的。之后原山的领导根据我场实际结合他们开发旅行的成功体会,向我场举荐资深旅行策划专家和规划专家参加我场旅行开发工作。在专家指导下,我们成功的在北京举办了旅行推介会,开了承德旅行营销的先河,有效地拓展了我场的旅行市场。此外,我们两场还合作开发塞罕人家酒,达成了共同开发我场旅行资源的意向。通过他们的联络接洽,场与场之间突破了行政区划的界限,实现了跨区域的联合,实现了的

12、优势互补、利益共沾、合作共赢的目标。 通过参加此次会议,和与会各位领导、同仁的交流,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发觉了我场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我的汇报,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完善体制 创新机制 大力推进林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场长桂发生(2010 年 9 月 9 日) 各位领导: 今天,我作为特邀林场代表在这里参加全国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座谈会,感到非常荣幸。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汇报我场在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发展中的一些做法。 一、基本情形和近几年发展情形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始建于 1954 年,是全国四大示范林场之一,也是全国科技兴林示范林场。1984 年以来

13、实行以场管乡、场乡联营的治理体制,2005 年 12 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湖南金洞国家森林公园,2006 年 5 月,经湖南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金洞治理区,林场与治理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治理,治理区比较县级政府赋予职能职权,全面负责治理林区内的经济社会事务。金洞林场(治理区)现辖 6 乡 1 镇,6 个分场 2 个工区,73 个行政村;总人口 8.6 万人,干部职工 2891 人,在职干部职工 2307 人;总面积 635 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面积 76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森林活立 木蓄积为 270 万立方米。 近几年来,金洞林场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这一要务,锐意

14、进取、勇于创新,扎实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大力实施强林稳农、重工富场、兴旅活商、科教兴场四大战略,走打绿色牌,做山水文章,创生态效益的发展路子,林区经济社会空前发展,林区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是经济实力大幅增强。战胜了冰灾等各类自然灾害,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地方生产总值由 2006 年的 3.12 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 4.57亿元,年均增长 13.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 2006 年的 1.65亿增加到 2009 年的 5.28 亿元,年均增长*.*%;国有林场收入由 2006 年的 2863 万元增加到5166万元,年均增长*.*%;治理区财政

15、支出由2006年的6305万元增加到 1.3 亿元,年均增长*.*%。二是林区面貌日新月异。近五年来,全场 73 个行政村有 65 个村完成了农村电网工程改造,3 个共计 180 千伏的变电站建成投运,林区用电质量大大提高;完成通乡、通畅、通达公路建设 483KM,完成林道建设 280KM,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水泥路、村村通公路、绝大部分村通水泥路、各分场和基层林业工作组全面通路的目标;移动基站建设遍布林区各地,大部分地区通信畅通;林场机关所在地中心城区四纵四横的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功能配套、靓城工程初步到位,已逐步成为湘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山区城镇;场部机关和各分场 机关建设装饰,逐步走向园林化。三是

16、保证能力更为强劲。林场职工津贴、社保、医保、就业、工伤、住房公积金等实现了与市、县、治理区对接,职工群众安居难、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精神风貌健康向上。四是生活水平空前提高。林农人均纯收入由 2006 年的 2740 元增加到 2009 年的3800 元,年均增长率为*.*%,职工工资大幅增长,实现了工资、津贴与治理区的公务员同步发放,薪资水平居全省林业行业前列,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以及危旧房改造工作成效显著,职工、群众住房条件大为改善。 二、我们的主要做法(一)理顺治理体制,把林场改强。应该说,金洞林场 1984 年形成的以场带乡、场乡联营的特别治理体制,对保护林区森林资源、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