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乡镇生态工作要点(三)

上传人:金手指1****983 文档编号:146174178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乡镇生态工作要点(三)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编乡镇生态工作要点(三)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编乡镇生态工作要点(三)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编乡镇生态工作要点(三)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编乡镇生态工作要点(三)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乡镇生态工作要点(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乡镇生态工作要点(三)(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镇生态工作要点2014年,生态县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消费,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人与自然同步、和谐发展的小康社会,为实现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目标和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经济繁荣发达、生态保持良好、人民富实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一、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大力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制定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认真落实国家“

2、以奖代补”和“以奖促创”等环境经济政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福山-桥头、永发-美亭、白莲-老城等3个美丽乡村带。并在此基础上做到每个镇至少创建2个示范村。加快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工作,争取上半年申报成功。认真抓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完成福山镇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推进福山镇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镇工作。积极推进大拉村创建国家级小康环保示范村。(二)认真落实低碳试点省建设工作。根据即将出台的省低碳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1-2020年),细化工作措施,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认

3、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省有关要求,全面完成省下达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三)积极推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系列建设。加大创建“省膜法农村饮水安康工程示范县”力度,争取年内正式授牌。加快推进老城开发区创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工作。推进、老城、永发、瑞溪等镇申报省级生态文明镇,争取有1至2个镇申报成功。推动大丰镇才存村等条件较好的村庄创建省级小康环保示范村,争取有2至3个村庄申报成功。推进福山咖啡文化风情小镇、台湾风情小镇、欧洲文明风情小镇、地中海文化风情小镇等风情小镇建设,打造风情小镇样板。继续开阵文明生态村建设,新建和巩固50个文明生态村。推进中学生态校园建设,完成9个镇的

4、总规修编及154个行政村、802个自然村的规划编制工作,规范乡村建设。二、加强生态建设与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确保全县生态安全(四)加强水源地生态保护,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全面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加强重点饮用水源、主要河流与水库、主要近岸海域和重点旅游区环境监测。大力打击南渡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养殖、采砂等违法行为与福山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种植等违法行为。终止审批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域内新上排污项目;加强对周边已建排污单位的监管,确保达标排放。实施“膜法”农村饮水安康工程,使35万农村、垦区、林区群众饮用水水质达到新实施的国家强制性饮水安全标准。(五)推进“绿化宝岛”行动,改善生

5、态环境。推进海防林、河流水库、绿色通道、村庄绿化、城市森林、生态经济兼用林、森林抚育、种苗繁育等八大绿化工程建设,新增造林面积3.83万亩,争取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4%。着重抓好金马大道及海榆中线、海榆西线、西线高速、海屯高速段等主要通道的绿化美化,打造通道绿化示范路。实施中小河流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实施砖窑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使砖窑废弃地50%以上植被得到恢复。(六)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重点领域污染防治,确保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加强加笼坪等自然保护区及重点海域的生态保护和管理。探索建立红树林保护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利用土地、森林、矿产、海湾、岸线、海岛、水域等重

6、要资源,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组织编制实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防止陆源污染海洋环境。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认真解决重金属、化学品、危险废物、细颗粒物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加强对医院、诊所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确保处理率达100%。加强对烧烤园、露天歌舞厅、卡拉OK茶店及位于居民区的餐饮业的监管,防止噪声扰民和油烟污染居民居住环境。三、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进“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以老城开发区创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实施清洁生产行动、资源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工程。在新建旅游景区大力推行中水回收利用,

7、推行污水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废旧物资的回收机制,重点回收城镇和旅游景区电子产品和废旧物资。深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八)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打造旅游产业精品。引进实力强、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大公司、大企业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加笼坪、九乐山、沿海海防林、加巨水库等森林资源,打造“热带雨林休闲游”,创建西部地区旅游新品牌、新亮点。继续抓好特色旅游项目,加快风情小镇建设。加快旅游娱乐项目建设的步伐,认真做好“娱乐之都”项目详细性规划,扎实推进南渡江段水上娱乐项目建设。投入200万元打造5个县级农家乐。大力推进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申报工作,争取盈滨半岛旅游度假区、福山咖啡文化风情小镇获批国家4A级旅游

8、景区,永庆寺、台湾风情小镇和金山寺公园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加强旅游景区(点)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九)高标准发展生态工业,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大力推动老城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积极引进高科技大项目。加强生态软件园建设,加快发展信息软件业。大力推进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严把工业项目环保审批关,优化项目布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的新兴工业。严格环境准入管理,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作为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前置条件。督促排污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环境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机制。认真解决好17家民营橡胶加工企业环境污染问

9、题。(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打造1至2个上千亩的瓜菜生产基地,高标准建设瓜菜生产基地4个,冬季瓜菜种植面积达22万亩,产量50万吨以上,出岛量48万吨。继续抓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和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工作,计划完成户用沼气500户,养殖小区沼气5个,大型沼气3个,服务网点3个。大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气热作”、“猪沼气果”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积极拓展外海和远洋捕捞,扩大深海养殖规模,年内新增深海网箱104口,争取实现渔业增加值9.1亿元,增长11%。加强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抓好农产品可溯源和农药一卡通建设,成立县农产品检验检测站和信息预警服务

10、中心,全县种植类、畜牧类、水产类三大农产品可溯源率达90%以上。完成推广测土配方实施技术36万亩,推广秸秆还田技术12万亩。(十一)加强城乡污染防治工作,确保按时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力争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圆满完成。大力实施路灯节能改造、锅炉窑节能改造、节能产品惠民等节能工程,促进工业节能、商业和民用节能、公共机构节能。加强新建建筑节能管理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认真抓好工业、生活、农业、交通等领域的减排工作,圆满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整治工作专项行动,全面落实环保部华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提出的整改要求。加快老城开发区东

11、区污水提升泵站、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及污水管网配套建设,提升污水处理厂、老城开发区西区污水处理厂等运营管理水平。加快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投入3330万元,建成6座垃圾中转站及12座垃圾收集站;完成所有镇墟垃圾回收运输车、自然村垃圾回收池和自然村卫生员的配备。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药和农作物残渣污染防治等工作。投入280万元,新建农村卫生户厕3000座。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营造生态文明建设氛围(十二)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通过科技活动月、节能宣传周等活动,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的科普活动。加强农业节能减排、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与指导。开展生态文化进校园活动

12、,改进中小学校环保课程教育,提高青少年生态环保意识。积极推介节能减排、绿色建材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组织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积极引导、示范、带动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科学使用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知识培训,编印生态现代化知识手册,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建设生态文明的能力。(十三)加强科学决策,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建立社会经济环境综合决策体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完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强化对土地资源的统筹管理,盘活闲置土地和城镇低效用地,挖掘存量

13、建设用地潜力,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合理开发,推进建立健全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十四)加强生态县建设科学研究,科学规划生态县建设。尽快完成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争取上半年报县人大批准实施。鼓励生态环保、低碳技术研究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五、推进人口生态体系建设,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十五)实施人口控制工程和健康安全保障工程。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提升计划生育服务水平,突出抓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完成省计生工作年度考核任务。深入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活动,全面推进地中海贫血早期防控体系建设,筑牢出生人口质量第一道防线。继续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健全医疗保

14、障体系和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十六)加快文化体育与教育事业发展。投入1637.5万元,新建“两场”(篮球场、排球场)50个,升级改造戏台50个,按标准建设或升级改造文化室115个,实现全县80%的行政村(社区)建有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的文化室。抓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验收工作。投入6050万元,建成10所乡镇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3600个;投入1.4亿元,完成县职校扩建工程,新增学位3000个。(十七)实施就业与社会保障工程。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做大做强服务员和保安的就业品牌,实现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将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从85元人/月提高至10

15、0元人/月。将城乡低保在原基础上每人每月提高50元,达到全省上游水平。做好长寿补贴发放工作。六、推进生态县建设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十八)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机制。通过公开招考,配齐县生态现代化建设办公室人员。成立创建国家级生态县领导小组,制定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实施方案。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建立联合监督检查机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问责制度。建立环境问题约谈制度,由县党政一把手对环境违法问题严重的企业进行约谈。(十九)多方筹措资金,加大生态县和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将生态县建设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将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纳入预算管理。探索将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县全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经费至少投入4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