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地的制图综合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174148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民地的制图综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居民地的制图综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居民地的制图综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居民地的制图综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居民地的制图综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民地的制图综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民地的制图综合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居民地的制图综合,主要内容:,居民地的分类 居民地的形状概括 居民地的选取 居民地的名称注记,第一节:居民地的分类,居民地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场所,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是地图上的重要要素之一。 居民地的行政等级和类型、交通状况以及居民地内部结构设施的性质,都能反映出居民地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和交通运输价值。因此,居民地在地图上(尤其是比例尺比较大的地图上)详尽地表示显得十分重要。 居民地包括城市、集镇、工厂、学校、农村、农场、拖拉机站、林场、独立房屋、蒙古包及其他居住区。 根据民居职业的不同情况,可概括地把居民地分为城镇式和农村式两大类。,一.城镇式居民地,城镇式居民

2、地包括城市、集镇、工厂、学校等居住区。 城镇式居民地(特别是大、中城市)通常是由交通地段、建筑地段和空旷地段等组成。 交通地段:是指街巷、胡同和铁路用地等。它与街区相配合,决定了居民地的平面图形。 建筑地段:主要是由居民地、工业区、国家、社会和文化机关建筑物组成。 空旷地段:是指空地、广场、绿化地、种植地、计划建筑地以及人工和天然障碍地等。这些内容在大于1:2.5万图上,能清晰地表示,比例尺缩小后,一般不易区分显示,为了简便起见,除交通地段外,一切非建筑地段,这里统称为空旷地段,城镇式居民地,按街道平面图形的特征,可区分为矩形状、辐射状、不规则状和混合状等几类。 矩形状:是由垂直相交的两组街道

3、所组成,构成矩形或方形街区。 辐射状:是由收敛于一点的和近似圆(或多边形)两组街道所组成,街区呈梯形状。 不规则状:街道结构不规则,弯曲多变,街区呈不规则状。常为建筑物杂乱的旧式城市或因地形影响而形成。 混合状:是上述几种类型的居民地互相混杂而成。对于较大的城市,往往此种类型占主要。,二.农村式居民地:,农村式居民地包括村庄、农场、林场、窑洞和蒙古包等居住区。 农村式居民地主要的特点是居住区建筑面积百分比很小,通常不超过1015。居住区的分布与平面图形经常与自然条件和道路有关,多为不规则状,分散性大,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小。根据农村式居民地图形 特点,可以分为街区式、散列式和分散式等几类。,街区

4、式:建筑物比较密集、整齐,有街道分隔,能构成完整的街区。 散列式:是由一定范围内散布着的一群独立建筑物所组成,彼此间隔较大,排列不整齐,有的虽有一个比较集中的中心,但不能构成街区。 分散式:是由各个独立房屋无规律、大体均匀分布于较大的地区范围。,第二节:居民地的形状概括,一.城镇式居民地形状的概括: 城镇式居民地形状概括的目的在于保持居民地平面图形的特征,从内部结构和外部轮廓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内部结构是指街道网的结构,即街道网的几何形状,主次街道的配置和密度、街区建筑密度和主要方位物等。 街道是城市的骨架,它们相互结合构成了不同的平面特征。如放射状、矩形格状、不规则状、混合型等。主次街道的数

5、量和密度决定了街区的形状。街区内部的建筑面积和空地决定了街区的类型(密集街区和稀疏街区)。在街区之外,有独立建筑物、广场、空地、绿地、水域等。在大比例尺地图上,还要表示重要的方位物等。所有这些构成城市内部的特征。 外部轮廓指街区的外缘图形,它常由围墙、河流、湖(海)岸、道路、陡坡、冲沟等作为标志,研究外部轮廓除研究其轮廓形状外,还要研究居民地的进出通道及同周围其他要素的联系,1.城镇式居民地图形化简的基本原则:,(1)、正确反映居民地内部通行情况。 内部通行情况由主次街道、铁路和水上交通所决定,研究的重点是街道。 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街道会变得过于密集,要对其进行取舍。在选取街道时应选取下列

6、街道: A.连贯性强,对城镇平面图形结构有较大影响的街道; B.与公路,特别是两端都与公路连接的街道; C.与车站、码头、机场、广场、桥梁及其他重要目标相连接的街道; 最后再根据街道网的密度、形状等特征,补充其他的街道。在选取街道时首先应选取主要街道,再选取条件好的次要街道。主次街道可以根据资料地图上符号的宽度及同外部的交通联系判断。,(2)正确反映街区平面图形的特征 街道网决定了街区的平面图形。舍去街道,等于合并街区,它不但可以改变街区的形状,也可以改变街道与街区的面积对比。选取街道时应注意保持街区平面图形的特征。 A.对于矩形格状的街道网应注意选取相互垂直的两组街道。 B.对于放射状的结构

7、,应保持收敛于中心点的街道和围绕中心点的一组呈多边形结构的街道。 C.对于不规则的街道网,则不能随意拉直街道,以免使图形规则化。,保持平面图形的几何形状,(3)正确反映街道密度与街区大小的对比 在街道密集的地段,街道选取的比例较小,但街道选取的绝对量和舍弃的绝对量都比较大;相反在街区稀疏的地段,街道选取的比例较大,但其选取数量和舍弃数量都比密集地段小。,(4)正确反映建筑面积与非建筑面积的对比 A.对建筑密集街区,采用合并(建筑物)为主,删除为辅的原则进行概括。,B.对建筑稀疏街区,应采取选取、合并、删除的方法进行概括。 由实地上相距较远的独立建筑物所构成的稀疏街区,一般不能把建筑物合并为一个

8、较大的范围,只有采用选取的方法进行概括。,由独立建筑物构成的稀疏街区的概括,有的街区其内部空地很大,总体上属于稀疏街区,但其中局部地段由密集的建筑物构成,也可以采用合并的方法,只是不能合并太大,已免造成歪曲。,(5)正确反映居民地的外部轮廓形状 概括居民地的外部轮廓图形时,应保持轮廓上的明显拐角弧线或折线状,并保持其外部轮廓图形与道路、河流、地形要素的关系。城镇居民地的周围,通常由房屋稀疏的街区、工厂、商业集聚点及独立建筑物构成,并夹杂有种植地和农村地带,它们都影响着城市居民地外部轮廓。,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居民地图形的面积也随之缩小,这时,居民覅内部除几条主要街道外,内部结构已不能详细表示

9、,而另外一些城镇,甚至无法表示任何街道,只能用一个轮廓图形或圈形符号表示。 在确定居民地的外部轮廓时,应先找出外部轮廓的明显转折点,连接成折线,对形状进行较大的概括。,2.城镇式居民地图形概括的一般程序,(1)选取居民地内部的方位物 先选方位物,是为了保证其位置精确,并便于处理同街区图形发生矛盾时的避让关系。 (2)选取铁路、车站及主要街道 由于铁路、街道占据了超出实际位置的图上空间,为了铁路或主要街道两旁的街区过分缩小,以致引起居民地图形产生显著变形,应使由铁路或主要街道加宽所引起的街区移动量均匀地配赋到较大范围的街区中。 (3)选取次要街道 (4)概括街区内部的结构 依次绘出建筑地段的图形

10、,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其质量特征,再绘出不依比例尺表示的独立房屋。 (5)概括居民地的外部轮廓形状 (6)填绘其他植被符号,二、农村居民地的图形概括:,农村居民地分为街区式、散列式和特殊式四种 1.街区式农村居民地的概括: 街区式农村居民地按其建筑物的密度可分为密集街区式、稀疏街区式和混合型街区式。 对于密集街区式,由于街区图形较大。街道整齐,多为矩形结构,概括时应舍去次要街道,合并街区,区分主次街道。合并后的街区面积不应过大。,对于稀疏街区式,由于其街区主要由独立房屋组成,空地面积较大,概括时除舍去次要街道、合并主要街道外,主要是对独立房屋进行取舍,以保持稀疏街区的特点。,混合型街区式农村居民地

11、应根据各部分的固有特征采用相应的办法进行化简。,2.散列式农村居民地的概括: (主要体现对独立房屋的取舍) 散列式农村居民地主要由不依比例尺的独立房屋构成,有时其核心也有少量依比例尺的建筑物或街区建筑,但通常没有明显的街道,房屋稀疏且方向各异分布为团状或列状。此类居民地概括的最大特点是:独立房屋只能取舍,不能合并,其原则是: (1)选取位于重要位置上的独立房屋。 所谓重要位置,指处于中心部位,道路边或交叉口,河流汇合处等有明显标志部位的独立房屋。如有依比例的房屋,也要优先选取,对于独立房屋只能取舍,不能合并,但要保持其方向的正确,重要的独立房屋其位置也应正确。,独立房屋的取舍,(2)选取反映居

12、民地范围和形状特征的独立房屋 散列式农村居民地不管是团状或列状,都有其分布范围,它们形成某种平面轮廓。选取分布在外围的独立房屋,就不会因为制图综合而缩小居民地的范围或改变其轮廓形状。 (3)选取反映居民地内部分布密度对比的房屋 选取散列式居民地内部的房屋应注意不同地段的密度对比和房屋符号的排列方向 。为了保持其方向和相互间的拓扑关系,所选取的房屋应适当移位。,独立房屋的选取和移位,3.分散式农村居民地的概括:(主要采取取舍的方法) 与散列式居民地比较,分散式居民地房屋更加分散,以致在图上难以分清各个居民地的具体范围。其概括要点是: (1)分析判断,力求分清一部分居民地的范围,并注出相应名称。

13、(2)从图面上无法分清居民地名称所指的范围,则不应人为地加以区分。在编图时按原居民地名称注记位置注出。 (4)特殊形式的农村居民地的概括 窑洞、帐篷(蒙古包)是两种主要形式的特殊居民地。,三、用圈形符号表示居民地:,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地图上用平面图形显示居民地的可能性愈来愈小。在小比例尺图上,一些中小型居民地(如县级以下),只能改为圈形符号表示,这时,居民地的形状概括到了极限,也就是说居民地的“形状”这一概念已完全消失,这就是地图的比例尺条件的量变引起居民地表示的质变。这种情况下,地图只能反映居民地的等级(行政意义)及与其他要素的相互关系,1.圈形符号的设计: 挂图上圈形符号最小不应小于直

14、径1.31.5mm。 普通地图1.01.2mm。 表示很详细的科学参考图0.70.9mm。 符号级差一般不应小于0.2mm。 2.圈形符号的定位 (1)平面图形结构成面状均匀分布时,符号定位于图形的中心。 (2)居民地由街区和外围独立房屋组成时,符号配置在街区图形上。 (3)居民地图形由有街道结构和部分无街道结构的图形组成时,符号配置在有街道结构的部位。 (4)散列式居民地符号配置在房屋较集中的部位。 (5)对于分散式居民地,首先应判明其范围,符号配置在注记所指的主体位置,3.圈形符号和其他要素关系的处理,第三节:居民地的选取,居民地的选取,主要解决选取数量和选取对象问题。 居民地的选取应遵守

15、选取基本规律,即在限制最高载负量的条件下,做到最密区既保持必要的清晰性又具有尽可能的详细性。其他各区舍掉和选取的绝对值都减少,既保持各不同密度区的对比关系,又使各密度区之间的差别减少(产生拉平趋势)。 一.选取指标的确定 居民地的选取指标是按不同密度分区确定的。在图上用个/平方分米表示居民地密度或选取标准。在小比例尺地图上,通常采用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来划分不同的密度区。 二.选取居民地的一般原则 (1)按居民地的重要性进行选取。 居民地的重要性是依地图的用途来决定的。一般是各级大城市、集镇、乡镇驻地、工矿区、大村庄以及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意义的居民地,应当优先选取。 (2)按密度

16、对比和分布特征进行选取。 (3)按各要素相互关系进行选取。 (4)保证地图的清晰易读。,三.选取居民地的方法 根据选取指标和选取原则,确定具体的选取对象.首先定出一个全取线,即某种资格以上的全部选取,然后再按其它条件补充,使之达到规定的选取定额。,第四节:居民地的名称注记:,名称注记是识别居民地的重要标志,地图上表示的居民地都应注出名称。 一、居民地名称注记的选取。 1.图上平面图形较大或行政意义高的居民地名称 2.位置较重要的居民地名称(如沿道路、河流分布,交通便利的居民地名称) 3.反映居民地是线状延伸及其分布范围的居民地名称 4.图上易于注记(而不过多压盖其他地图内容)的居民地名称 (1)在城市郊区和城市连在一体的农村居民地可以选注名称。 (2)当居民地成群分布,有分名也有总名时,在注出总名的条件下分名可以不注。 (3)大居民地有正名和副名时,副名可按规定选注。,二、居民地名称注记的定名、定级和配置 1.居民地的定名 定名指名称正确和用字准确。城镇式居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