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七册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163700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9.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七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七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七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七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七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七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七册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985工程项目子项目 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总课程组审核通过 小 学 国 学 经 典 教 材 国 学 GUO XUE 第七册,制作人:姜颖,目录,第一单元大学纲目 第1课 本末终始 第2课 修身为本 第二单元 修齐治平 第3课 诚意 第4课正心 第5课 齐家 第6课治国 第7课 仁人君子,第三单元 性与天道 第8课 率性修道 第9课 子强问路 第10课 君子之道 第11课 素位而行 第12课 达道与达德 第四单元 诚心体道 第13课 择善固执 第14课至诚能化 第15课至德凝道 第16课 至圣配天,第一单元,大学纲目 常识告诉我们: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组成了眼前的世界。从更深处说

2、,人类社会其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每个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带有与生俱来的天赋;作为社会的产物,需要担当一定的责任。无论是道德品行的修养,还是社会责任的担当,都只有达到“至善”的境界,才能最终实现生命的价值。,经典诵读,第一课 本末终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经第一章),日积月累,扬汤止沸 西汉时,汉景帝采纳丞 ( chng)相晁(cho)错的建议,不断削( xu )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吴国是当时是诸侯中的大国,吴王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

3、免,于是就联络其他几个诸侯起兵叛乱。 吴王的谋臣枚乘看到朝廷势力强大,难以取胜,就劝吴王退兵,说:“发动战争,并不能彻底消除与朝廷的矛盾,就像一百个人从锅里不断地把水舀( yo )出来,又倒进去,并不能使它冷却一样。因为只要有一个人烧火,水就不会变冷。如果想让锅里的热水冷却,就要抽掉灶膛( tng )内的柴火,扑灭火焰( yn ) 。”无望不听劝阻,拒不退兵,最终被朝廷打败。 后来“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x n)”,指如果做事分不清本末,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查(zh)慎行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 吠犬鸣鸡村渐远,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沾衣润,万剪良

4、苗出水齐 。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经典诵读,第二课 修身为本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大学 经第一章),“扫一屋”与“扫天下”,汉朝末年,汝(r)南郡(jn)有个叫陈蕃的人,字仲(zhng)举。据记载:“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ln)辔(pi),有澄

5、(chng)清天下之志。” 陈蕃十几岁时,曾经独处庭院,刻苦攻读。一天,父亲的老朋友薛(xu)勤来访。薛勤看到院子里垃圾满地,杂草丛生,就对陈蕃说:“你为什么不把院子打扫干净后,接待宾客呢?”陈凡当即回答:“大丈夫处世,应当扫除天下,怎么能做打扫庭院这样的小事!”薛勤不禁打量起眼前这位少年,知道他志向不凡,就语重心长地劝说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陷入了深思。,杂诗,(晋)陶渊明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y)。 猛志逸四海,骞(qin)翮(h)思远翥(zh)。,第二单元,修齐治平 古人说,要想水流得远,就得疏通它的源泉;要想树长得高,旧得加固它的根本。“修身”是成就事业的“源泉”

6、和“根本”,其“止于至善”的最高境界,与“明明德”“亲民”一样,都是个人修养的纲领。修养的次第则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核心,贯穿起“修己”和“治人”两个方面。,经典诵读,第三课 诚意 所谓诚其意者,毋(w)自欺也。如恶(w)恶()臭(xi),如好(ho)好(ho)色,此之谓自谦(qi)。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pn),故君子必诚其意。 大学 传第六章),日积月累

7、,我心有主 许衡(hng)年轻时,社会动荡不安。一天,他走在逃难的人群中,感到又饥又渴。突然,有人惊喜的叫道:“梨树!梨树!”许衡循(xn)声望去,前方果然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梨树,树上结满了黄橙橙的梨子,样子十分诱人。 只见众人一窝蜂似地冲上前,争先恐后地爬到树上摘梨子。许衡却纹丝不动,连看都没有多看一眼。有人很奇怪,问到他:“你难道不渴吗?为什么不摘梨呢?”许衡说:“我不是梨树的主人不可以随便摘。”那个人大惑不解,说:“梨树的主人,早就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这年头兵荒马乱的,不会有人管。”许衡反问道:“就算梨树没有人管,难懂我的心也无人主管吗?” 大家听了,看看手中的梨子,惭愧地低下了头。,无题

8、,(周)无名氏 唐棣(d)之华(hu),偏其反而。 岂不 尔思 ,室是远而。,经典诵读,第四课 正心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fn)懥(zh)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大学 传第六章),日积月累,好乐(yu)亡国 李存勖(x)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儿子,李克用临死前把三支箭交给他,郑重地说:“梁王是我的仇人,燕王在我的帮助下登上了王位,那个契丹人曾经是我的兄弟,如今他们都背叛了我。你一定要为我报仇!”李存勖每次出征时,都要从宗庙里取出一支箭,以激励自己。 经过多年的战争,他消

9、灭了敌人,建立了后唐。李存勖做了皇帝以后,志得意满。他认为天下已定,从此便不理政事,疏远了功臣名将。每天只做些打猎、看戏等追求享乐的事情。他不仅重用乐工,给他们封官进爵(ju),而且自己也经常粉墨登场,表演歌舞剧。可受他宠信得乐工们却发动兵变,杀死了他。 李存勖沉迷于音乐和歌舞,招致亡国之祸,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对此,宋朝的欧阳修感慨地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真是令人警醒啊!,诗歌赏读,驱车上东门(节选) 无名氏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迭,圣贤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经典诵读,第五课 齐家 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

10、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zhng),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贲(fn)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ji)纣(zhu)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

11、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大学 传第九章),日积月累,天下与国家 战国时期,魏文侯的儿子击,在路上遇到名士田子方,便下车行礼。可田子方故意不答应他。击很不高兴地说:“是富贵的人可以无礼呢,还是平穷的人可以无礼呢?” 田子方回答说:“贫贱的人。富贵的人岂敢无礼!天子无礼就会失掉天下,国君无礼就会失掉国,大夫无礼就会失掉家,可那写贫贱的士人,穿上鞋子就可以离开,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呢?”击听了田子方的一席话,茅塞顿开,赶紧道歉说:“承蒙先生教诲,我再也不敢无礼了。” 那时,“国”和“家”的含义并不相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王拥有整个“天下”;诸侯是周王

12、的臣,他们的领地称为“国”大夫是诸侯的臣,他们的领地称为“家”;士是大夫的臣,他们没有自己的领地,诗歌赏读,寓言 孟郊 谁言碧山曲,不废青松直。 谁言浊水泥,不污明月色。 我有松月心,俗骋(chng)风霜力。 贞明既如此,摧(cu)安可得。,经典诵读,第六课 治国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x)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xi)矩(j)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

13、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bi)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大学 传第十章),日积月累,刘宗周殉(xn)国 刘宗周是明朝著名的学者,他精通儒家经典,尤其重视“慎独”,并以此构建了自己的学问体系。 终其一生,刘宗周忠于自己的学问,曾因犯颜直谏,三次被削为民。晚年居家期间,清军攻陷杭州。消息传下来,他痛不欲生,叹息说:“北京、南京失守,我都可以期待国家中兴。现在杭州也陷落了,我还有什么期待的呢?”于是,决定以身殉国。 刘宗周前往祖墓,祭(j)奠(din)回到家里,便开始绝食。他起初还每天喝点茶,后来连茶也不喝了。二十三天之后,终于离开了这个世界

14、。人们钦(qn)慕(m)他的道德、文章,称他为“一代完人”。,日积月累,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 高启,木落悲南国,城高见北辰。 飘零犹有客,经济岂无人。 鸟过风生翼,龙归雨在鳞。 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经典诵读,第七课 仁人君子 唯仁人放流之,迸(bng)诸四夷,不与中国同。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速,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gu),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大学 传第十章),日积月累,符命 西汉末年,王莽礼贤下士,常

15、常用俸(fng)禄(l)救济穷人。有一次,皇帝病重,王莽举行祭祀(s),并祷(do)告说,愿意用自己的性命为皇帝祈(q)福。王莽因此赢得了仁德的美名。据说,当时共有四十八万多人上书为他请求封赏。 王莽看起来忠心耿耿,勤于职守,暗地里却一心想夺取汉朝的江山。在他的授意下,各地纷纷上奏祥瑞之事。有人说发现一头石牛,白日安静地卧着,夜里却到处走动;有人说一口新井突然冒出五颜六色的井水;有人说从井里挖出一块白色的石头,刻有“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的红色文字;还有人说挖出一块奇怪的石头,夜间能说人话:“天下当归王氏。” 古代把天降祥瑞当做改朝换代的凭证,称为“命符”。王莽就是凭借“命符”,以天命难违为借口,

16、废黜(ch)汉朝皇帝,建立了新朝。,诗歌赏读,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sh)。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cun)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第三单元,性与天道 太阳东升西落,月亮阴晴圆缺,四季寒来暑往,都是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人与生俱来的自然禀赋则被称为天性,顺着天性活动就符合道的原则,通往道的实践过程就是教化。水往低处流,教化却不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只有通过内在的修持反省以及外在的强制引导,才能达到使天地万物既各归其位,又自然生长发育的“中和”境界,这个修养与教化过程就是“致中和”。,经典诵读,第八课 率性修道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y)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zhng);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