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动态法测定金属棒杨氏模量 实验九铁磁材料磁滞回线测绘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153324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动态法测定金属棒杨氏模量 实验九铁磁材料磁滞回线测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用动态法测定金属棒杨氏模量 实验九铁磁材料磁滞回线测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用动态法测定金属棒杨氏模量 实验九铁磁材料磁滞回线测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用动态法测定金属棒杨氏模量 实验九铁磁材料磁滞回线测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用动态法测定金属棒杨氏模量 实验九铁磁材料磁滞回线测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动态法测定金属棒杨氏模量 实验九铁磁材料磁滞回线测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动态法测定金属棒杨氏模量 实验九铁磁材料磁滞回线测绘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物理实验,技术物理系,动态法测定金属棒的杨氏模量,动态法测量金属杨氏模量,实验目的,课题引入,实验简介,实验原理,注意事项,数据处理,课后作业,实验内容,1、了解动态法测杨氏模量的原理。 2、掌握如何用外推法或近似法测量测试棒的固有频率。 3、掌握判别真假共振(即:是否是测试棒共振现象)基本方法。 4、能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正确表示实验结果。,回主页,实验目的,总结:杨氏模量是反映材料的抗拉或抗压能力。,所以:,杨氏模量的物理意义:在外力的作用下,当物体的长度变化不超过某一限度时,撤去外力之后,物体又能完全恢复原状。在该限度内,物体的长度变化程度与物体内部恢复力之间存在正比关系。(注:杨氏

2、模量就是反映该关系的物理量),课题引入,杨氏模量:反映材料应变(即单位长度变化量)与物体内部应力(即单位面积所受到的力的大小)之间关系的物理量。,因此,此时材料中: 应变为单位长度的变化量: 应力为单位面积受到的力:,回主页,杨氏模量的测量方法:静态法(丝状)和动态法(棒状)。 静态法: 缺点:不能很真实地反映材料内部结构的变化; 对于脆性材料不能用拉伸法测量; 不能测量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杨氏模量。 动态法: 优点:能准确反映材料在微小形变时的物理性能: 测得值精确稳定; 对软脆性材料都能测定; 温度范围极广(196 +2600)。,动态法(共振法),静态法(拉伸法),回主页,所谓 “动态法”

3、就是使测试棒(如铜棒、钢棒)产生弯曲振动,并使其达到共振,通过共振测量出该种材料的杨氏模量值。,“动态法”通常采用悬挂法或支持法。(本次实验采用),回主页,实验简介,特殊点,特殊点,特殊点,一次谐频振动,特殊点,特殊点,特殊点,特殊点,二次谐频振动,回主页,根据振源的振动频率在不同范围内时,其振动形式相应的有所不同,当振源频率在一定范围内时,其振动形式为第一种情况(基频振动形式), 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将逐渐过渡到第二种(1次谐频振动形式)、第三种(2次谐频振动形式) ,本实验采用基频振动形式,因为该振动形式相对简单。,固有频率不至一个,而是有多个。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振动形式,分别为基频固有频率

4、(通常所说的固有频率),1阶固有频率,2阶固有频率,. .,基频振动形式,回主页,公式中表示测试棒的惯量距,主要与金属杆的几何形状有关, 其惯量距公式为:,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的原理:在一定条件下(l d),试样 振动的固有频率取决于它的几何形状、尺寸、质量以及它的杨氏模量。,如果实验中测出一定温度下(如室温)测试棒的固有频率、尺寸、质量、并知道其几何形状,就可以计算测试棒在此温度时的杨氏模量。,实验原理,回主页,公式中l 为金属杆的长度;m 为金属杆的质量;d 为金属棒的直径, 都较容易测量,f 是金属杆的固有频率。,本实验测试棒都是圆形金属棒,所以原理公式改写为:,注:f 不是金属棒的共振频

5、率,而是金属棒的固有频率。,固有频率是金属棒本身固有的属性,一旦金属棒做好之后,其固有频率也同时确定。不会因外部条件改变而轻易改变。,固有频率与共振频率的区别和联系:,共振频率是指当驱动力振动频率非常接近系统的固有频率时,系统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时的振动频率。,(如何测量 f 成为实验的关键),(为什么不是两者相等时达到振幅最大,是因为现实情况不可能是无阻尼的自由振动),回主页,联系:,区别:,(其中: ),或,回主页,由公式得知,阻尼越小,共振频率与固有频率之间的将越接近。当阻尼为零时,共振频率刚好和固有频率相等。,但是现实情况是,当支撑点真的指到节点处时,金属棒却无法继续激发测试棒振动,即使

6、能振动亦无法接收到振动信号(即观察不到共振现象),最终也无法得到节点处共振频率 。,振源,接收,当支撑点指在节点位置时,测量得到的共振频率就是我们所要的找的固有频率值。,因为节点处的阻尼为零,无阻尼自由振动的共振频率就是测试棒的固有频率。,回主页,面对理论要求与现实困难的冲突,该如何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近似法和推理法。,近似法:阻尼越小,共振频率与固有频率之间的偏移将越小。虽然阻尼为零的情况在现实不能存在,但尽可能减小阻尼是可以存在的。因此只要实验中找到节点位置,然后在节点附近测量其共振频率即可近似为固有频率。,回主页,推理法:如果在节点附近等间距分别测量不同位置的共振频率,那么这些测得的

7、共振频率将遵循某个规律,然后根据该规律通过作图法获得节点处的共振频率(即固有频率),面对理论要求与现实困难的冲突,该如何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近似法和推理法。,近似法:阻尼越小,共振频率与固有频率之间的偏移将越小。虽然阻尼为零的情况在现实不能存在,但尽可能减小阻尼是可以存在的。因此只要实验中找到节点位置,然后再节点附近测量其共振频率即可近似为固有频率。,回主页,通过以上两种方法测量获得基频固有频率之后,代入到原理公式即可获得杨氏模量。,但是原理公式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l d),在一定条件下(l d),试样振动的固有频率取决于它的几何形状、尺寸、质量以及它的杨氏模量。,现实情况不太可能达到

8、l d 的条件,故对原理公式需要作些适当的修正,即原理公式基础上再乘以一个修正量。,T 的大小由查表获得,本实验统一近似取 T =1.008 。,回主页,1正确连接线路并使处于工作状态。 2正确判断真假共振(是否是测试棒的共振现象) 3分别测量粗铜棒不同刻度处的共振频率。 4根据不同刻度处共振现象和共振频率数据判断节点位置。(排除法) 5用近似法测量该测试棒的固有频率。 (支撑点节点附近重复测量6次,注意每测1次转动测试棒1次) 6改变试样,分别测量细铜棒和细钢棒的固有频率。,回主页,实验内容,1因换能器为厚度约为0.10.3mm的压电 晶体,用胶粘在0.1mm左右的黄铜片上构成,故极 其脆弱,放置测试棒时一定要轻拿轻放,不能用力, 也不能敲打。 2调节支撑点保证测试棒在竖直方向上振动。 3信号源换能器(放大器)示波器均应共“地”。,回主页,注意事项,1因为多次测量频率值,故计算A类不确定度。因为仪器本身有系统误差,故计算B类不确定度。 2正确表示固有频率值。 3因为l,d,m,f都有误差,故计算E的间接误差。 4正确表示杨氏模量值,回主页,数据处理,1讨论测量时为何将支撑点放在测试棒的节点附近? 2讨论如何判断是否是铜棒发生了共振?,回主页,课后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