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天津科技大学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150522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4.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墨-天津科技大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油墨-天津科技大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油墨-天津科技大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油墨-天津科技大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油墨-天津科技大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墨-天津科技大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墨-天津科技大学课件(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篇 油墨,第八章 绪论,一、油墨发展简史及现状 二、油墨组成与分类,主剂颜料 连结料 油墨 流动性调整剂 助剂 干燥性调整剂 色调调整剂,第九章颜料,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无机颜料 第三节 有机颜料 第四节 特殊颜料 第五节 填充料,第一节 概述,一、颜料的分类 1按化合物特性分类 无机颜料 有机颜料 2按色彩特性分类 彩色颜料 消色颜料,二、颜料的理化性能 1颜料的分散度 2着色力 3遮盖力 4吸油量 5密度 6耐抗性,一、白色颜料 1钛白 2锌钡白 ZnS.BaSO4 二、黑色颜料 1炭黑的性质 (1)粒径及聚集体结构 (2)表面性质 2应用,第二节 无机颜料,三、彩色颜料 1黄色铅铬

2、黄 PbCrO4 PbSO4 PbO 2蓝色铁蓝 KFe.Fe(CN)6. H2O,第二节 无机颜料,一、结构特点及分类 二、有机颜料的应用 1汉沙黄,第三节 有机颜料,2联苯胺黄 3洋红6B,4立索尔红 5金光红C,6耐晒桃红色淀 7酸性湖蓝色淀,8酞菁蓝,9射光蓝浆,10还原颜料硫靛红,第四节 特殊颜料 一、金属颜料 1铝粉 2铜粉 二、发光颜料 1夜光颜料 2萤光颜料,第五节 填充料 一、填充料的作用与用途 二、填充料的种类及品种 1碳酸钙 2硫酸钡 3氢氧化铝 4铝钡白 5高岭土,第十章 连结料与助剂,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连结料组分的性能与结构 第三节 常用连结料,第一节 概述,一、

3、连结料的用途和类型 二、连结料组分的理化指标 1酸值 2碘值 3软化点 4脂族烃溶解性,一、植物油 1组成与结构 2油墨中常用的植物油 二、矿物油 1汽油 2高沸点煤油油墨油 3机械油,第二节 连结料组分的性能与结构,三、有机溶剂 1油墨对有机溶剂的基本要求 (1)溶剂的溶解度参数 (2)挥发能力 (3)安全及环境保护问题 2油墨中常有的有机溶剂 芳香烃、醇类、酮类和脂类,第二节 连结料组分的性能与结构,四、蜡 1蜡在油墨中的应用 2蜡的类别及品种,第二节 连结料组分的性能与结构,五、树脂 1松香及其衍生物 2天然沥青与石油沥青 3改性酚醛树脂 4改性醇酸树脂 5聚酰胺树脂 6丙烯酸树脂 7其

4、它树脂,第二节 连结料组分的性能与结构,一、干性油型连结料 1聚合油 2氧化油 二、松香油和沥青油 1松香油 2沥青油 三、树脂型连结料 1树脂型连接料性质 2各组分在油墨连结料中的功能 3连结料液相结构,第三节 常用连结料,四、溶剂型连结料 1有机溶剂为基质的连结料 2水基连结料 五、反应型连结料,第三节 常用连结料,一、干燥性调整剂 1干燥促进剂 作用:1)缩短诱导期 2)促进游离基生成 2、防干剂如:对苯二酚、临苯二酚,第四节 辅助剂,二、流动性调整剂 1撤粘剂 要作成:铝盐、亚麻油、低黏度醇酸树脂、石蜡油 2稀释剂 3增稠剂,第四节 辅助剂,三、色调调整剂 1冲淡剂 2提色剂 四、其它

5、辅助剂 1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 2消泡剂和防针孔剂 3反胶化剂,第四节 辅助剂,第十一章 油墨的结构及油墨制造,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油墨的固液结构及稳定性 第三节 油墨的制造工艺,第一节 概述,一、决定油墨品质的因素 1)原材料的选择 2)原材料的结合,二、油墨的结构,油墨系统中存在着以下几种平衡关系: (1)介质材料间的相互作用,及液-液关系 (2)颜料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固-固关系 (3)介质材料与颜料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即固-液关系,第二节 油墨的固液结构及稳定性 一、颜料颗粒的表面特性 二、颜料与连结料的结合 浸湿过程的自由能变化为:,(1)亲水性颜料与亲水性连结料之间具有很强 的极性

6、力而相互作用。 (2)亲油性颜料与亲油性连结料共同具有较低 的表面活性,极性力很弱。 (3)亲油性颜料与亲水性连结料或亲水性颜料 与亲油性连结料形成高能界面。,三、分散体系的稳定性,1表面活性剂在颗粒表面的吸附 2提高连结料的润湿能力,四、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第三节 油墨的制造工艺 一、浆状油墨的制备 1浆状印刷油墨的分散工艺 2搅拌设备 3三辊轧墨机和分散作用机理 4挤水法与捏合机 5调整与装桶,三辊轧墨机,二、液状油墨的制备 1、液状印刷油墨的制造工艺 2、卧式球磨机与立式球磨机 3、砂磨机,第十二章 油墨的干燥性质,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油墨的附着 第三节 油墨的渗透干燥 第四节 油墨

7、的挥发干燥 第五节 油墨的氧化结膜干燥 第六节 紫外线干燥,第十二章 油墨的干燥性质,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油墨的附着 1润湿 杨氏方程:,杨氏润湿方程是气、液、固三相交界处三个界面张力平衡的结果: (1) , ,则 固体不能被液体润湿。 (2) , ,则 固体能被液体润湿。 (3)用同一种液体来润湿两种表面自由能不同的固体表面时,高能表面比低能表面容易被润湿。,杨氏润湿方程,2二次结合力 油墨与承印物的两相分子间,若具有较强的异性极性时,会产生牵引力,叫二次结合力 。,第二节 油墨的附着,第三节 油墨的渗透干燥 一、渗透干燥型油墨的干燥过程和机理 二、影响油墨渗透干燥的因素 1渗透深度 加压

8、渗透:是短暂时间内的急剧变化过程 自由渗透:是较长时间内的缓慢变化过程 奥尔森公式: 渥斯宾公式:,2纸张毛细管孔径大小、分布和颜料离子 大小、分布的关系,二、影响油墨渗透干燥的因素,第四节 油墨的挥发干燥 一、挥发干燥型油墨的干燥过程和机理 二、影响油墨挥发干燥的因素 1溶剂的挥发干燥 用每分钟内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溶剂挥发的毫克数来表示,即用来表示。单一溶剂的挥发速率计算公式:,2树脂对溶剂挥发的影响 树脂溶解于溶剂之中,树脂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 存在作用力,使溶剂分子逃逸的能力降低,挥发 速率减慢。 3颜料对溶剂挥发的影响 颜料密度小,溶剂挥发速率低 颜料颗粒小,溶剂挥发速率低,二、影响油墨挥

9、发干燥的因素,第五节 油墨的氧化结膜干燥 一、氧化结膜干燥的过程及机理 二、影响氧化结膜干燥的因素 1干燥剂的影响 2颜料的影响 促进干燥:铁蓝、铬黄 延缓干燥:碳黑 3温、湿度的影响 温度每升高10oC,干燥速度提高1倍。,4纸张的影响 pH值越小,干燥越慢。 5润版液的影响 酸性润版液形成的油包水乳化油墨会对油墨对墨膜的干燥产生阻滞作用。,二、影响氧化结膜干燥的因素,第六节 紫外线干燥 紫外线干燥油墨简称UV油墨,其主要组成有光聚合活性预聚物、活性助剂、光敏溶剂及光聚合引发剂。,第七节 油墨干燥的测定,第十三章 油墨的光学性质、耐抗性及细度,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膜层的光泽 第三节 膜层的

10、透明度(遮盖力) 第四节 膜层的颜色 第五节 油墨的细度及测定 第六节 油墨膜层的耐抗性,第十三章 油墨的光学性质、耐抗性及细度,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膜层的光泽 反射的光线分为: 镜面反射、漫反射,第三节 膜层的透明度(遮盖力),一、透明度(遮盖力) 影响油墨透明性的因素: (1)颜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及结晶构造 (2)颜料颗粒。颗粒越小,遮盖力越强 (3)油墨中颜料的含量 (4)与颜料及连结料折光率的差别有关,二、检验方法 刮样对比法,第三节 膜层的透明度(遮盖力),第四节 膜层的颜色 一、油墨颜色的评价指标 1色强度 用彩色密度计三色滤色片测得的3个密度值中最高的一个表示该油墨的色强度。 2

11、色相误差 以油墨色相反射区域密度差与吸收区域密度差之比来表示。,3灰度及饱和度 油墨色相不应吸收区域最小密度与应吸收区域的最大密度之比表示油墨的灰度。 饱和度是指油墨的纯度。,一、油墨颜色的评价指标,4色效率 是指一个颜色对光的正确吸收与不正确吸收的百分比。,一、油墨颜色的评价指标,二、色轮图,三原色 油墨的色域,第五节 油墨的细度及测定 第六节 油墨膜层的耐抗性 一、耐光性 二、耐热性 三、耐酸、碱、水和溶剂性能 1浸泡法 2滤纸渗透法,第十三章 油墨的光学性质、耐抗性及细度,第十四章 油墨的流变特性与印刷适性,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油墨的粘滞变形 第三节 油墨的粘弹特性,第十四章 油墨的流

12、变特性与印刷适性,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油墨的粘滞变形 一、油墨的粘度与粘滞流动 1粘度和屈服值 (1)油墨流动及黏度 (2)屈服值 指使油墨产生变形所需要的最小的剪切应力,2流变曲线 (1)假塑性流体 (2)宾哈姆流体,一、油墨的粘度与粘滞流动,1毛细管式粘度仪,二、粘度和屈服值的测定,2小孔式粘度仪,涂4粘度计,二、粘度和屈服值的测定,3旋转粘度仪,二、粘度和屈服值的测定,4旋转锥板粘度计 5拉雷粘度计,二、粘度和屈服值的测定,1触变性的表现及定义 2触变性产生的机理 3油墨流变曲线得滞后现象 4触变性的测量方法,三、应力作用时间与粘滞流动触变性,四、温度与油墨的粘滞变形粘温曲线 1油墨粘温特性方程 dD = 0 2粘温特性参数,第三节 油墨的粘弹特性 一、油墨的粘弹性模型 二、油墨的粘着性和拉丝性,三、油墨粘着性和拉丝性的测定 1油墨粘着性的测定 2油墨拉丝性的测定,墨膜的破裂,四、油墨的流动性 1流动性 影响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油墨的粘性、屈服值、触变性。 2流平性 流平现象:是在油墨自身的重力和分子作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现象,是油墨在低切应力和低切变速率下发生的流变特性。 3下墨性 是油墨在印刷机墨斗里能不断下墨的性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