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二碳和碳的氧化物试卷部分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150075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二碳和碳的氧化物试卷部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河南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二碳和碳的氧化物试卷部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河南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二碳和碳的氧化物试卷部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河南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二碳和碳的氧化物试卷部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河南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二碳和碳的氧化物试卷部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二碳和碳的氧化物试卷部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二碳和碳的氧化物试卷部分课件(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化学 (河南专用),A组20142018年河南中考题组,五年中考,1.(2018河南,24,3分)下图装置可以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的气体生成物。已知由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得到的CO中混有杂质CO2和H2O。 (1)写出B装置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环保角度考虑,请写出一种尾气处理方法。 (3)若没有A装置,则该实验不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请说明原因。,答案(1)Fe2O3+3CO 2Fe+3CO2(1分) (2)将尾气点燃(或进行收集等)。(1分) (3)因为A装置能吸收CO2,若没有A装置,则杂质中的CO2也能使Ca(OH)2溶液变浑

2、浊,对检验气体生成物造成干扰。(1分),解析(1)B装置中发生的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 3CO2;(2)尾气可以点燃或用气囊收集起来集中处理;(3)A装置能够吸收水和二氧化碳,若没有 A装置,则通入玻璃管的气体中含有的杂质二氧化碳也会使Ca(OH)2溶液变浑浊,会对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不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思路点拨A装置是U形管,其中足量的碱石灰既可吸收二氧化碳,也可以吸收水。要验证B装置中是否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进入B装置的气体中一定不能含有二氧化碳,否则会对后续验证产生干扰。,2.(2017河南,25节选,6分)化学是以实验

3、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写出一个双球管中可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实验室可利用下图实验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CO,然后用CO还原Fe2O3并检验气体产物。已知CO发生装置中的反应为:H2C2O4 H2O+CO2+CO。,A装置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要达到实验目的,装置中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接、接、接、接。 从环保角度考虑,还需对以上装置进行改进,请简述改进措施。,答案(1)CaCO

4、3+2HCl CaCl2+H2O+CO2或2H2O2 2H2O+O2(1分)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分) (2)溶液变浑浊。(1分) Fe2O3+3CO 2Fe+3CO2(1分) hgefc(或d)d(或c)b(1分) 将尾气点燃或进行收集等,防止CO污染空气。(1分),解析(1)双球管中分别装有石灰石、二氧化锰,当滴管中的液体滴下时,分别产生二氧化碳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标注反应条件、气体符号并配平;挤压右滴管后,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可产生氧气,燃烧管内有白磷和红磷,微热燃烧管后,白磷达到着火点而燃烧,红磷未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2)CO还原Fe2O3生成CO2,因此A装置中观察到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B装置中发生的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注意标注反应条件和配平;本实验 的目的是制取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并检验CO还原Fe2O3的气体产物,因此要先通过D装置除去二氧化碳,然后通过C装置除去水蒸气,接着通入B装置还原氧化铁,最后通入A装置检验气体产物,并且洗气及检验气体产物时,气体要“长进短出”,因此装置中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接h、g接e、f接c(或d)、d(或c)接b;题给装置中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可在装置末把尾气点燃或收集起来。,易错警示导管接

6、口的连接顺序易错,要理解制取的一氧化碳中含有杂质气体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净化时要先除杂后干燥。,B组2014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考点一碳及碳的氧化物,1.(2018广东广州,6,2分)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B.都是黑色固体 C.都能导电 D.硬度都很大,答案A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是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故A正确;石墨是深灰色固体,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故B错误;石墨能导电,金刚石不能导电,故C错误;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石墨质软,故D错误。,2.(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1,2分)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

7、.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 C.用活性炭作饮水机的净水剂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答案BA项,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与化学性质无关;B项,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使书写的档案文件保存较长时间;C项,用活性炭作饮水机的净水剂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与化学性质无关;D项,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是因为铅笔芯粉末中所含的石墨具有润滑作用,与化学性质无关。,3.(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5,2分)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通常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乙易

8、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丙能产生温室效应 B.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 D.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答案C乙为气体,且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所以乙为CO;乙可由固态单质甲生成,所以甲为碳;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所以丙为CO2。CO2能产生温室效应,故A正确;三个转化的反应中,相同的反应物为碳,故B正确;的转化也可以通过CO与氧化铁的反应来实现,故C不正确;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故D正确。,4.(2018陕西A,13,2分)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9、 2C+O2 2COC+O2 CO22CO+O2 2CO2 A.反应物相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不同 B.碳、一氧化碳和天然气一样都可用作燃料 C.上述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D.CCOCO2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O2反应来实现,答案D碳在氧气中燃烧,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A正确。碳、一氧化碳和天然气都具有可燃性且燃烧可放出大量的热,都可以作燃料,B正确。题给反应都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特点是“多变一”,都属于化合反应,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C正确。CO还原氧化铜或氧化铁会生成二氧化碳,D错误。,5.(2018山东潍坊A,15,2分)如图是自然界

10、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答案A图一中的转化1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 H2CO3,不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故 A错误;图二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故B正确;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故C正确;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D正确。,6.(2017福建,7,

11、3分)十八世纪,拉瓦锡用放大镜聚集日光使玻璃罩内的金刚石燃烧,得到二氧化碳。坦南特进一步研究确认金刚石仅由碳元素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属于有机物 B.金刚石燃烧过程放出热量 C.金刚石具有可燃性 D.聚集日光使温度达到金刚石的着火点,答案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A说法错误;金刚石燃烧放出热量,B说法正确;金刚石是碳的单质,具有可燃性,C说法正确;聚集日光可使金刚石燃烧,说明温度达到了金刚石的着火点,D说法正确。,7.(2017湖南长沙,8,3分)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

12、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硬度最大的物质,答案D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故A正确;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B正确;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C正确;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但石墨是硬度很小的物质,故D错误。,8.(2017湖北武汉,6,3分)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

13、,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答案D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A说法错误;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都由+2价变为0价,B说法错误;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黑色粉末变成红色,C说法错误;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D说法正确。,9.(2016陕西,11,2分)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性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关于CO2 和CO的各项对比,有错误的是(),答案C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C错误。,10.(2015北京,18,1分)如图所示实验中,、为用紫色石 蕊

14、溶液润湿的棉球,、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 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 是() A.变红,不变红 B.变红,不变红 C.、变红,、不变红 D.比先变红,、不变红,答案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本身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故、变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故、不变红;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比先变红,因此正确答案为D。,11.(2018浙江杭州,24,4分)CO2的转化和利用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2016年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呼吸CO2”的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吸

15、收CO2”,充电时该电池“放出CO2”。放电时,金属钠和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非金属单质和一种常见的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018年5月,某杂志介绍了我国的一项研究成果:在一种新催化剂作用下可实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相关反应如图所示,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答案(1)4Na+3CO2 2Na2CO3+C(2)13,解析(1)由题意可知,金属钠和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非金属单质和一种常见的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常见的盐是碳酸钠,非金属单质应是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a+3CO2 2Na2CO3+C; (2)由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

16、的化学方程式是CO2+3H2 CH3OH+H2O,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即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思路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得出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之比。,12.(2017湖南长沙,47,12分)某同学为了探究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的成分,提出了如下猜想: a.可能是二氧化碳; b.可能是一氧化碳。 并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 .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 .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为一氧化碳。 请你分析并回答:,(1)该同学的猜想是否严谨?请你说明理由。 ; 。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1)中你的理由。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 (3)该实验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 (4)反应结束时,停止实验的操作步骤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