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涿鹿中学11―12届高三语文 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149972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5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涿鹿中学11―12届高三语文 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河北省涿鹿中学11―12届高三语文 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河北省涿鹿中学11―12届高三语文 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河北省涿鹿中学11―12届高三语文 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河北省涿鹿中学11―12届高三语文 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涿鹿中学11―12届高三语文 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涿鹿中学11―12届高三语文 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答案】(1)傍晚 西风 (2)拟人。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

2、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例题引路,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衬托、用典、设问、反问),古典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描写(白描渲染,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细节)、议论、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借古讽今(用典)、虚实相生、先抑后扬、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结构形式:常见的术语有首尾照应、呼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浑然天成、卒章显志,过渡、做铺垫、埋伏笔等。,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

3、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古典诗歌表达技巧,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

4、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修辞方法,隐语(谐音)、双关,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表面写自然之春天,实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5、。,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主人下马客在船,理解: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理解: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理解:主人和客人都下马,主人和客人都在船,互文,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运用借代手法,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色“红”代替红花。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

6、的青春易逝。,借代,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比,A、正衬 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的地位正衬。,衬托,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B、反衬 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用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1、三四句

8、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灵性,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课堂示例,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 。,课堂示例,3、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 飞流直下三千尺 。 千古长如白练飞。,1、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2、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课堂示例,1、白描,

9、田家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方法。,表达方式,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雨的连绵。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正面着意描写。,2、渲染,3、动静,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

10、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采用了静景(前两句)动景(后两句)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4、细节描写,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5、正面描写与

11、侧面描写相结合,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6、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

12、。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

13、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三四句“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联想和想象,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1)直接抒情:直

14、抒胸臆,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之士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表现手法,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功业难就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表现手法)、借古喻今,绝句二

15、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 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借景抒情,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借景抒情,衬托自己浓浓的乡思情!,借景抒情,画菊 郑思肖(宋末诗人)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托菊表达

16、了诗人宁死不屈,坚守民族大义的高尚气节。,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緌:蝉喙),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托物言志,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托物言志,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区别,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