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1届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语文试题(解析版)04

上传人:cbx****17 文档编号:146144667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4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21届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语文试题(解析版)04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2021届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语文试题(解析版)04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2021届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语文试题(解析版)04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21届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语文试题(解析版)0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21届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语文试题(解析版)04(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 语 文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本大题 11 小题,共 3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慢延 B消声匿迹 C盘桓 D制出心裁 解析:A 项,蔓延;B 项,销声匿迹;D 项,自出心裁。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黄海候鸟栖息地是全球鸟类迁徙 (x)的重要驿站之一。 B走进这方土地就能感受到这里所洋溢 (sh)的和谐与温暖。 C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 (min)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 了。 D 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 狐仙姑深夜的谰 (ln)语,

2、 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解析:溢应读 y。 答案:B 3下面语段中,填入“( )”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孩子不怕热, 总是三五成群, 在打麦场上追逐嬉戏, 还脱下鞋子, 抛上天空兜蝙蝠, 一面口中还高唱着当地的一首童谣: “蝙蝠早来,给你草鞋;蝙蝠迟来,给你皮鞋( )果 然,蝙蝠一见到抛上去的鞋子,立即争相往鞋窝里钻。 A句号 后双引号 B后双引号 C省略号 后双引号 D逗号 后双引号 答案: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梅花傲雪绽放,它的孤高让世人_;雄鹰搏击蓝天,它的价值得以完美展现;陶 潜弃官采菊,种豆南山,他的形象光彩夺目;邓稼先毅然回国,功成“两

3、弹” ,他的伟绩 _。 _人生的长度无法由人做主, 但是人生的厚度可以因找准自己的位置而增 加。 A神往 家喻户晓 虽然 B艳羡 举世瞩目 虽然 C艳羡 家喻户晓 即使 D神往 举世瞩目 即使 解析: “神往”指心里向往,宾语通常是某些地方或境界; “艳羡”指十分羡慕。与“它 的孤高”搭配, “艳羡”更恰当。 “家喻户晓”指每家每户都知道,一般指人; “举世瞩目” 形容影响很大,一般指功绩。根据语境应选“举世瞩目” 。最后两个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 应选“虽然” 。故选 B 项。 答案:B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要我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就一定创造出前无古人 的奇迹

4、。 B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 ,他是个骗子。 D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 ,认为这无关大局。 解析:B 项, “今非昔比”指今天与过去不能相比。形容变化巨大。这里应用“今不如 昔” 。C 项, “果不其然”指果然,强调不出所料。此处句子前后表意相反,使用不当。D 项, 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此处望文生义。 答案:A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 B韩俄

5、首脑会谈的结果显示,双方并未缩小在“萨德”问题上的意见差异。 C家长的“包办”补课欲望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不只 引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而是使孩子厌学。 D我们敦促七国集团各成员国保持在有关领土争议问题上不持立场的承诺,充分尊重 本地区国家的努力,停止一切不负责任的言行。 解析:A 项,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应删去“看能否” 。C 项,搭配不当,关联词“不 只”与“而是”不搭配,应把“而是”改为“而且” 。D 项,搭配不当, “保持”与“承诺” 不搭配, “保持”应改为“恪守” 。 答案:B 7对下列句子所运用修辞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

6、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义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A拟人 比喻 反语 B借代 夸张 反语 C借代 比喻 引用 D拟人 夸张 引用 解析:中“哺育”一词,将黄河拟人化,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子将“有的人”比 作是“野草” ,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正义君子”指的是国民党的御用文人,此处 是反语,所以运用的是反语的修辞手法。 答案:A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瓦尔登湖“波平如镜” ,_,_,或许,一只燕子飞掠在水面上,低得碰 到了湖水。_,_,_。 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

7、毛 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隔开了同等 的距离,分散在全部的湖面 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 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 三四英尺的圆弧来 它跃起时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备填句中的“或许” , 与原文中的“或许”可以构成并列结构,由此能判断出第二空应填。填在第一空的,只能 是或,但句讲的是远处的情景,与语境不协调,所以第一空应填。后三空谈论的是 同一个话题。显然,第句承接前面的两个“或许”所描写的两种景致,故放在第三空最 为合适。两句是对句的具体描绘,句的“跃起”衔接句的“空中” ,句承接前 文具体

8、描绘“圆弧”和“闪光” 。 答案:C 9下面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表达都不得体的一组是( ) 欢迎同学们莅临这次捐助贫困地区的活动, 这次活动是应学校团委的倡议组织发动 的,我们的大力相助一定会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燃眉之急,我相信大家都不是吝啬鬼,请 到会的同学献出自己的爱心,务必捐款捐物。 A B C D 解析:本题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 “莅临”用于领导、上级或重要人物,改为“光 临”或“参与” ; “都不是吝啬鬼”过分口语化,改为“一定会慷慨解囊” ; “务必”语气生硬, 改为“积极” 。 答案: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1 题。 长城几乎每一块砖上都刻有诸如 “到此一游” 的文字, 故

9、宫里的铜缸上被刻 “到此一游” , 美国自由女神像脚下也有中文“到此一游”请你写一个告示,让游客不要在文物上乱写 乱画,破坏文物。 10下列告示,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文物上乱写乱画被发现了是要被罚款的。 B你写的字那么丑就不要丢人现眼了。 C每个地方都是“到此一游” ,一点创意都没有。 D文明旅游,保护文物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答案:D 11 在上题的告示中, 选择不恰当的一项, 把序号填入答题卡上, 分析其不恰当的原因。 ( )不恰当的原因:_ 答案:A 原因:容易让人误会“如果不被人发现就可以乱写乱画” 。 B 原因:容易让人误会“如果字写得好看就可以乱写乱画” 。 C 原因:容易

10、让人误会“只要写得有创意就可以在文物上乱写乱画” 。 二、本大题 6 小题,共 3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 1215 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 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 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11、。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 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 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B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C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D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解析:停顿是: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答案:B 1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名 之者谁

12、遂书以名 其亭焉 B望之 蔚然而深秀者 修之 来此 C山水之乐 乐 其地僻而事简 D山 行六七里 山 之僧智仙也 解析:A 项,两个“名” :动词,命名、取名。B 项,第一个“之” :助词,无实意;第 二个“之”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 项,第一个“乐” :名词,乐趣;第二个 “乐” :动词,喜欢。D 项,第一个“山”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第二个“山” :名词, 山上。 答案:A 14下面有关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甲乙两文都分别交待了“醉翁亭” “丰乐亭”得名的原因。 B选段中的乙文对四季景物进行了描写,甲文则侧重于由远及近的描绘。 C甲

13、乙两文最大特点是借写景抒情,情景交融,从中流淌出作者丰富的情感。 D甲乙两文所表达的主题不同,甲文主要表达饮酒之乐,乙文主要表达丰年之乐。 解析:错在“甲文主要表达饮酒之乐” ,甲文主要表达与民同乐。 答案:D 1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译文:_ _ (2)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译文:_ _ 答案:(1)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2)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盛世。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617 题。 陇西行 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

14、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 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陕西北部。春闺:一作“深闺” ,这里指战死者的 妻子。 16诗中的“丧”字用得好,说说它有何表达效果。(4 分) 答:_ _ 答案: “丧”字,照应前面的“誓扫” “不顾” ,是全部死亡的意思,足见战斗的激烈与 伤亡的惨重,同时也表现了唐军将士的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 17诗的最后两句构思或写法新奇,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 分) 答:_ _ 答案:用“可怜”承接上句,道出悲凉的情感;用“犹是”荡开一笔,另辟新境,表 达出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可谓构思之新奇。把“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 里人”联系起来对照描写,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虚实相生,用意工妙,写法新奇。 用对比手法,战死的丈夫与不知情的妻子形成对比,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 急盼丈夫归来团聚,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