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课程游戏化[参考]

上传人:x****育 文档编号:146142404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理解课程游戏化[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怎样理解课程游戏化[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怎样理解课程游戏化[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怎样理解课程游戏化[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怎样理解课程游戏化[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理解课程游戏化[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理解课程游戏化[参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理解课程游戏化?课程游戏化的实质及主要内容是什么?记者采访了南京师 范大学教授虞永平,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观点。 “ 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 记者记者:我们常说好课程就像是幼儿园的“健康心脏”,近年来,不少地区进行了幼儿 园课程改革探索,比如江苏推行的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您是如何理解课程游戏 化这一概念的? 虞永平虞永平: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水平,进而提升教育质量,是当 前学前教育面临的最根本任务之一。 我一直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其最核心的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 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

2、 那么,什么是课程游戏化?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 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应该对课程游戏化 作出一个回答。通俗地说,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 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 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的 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 记者记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课程 游戏化是对纲要要求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吗? 1 /

3、5 Remove Demo Watermark from 虞永平虞永平:我认为,两者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已提出了 “游戏是基本活动”的问题。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我认为 基本活动内涵有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是自由的、自主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是自由的、自主 的、创造的、愉悦的。的、创造的、愉悦的。这不是个别环节要做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 戏精神。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不能被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不能被“教学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 替代。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

4、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替代。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 “ 不是把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不是把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 记者记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会让人产生一些不同 的想法,比如课程游戏化是不是意味着把课程都变成游戏? 虞永平虞永平: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实践 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也是切入点之一。 课程实施的途径有很多,所谓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实施途径,不 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课程游戏化是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课程游戏化是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 又把游戏的

5、理念、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其中包括一日生活、区域又把游戏的理念、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其中包括一日生活、区域 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也就是说,专门的游戏活动时间要确保,使幼儿每天有 自选活动的机会,自由游戏时间有保证。 课程游戏化追求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儿童,更生动、丰富、有趣。游戏为 何适合儿童?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游戏的,儿童的心灵有游戏的种子。因此,幼儿因此,幼儿 园活动室中的环境、材料应是丰富多样的,课程应能够吸引孩子专注地投入活动,园活动室中的环境、材料应是丰富多样的,课程应能够吸引孩子专注地投入活动, 激发和提升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

6、,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新的经验。激发和提升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新的经验。 2 / 5 记者记者:在教育理念上,应该说很多幼儿园都是重视游戏的,但往往在教学活动中 表现出高控制、过分干预,您觉得把游戏精神落到实处,应该注意什么? 虞永平虞永平:我认为,幼儿园要形成这样一种课程文化:一是鼓励游戏,幼儿游戏不一是鼓励游戏,幼儿游戏不 是幼稚的,有很多让人惊奇和值得深思的地方,需要我们去欣赏;二是服务游戏,是幼稚的,有很多让人惊奇和值得深思的地方,需要我们去欣赏;二是服务游戏, 要努力为幼儿提供游戏环境、材料;三是学会观察游戏,看懂儿童游戏中的举手要努力为幼儿提供游戏环境、材料

7、;三是学会观察游戏,看懂儿童游戏中的举手 投足、情真意切和创新应变;四是合理指导游戏。投足、情真意切和创新应变;四是合理指导游戏。游戏不是教学,不需要教师去 “导演”和指挥,但面对幼儿的诉求和疑问,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回应。为何要提合 理指导游戏?因为教师指导过头了,就成了“导演”,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和创造 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应该融入课程文化,形成习惯。 我希望幼儿园的学习最终能有趣、有效一点。有趣的学习,就要求我们尊重儿童有趣的学习,就要求我们尊重儿童 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去研究儿童,努力使幼儿园的活动游戏化、趣味化。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去研究儿童,努力使幼儿园的活动

8、游戏化、趣味化。 有效的学习,意味着孩子获得新经验,这就要让幼儿面临问题和挑战。有效的学习,意味着孩子获得新经验,这就要让幼儿面临问题和挑战。有些幼儿 园区域活动数量惊人,但是幼儿玩一会儿就走了,其根源在于教师,教师需要深 入反思自己做得是否到位、是否越位,是否适合幼儿的需要,是否贴近幼儿的心 灵。 “ 教师的专业化是课程推进的关键教师的专业化是课程推进的关键 记者记者:对现有课程进行诊断和提升,应该依据什么来进行?课程游戏化具体实施 过程中,有没有现成的路径可参照? 3 / 5 虞永平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基本思路,首先是领会游戏内涵和精神,应以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总体背景,理解

9、生活、游戏、活动、经验在幼儿园 课程和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改造课程游戏化方案改造课程游戏化方案,基于幼儿园现 行课程方案,通过观察、记录、反思、研训等方式,开展课程方案的游戏化、生 活化、适宜性改造;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适时、动态地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 改造、调整,从室内环境到室外环境,从显性环境到隐性环境,营造课程游戏化 的物化情境;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创建数量适当、种类多样、材料丰富并与幼 儿发展相适宜的可选择的游戏区域,区域活动中,教师注重观察、适当介入、有 效指导,为幼儿主动发展提供条件保障;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建

10、设课程游戏化资源,统筹游戏活动中 的各类实物资源、社会专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形成内容科学、管理有序、应用 有效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库;提高课程游戏化能力提高课程游戏化能力,提升课程活动的规划设计能力、 组织实施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诊断改善能力等,在实践中逐步提升教师队伍的 专业化水平。 记者记者:课程游戏化最终要靠教师来实施,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您认为怎 么解决课程发展需求与教师能力不足的矛盾? 虞永平虞永平:课程游戏化是一个课程建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化是确 保课程游戏化顺利推进的关键。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意识、专业能力直接影响 幼儿园课程的品质,幼儿园课程要远离“小学化”,幼

11、儿园教师必须专业化。 然而,教师的专业化是非常艰巨、长期的过程,要求教师不断反思自我、改变自 我、挑战自我。卡罗尔格斯特维奇在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 4 / 5 一书中指出,“对幼儿园教师来说,转变是艰难的。放弃原有的行为方式、学习新 的知识技能、变化中出现的焦虑、个人时间的耗费、承受新的压力、处理新的关 系等一系列由转变带来的问题,都会影响转变是否能真正实现。为了避免幼儿承 受教育和个人失败的风险,教师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教师拒绝改变就是教师让 幼儿接受风险,就是教师甘于低质量教育”。因此,应营造一种在因此,应营造一种在指南指南指引下,指引下, 教师勇于改变、乐于改变、善于改变的氛

12、围,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和现场指导、项教师勇于改变、乐于改变、善于改变的氛围,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和现场指导、项 目引领,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目引领,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记者记者:怎样评价一所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建设是有实效的? 虞永平虞永平:幼儿园课程要聚焦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儿童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得以调动,儿童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 要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要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 儿的愿望看得见。要真正以经验论水平,以过程论质量,以适宜性论效果,以生儿的愿望看得见。要真正以经验论水平,以过程论质量,以适宜性论效果,以生 活性论专业。活性论专业。切实注重幼儿的经验、生活、活动过程及对幼儿的适宜性。课程游 戏化的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幼儿行为总能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课程游 戏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儿积极投入活动过程并充分探索、交往与表现,是幼儿不断 丰富和发展新经验,而不是要教师写成什么文本。 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