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精气神[整理]

上传人:x****育 文档编号:146142292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理论 精气神[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理论 精气神[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理论 精气神[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医理论 精气神[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理论 精气神[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理论 精气神[整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精气神中医精气神 “精精”是生命物质,是生命物质, “气气”是生命物质的活力,是生命物质的活力, “神神”主要是人体的神经系统。主要是人体的神经系统。 精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既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 脏腑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精的来源有二,一为先天之精。它与生俱来,禀受于先天,为 生命的原物质。二是后天之精,是饮食水谷化生之精微。后天之精可养先天之精,因此, 生命得以成长壮大。可见,后天之精具有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的功能,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 质。 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对生命物质的定义完全可以理解为中医中的“精”。生 命物质的定义是:构成生命机体诸组织,并保证

2、生命旺盛活力的各种物质成分和营养成分。 构成新生婴儿机体的生命物质是先天之精,与遗传基因相关,它由父母所受,与生俱来; 婴儿出生之后,在成长、发育及尔后一生的休养生息中,所需的营养物质,是后天之精。 后天之精各种营养物质,由水谷转化而来,胃、肠是将饮食转化为营养物质的关键脏 器。由胃、肠产生的“精”营养物质,既是生命物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还是生命机 体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所以中医说“精”具有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的功能。没有后天的营 养物质后天之精,对生命机体先天之精的滋养,生命机体就不可能发育成长,故 中医说后天之精养先天之精。中医的物质论“精”,与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 中的“生命物质”,在

3、定义上有了较好的统一。 气 按照中医的定义,“气”包含在“精”的广泛含义之中,因此,中医基础理论认为 “气”亦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与此同时,中医又认为“气”是脏腑组织器官的活动 功能。“气”像“精”一样,也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之气源于父母,名曰元气(原气) 1 / 4 Remove Demo Watermark from ,后天之气得于自然之气与饮食水谷精微之气。气的功能主要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 和气化等作用。 中医对“气”的理解与现代科学物质论认识相去较远。“气”既是物质,就不能是脏 腑的功能,物质与功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从中医理论中“气”与“精”的关系看, 精是气之母,气依

4、托于“精”,有“精”才有“气”。气行畅通,人体健康这层意思表明, “气”应理解为物质“精”的活力。但“精”在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中对应理解 为生命物质,因此“气”在现代科学中应是生命物质的活力。就这一层面理解,气与阳又 有相同的含义。这也正好符合中医的思想体系。中医说,“气”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血液 循环、津液输布均起激发和推动作用,这正是生命物质活力的功能,补气就是补生命物质 的活力。气功中的运气就是通过思维的电磁作用(神经电流)激发经络中生命物质的活力, 使其运行畅通。生命细胞的活力越强,人体的生长发育、血液循环、津液输布自然也强; 生命细胞的活力降低,则“气”的推动力减弱,自然出现脏

5、腑功能降低,人体生长发育迟 缓,血行不畅,水液滞留等多种病理变化。这就是现代科学对“气”的推动作用的理解。 气的推动作用与我们定义的生命驱动力相关。 “气”的温煦作用可以用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去解释。如果“气”被看作生 命物质的活力,与物质的热运动直接相关,而物质的热运动正是人体体温产生的根本原因。 中医所说的“气虚”即是生命物质(细胞)活力降低,从而使热量减少,温煦作用降低, 脏腑功能减弱,血液循环不畅,津液输布与代谢滞缓等表现出来的症状。临床表现为畏寒 喜暖、四肢不温、瘀血、水肿等症状。所以我们说“补气”就是补生命物质的活力,就是 通过药物让生命物质的活力增强。 “气”是生命细胞的活

6、力,“气”盛则是生命细胞活力旺盛。生命细胞活力旺盛,则 防御外邪的能力就强。如果外邪从体表入侵,体表生命细胞活力旺盛,不易受到侵害,则 外邪御于体表,否则外邪就会由体表侵入,并深入到体内,影响体内深层生命细胞的活动 机能。中医常说体内正气与邪气之争,实际上是体内生命细胞保持正常活力与外邪破坏正 常活力之争。人体显然有保持生命细胞正常活力的机能,所以中医认为不管邪气潜于体表 何种部位,总有正气与邪气相争,并战而胜之。让生命物质保持正常活力和相对有序的运 动状态,是人体自身的一种本能。 2 / 4 把生命细胞的活力理解为中医的“气”,“气”的固摄作用也能得到现代科学的解释。 固摄,主要是对血液、津

7、液等的运行、代谢过程的维护调节作用,防止其流失。生命细胞 的活力正常或旺盛,就能使身体各组织代谢机能正常运行,体现整体生命力旺盛。前者是 微观机制,后者是宏观表现,微观与宏观统一。把生命物质的活力理解为“气”,气的气 化作用可以得到合理解释。所谓“气化”即生命物质活力的转化。人体代谢过程旺盛,则 生命物质间运动的转换也就正常,从而保证了生命物质运动的活力,保证了人体的健康。 中医对精、气、津液、血四者的关系,可以用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加以说明。 精化气精是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里的生命物质,气则是该理论中生命物 质(细胞等)的活力,生命物质的活力由生命物质的运动状态来体现,所以说精化

8、气,没 有精就没有气。气生精生命物质(细胞等)的活力反过来又可帮助人体对生命物质的 摄取和生成代谢。如果生命物质的活力不足,生命机体各脏腑器官活力不够,显然有碍于 人体对生命物质的摄取和生成,所以有气生精。 气生津、行津、摄津津本来就是精的一部分,津也是由生命物质构成。气生津与 气生精的现代解释相同。气行津是说,生命细胞的活力能帮助津液运行。活力不足,津液 的运行自然不足。或反过来说,津液运行不畅是生命细胞活力不够的表现,因此也可以说 津载气。也就是说津液运行本身就体现了人体细胞的活力。 血为气母,气为血帅与精气关系的理解相同。因为从广义看,血本来就包含在精之中。 血作为由生命物质构成的细胞,

9、没有血细胞,哪有血细胞的活力?所以血为气之母。没有血 细胞的活力,也就没有生命物质的活力,血细胞的活力旺盛,又可引导血行畅通,因此气 为血之帅。 总之,中医精、气、血、津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做出 相应的解释。 神 3 / 4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神是脑物质细微精深的结构和脑的功能活动。狭义的神为心神, 藏于心;广义的神,藏于脑。广义的神既包括心神,还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 等内容。脑神是各神之首,精神、意识、思维、知觉都是在脑神的作用下产生的;心神、 肝魂、肺魄、肾志、脾意亦在脑神的作用下,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关节的活动,皮肤的 感觉,眼、耳、鼻、舌的作用同样都

10、离不开脑神。 中医认为“神”可以调节人体形体的动与静,精神的兴奋与抑制,情绪的喜、怒、哀、 乐、爱、恶,个性的刚与柔、静与噪,身体的屈与伸等等。这是“神”的调节与控制功能。 中医还认为神可调节阴阳,而阴、阳在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中,被看做是生命物 质运动对最佳有序状态的偏离。调节阴阳,即调节生命物质运动对最佳有序状态的偏离。 气功中的“调神”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让生命物质运动处于最佳自稳态,保证身 体健康。所以气功家认为养神才能养形,调神是练功的核心。 关于神的物质结构,中医传统基础理论认为,脑神的物质基础是“精”。“精”是我 们定义的生命物质,而生命物质当然包括构成神经细胞的各种

11、物质与营养成分,故脑神的 物质基础是精。传统中医还认为,“神由先天之精生成,当胚胎形成之际,脑髓随之生成, 生命之神即已产生和存在。”这正是脑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医认为,形体生成之 后,神赖后天水谷精微营养而成长,神的生长发育源于后天水谷精微。中医是通过宏观整 体观察并在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理论,缺乏解剖学的依据是中医的一个特点。中医现代 化的任务之一,就是把缺少现代科学与现代生理解剖学依据的模糊论述,从运动观视角, 用现代科学知识调整过来。在比较研究中,中医“神”的构成和功能显然与现代医学中的 “神经”系统有本质内在联系,或者说中医的“神”主要是现代医学中的“神经系统”。 中医有时也把“神”理解为“精神状态”。因为它与生命的活力有关,因此可归结为“气” 的范畴。中医的气与神就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 精、气、神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前面对精、气、神的现代科学剖析只是 引玉之砖,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更进一步的分析与推敲,尤其是与基因遗传物质相联系,还 会有更广阔的认识天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精、气、神的现代科学的基本界定。 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