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治疗口腔炎[学习]

上传人:x****育 文档编号:146142212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8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辩证治疗口腔炎[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辩证治疗口腔炎[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辩证治疗口腔炎[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辩证治疗口腔炎[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辩证治疗口腔炎[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辩证治疗口腔炎[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辩证治疗口腔炎[学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辩证治疗口腔炎中医辩证治疗口腔炎 1风热袭表风热袭表 主症:唇舌、两颊部出现红疹,有时迅速演变成疱疹,逐步形成溃疡,红 肿、疼痛、流涎。 次症:常伴发热,或恶寒,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脉浮数。 理化检查:患儿血象或正常或升高;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可明确致病菌。 辨证要点:风热外袭,口疮初起,起病急,病情较轻,口疮红肿,可见溃 疡形成,但无溃烂融合成片,且全身热毒不盛,均提示为风热之邪外束肌表所 致。 治疗原则:疏风清热。 方药运用: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竹叶、牛蒡子、板蓝根、薄荷、 甘草梢。发热重者加柴胡;小便黄赤者加通草、车前草;口干欲饮者加芦根、 天花粉。咽痛者加射干、虎杖。 2脾胃积

2、热脾胃积热 主症:口腔溃疡较多,或满口糜烂,周围红赤,疼痛拒食,多啼烦躁。 次症:牙龈红肿,口臭涎多,或发热面红,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 苔黄或黄腻,指纹紫滞。 理化检查:患儿血象或正常或升高;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可明确致病菌。 辨证要点:过饮过食肥甘厚味,致脾胃内伤,食积化热,灼伤口、唇,故见 口腔溃疡较多,或满口糜烂。食积于内则见小便黄赤,大便干结。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通腑泻火 方药运用:凉膈散加减:黄芩、黄连、栀子、生大黄(后下)、连翘、竹叶、 薄荷、芒硝、甘草、蜂蜜。口渴烦躁者,加生石膏、知母;小便短少者,加生 地、通草;溃烂不收口者,加人中白、五倍子;大便不实者,可选用清热泻脾

3、 散清泻心脾积热。 3心火上炎心火上炎 主症:口腔、舌上溃疡或糜烂,色红赤,疼痛剧烈,进乳食困难。 次症:烦躁不安,口干欲饮,小便短赤,舌尖边红,苔少,脉细数。 理化检查:患儿血象或正常或升高;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可明确致病菌。 辨证要点:心之本系于舌,心之脉布于舌上。心火上炎,灼伤脉络,则舌 上溃疡或糜烂,色红,心烦不安,舌尖红。心火下移,则见小便短赤。 治疗原则:清心泻火,引热下行。 方药运用:泻心导赤汤加减:黄连、生地、竹叶、通草、白茅根、灯芯草、 车前草、甘草。 热盛者,加栀子、黄芩;热伤津液,口干欲饮者,加芦根、麦 冬、天花粉;烦闹多啼者,加黄连、珍珠母。 1 / 6 Remove D

4、emo Watermark from 本型口疮也可选用五倍子泻心汤(五倍子、薄荷、生甘草、竹叶、生大黄、 炒槟榔、黄芩、黄连、连翘)治疗。 4虚火上浮虚火上浮 主症:口舌溃疡反复发作,或经久难愈。色淡红,稀疏,疼痛较轻。 次症:神疲颧红,口干不渴,常见盗汗、手足心热,舌质淡红,苔少,指 纹淡紫,脉细数。 理化检查:患儿血象或正常或升高;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可明确致病菌。 辨证要点:小儿口疮病理因素多为火热,病患较久,易耗阴液,阴虚不能 制火,则虚火上炎,故见口疮反复发作,神倦颧红,盗汗,手足心热等证。 治疗原则:滋阴降火。 方药运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生地、黄柏、知母、山茱萸、茯苓、山药、 泽泻、

5、丹皮、玄参、五味子、麦冬等。邪热稽留,耗伤津液者,加石斛、旱莲 草、沙参等;肝肾阴虚者,加肉苁蓉、女贞子、菟丝子;盗汗少寐者,加酸枣 仁、龙骨(先煎);午后潮热者,加知母、地骨皮。 若是长期腹泻而反复发作口疮者,多以脾气虚弱为主,可用参苓白术散加 升麻、葛根治之。心肾阴虚口疮者可用六味地黄丸合补心丸化裁治疗。热病后 期,热邪灼阴,阴液亏耗;虚火上炎所致口疮,可用养阴清肺汤(生地、麦冬、 玄参、贝母、丹皮、白芍等)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口疮中医辨证治疗口疮 复发性口疮中医称之为口疮、口疳、口疡、赤口疮、热病口疮等,中医辨证施 治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祖国医学认为口疮的病因复杂,外多与风、火、燥邪上 冲

6、,或口腔不洁,口内破损邪毒直入有关;内多与心、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 关系密切。一般将口疮辨证分为心脾积热、阴虚火旺、气血两虚、阳虚夹湿型。 均应随证加减,辨证论治。 心脾积热型:症见溃疡生于唇、颊、舌面、齿龈等处,散在多发,如黄豆或 豌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甚者可融合成片。溃疡中央凹陷,上附黄白色伪膜, 周围红肿,稍高起,有灼痛感,说话或进食时加重,可伴有发热、口渴、心烦、 口臭、尿赤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治疗以清心泻脾、消肿止 痛为原则。方剂选导赤散合清胃汤加减。由生地黄 12g,丹皮 12g,黄连 9g, 淡竹叶 9g,木通 6g,黄芩 9g,栀子 9g,板蓝根 15g,生石

7、膏(先煎)24g,升 麻 9g,大黄(后入)9g,甘草梢 9g 等组成。 2 / 6 阴虚火旺型:症见口疮反复发作,此起彼伏,绵延难愈。溃疡孤立或有 23 个,溃疡中央凹陷呈浅碟状,上覆灰白色伪膜,周围粘膜色淡红或不红,疼痛 较轻。可伴口干、多梦心悸、腰膝酸软等全身症状。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以滋阴清热、降火敛疮为原则。方剂选六味地黄汤加减。由生地黄 12g, 山萸肉 15g,淮山药 15g,丹皮 12g,茯苓 15g,泽泻 15g,地骨皮 12g,枸杞 子 15g,天门冬 12g,黄芩 9g,黄柏 9g,当归 12g,赤芍 9g 等组成。 气血两虚型:多见于体质虚弱,或久病大病的患者。

8、症见口疮反复发作,绵 延难愈。溃疡散在,溃疡中央凹陷,上覆白色伪膜,周围粘膜色淡。可伴少气 懒言、乏力自汗、心悸失眠、口唇色淡等全身症状。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以健脾益肾、补养气血为原则。方剂选八珍汤加味。由党参 15g,云苓 12g,白术 12g,白扁豆 9g,当归 12g,川芎 12g,赤芍 9g,熟地黄 12g,山 萸肉 15g,肉桂 12g,阿胶(烊化)11g 等组成。 阳虚夹湿型:多见于素体阳虚,过用寒凉药物失治误治者。症见口疮反复发 作,绵延难愈。溃疡散在,溃疡中央凹陷,上附白色伪膜且分泌物多,边缘粘 膜充血不明显。可伴面色萎黄、四肢不温、口淡、便溏、纳差、胃脘饱胀等全 身

9、症状。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或濡。治疗以温阳健脾、祛湿理疮为原则。方 剂选附子理中汤加味。由附子 9g,党参 15g,茯苓 12g,白术 12g,莲子 12g,白扁豆 9g,桔梗 12g,炙甘草 6g 等组成。 除此之外,中医还用吹药、涂药、漱口药、敷药、针灸等方法治疗口疮。 冰硼散、锡类散、柳花散、青吹口散、西瓜霜等是局部吹药;鸡蛋黄油、柿霜 是局部涂药,用于辨证属阴虚火旺者;浓绿茶、漱口方用以清热解毒、消肿敛 疮,治疗辨证属实证者;若溃疡长久不愈,可用吴茱萸适量,焙干研末,陈醋 调,取涌泉穴,每晚睡前贴敷,意在引火归源,使上炎之火随辛热之物下行。 针灸治疗口腔溃疡针灸治疗口腔溃疡 针灸可选廉

10、泉、合谷、曲池、通里、神门、少冲、足三里等穴针刺,每次 23 穴,交替使用,中等强度刺激,留针 510 分钟。还可选牵正、曲池、颊车、 手三里等穴,穴位注射,每次取 2 穴,交替使用,每穴注射维生素 B1 0.5ml, 或当归液 1.0ml。还可用点刺法,即用三棱针或毫针,在溃疡面上点刺放血, 多用于溃疡红肿较甚,愈合较慢者。耳针可选用口、舌、神门、胃、皮质下、 内分泌、肾上腺、脾、心等穴,每次可选数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穴位上, 每日稍加力按摩 3 次,每次 10 分钟,每 3 次轮换穴位 1 次,双耳交替使用。 3 / 6 中医治疗口腔溃疡(口疮)中医治疗口腔溃疡(口疮) 中医食疗方法中医

11、食疗方法 中医治疗口腔溃疡,一般用泻火解毒、清利湿热的治法。在内服药物的同时, 宜用温盐水漱口,并在溃烂局部外涂冰硼散、锡类散、青黛散等。 用细辛外敷治病是我国古代民间流行的一个验方,由于方法简单,见效快,所 以此方法一直很受欢迎。 方法:将细辛 10 克捣碎,加适量温开水调成糊状, 填入脐窝,上敷塑料薄膜,外用纱布盖上,胶布固定,24 小时取下,4 小时后 再敷。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效果好。 用药期间应保持充足睡眠,全面营养,忌食辛辣,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大便通 畅 一、喝莲子汤去心火一、喝莲子汤去心火 表现症状:分虚实两种, 虚火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 实火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

12、、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食疗法食疗法:莲子 30 克(不去莲心),桅子 15 克(用纱布包扎),加 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 二、吃猪肝可去肺火二、吃猪肝可去肺火 表现症状表现症状: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 食疗法食疗法:猪肝 1 付, 菊花 30 克(用纱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汤。 三、喝绿豆粥去胃火三、喝绿豆粥去胃火 表现症状表现症状: 分虚实两种, 虚火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 实火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4 / 6 食疗法食疗法:石膏粉 30 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 然后过滤

13、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 四、喝梨水去肝火四、喝梨水去肝火 表现症状: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胀痛。 食疗法食疗法:川贝母 10 克捣碎成末,梨 2 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 五、吃猪腰去肾火五、吃猪腰去肾火 表现症状表现症状: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脊酸软、潮热盗汗、五心 烦躁。 食疗法食疗法:猪腰 2 只,枸杞子、山萸肉各 15 克,共放入砂锅内煮 至猪腰子熟,吃猪腰子喝汤。 中医辩证治疗复发性口疮中医辩证治疗复发性口疮 复发性口疮的中医辩证治疗,复发性口疮又称阿弗它口腔炎,系口腔黏膜发生 小而疼痛的溃疡,具有复发性。本病多与精神紧张、内分泌失

14、调、营养缺乏、 感染、遗传、免疫功能异常、消化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 外因以热毒为主;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劳倦所致。本病多见于 中年妇女,溃疡多数是散在性分布在容易活动的黏膜区域,常常疼痛难忍令患 者寝食难安。我们在临证复发性口疮中常辨证分为四种类型治疗。 1阴虚火旺型阴虚火旺型 口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可 服: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等。 2心脾积热型心脾积热型 发热,口渴,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可 服:牛黄解毒丸、牛黄清胃丸。 3脾胃虚寒型脾胃虚寒型 胃胀,肢冷,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治宜:温中建脾。可 服:人

15、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 4狐域症狐域症:肢冷,失眠,倦怠,食少;纳呆。治宜:温补肾阳。可服:金 匮肾气丸。 复发性口疮患者应避免精神紧张,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少食生冷、 辛辣、醇酒厚味之品;还可配合锡类散或珠黄散、养阴生肌散外吹患处,既可 减轻疼痛,缓解症状,又可促使口腔溃疡早日康复。 民间小偏方民间小偏方 5 / 6 方 1外涂红糖治鹅口疮:红糖研末 30 克,取适量涂于患处,一天 46 次。 方 2黄连末治鹅口疮:取适量黄连末填在肚脐眼上,每日换一次。 方 3皮硝治鹅口疮:取皮硝 30 克,捣细,取适量填在肚脐眼上,外面用胶布 封固,每日换一次。 方 4莴笋叶治鹅口疮:莴笋叶 6

16、克,大枣 3 个,用水煎服,每日 12 次。 方 5生姜蜜汁治鹅口疮:取蜂蜜 30ml,生姜汁 10ml,混匀后涂在患处,每 日 23 次。 方 6老茄子根治鹅口疮:取老茄子根 10g,陈皮 3g,冰糖 6g,用水煎服,每 日 12 次。 方 7西红柿叶治鹅口疮:取西红柿叶 10g,甜瓜皮 6g,用水煎服,每日 1 2 次。 方 8玫瑰花治鹅口疮:玫瑰花 6g,生姜 2 片,白扁豆 6g,用水煎服,每日 12 次。 养阴清热汤养阴清热汤 生地-15 克、熟地-15 克、白芍-12 克、天冬-10 克、麦冬-10 克、黄芩-12 克、 玄参-12 克、丹皮-12 克、梔子-10 克、桔梗-12 克、山药-12 克、地骨皮-12 克、 女贞子-12 克、生甘草-12 克水煎服。日/剂/2 次 鹅口疮经验方:鹅口疮经验方: 青黛青黛 5 克,冰硼散冰硼散 5 只,两样混合搅拌均匀,取少许吹入患处每日三至五次, 效果甚好。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