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创造精彩的数学教学课堂[文]

上传人:瑶*** 文档编号:146138493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心创造精彩的数学教学课堂[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用心创造精彩的数学教学课堂[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用心创造精彩的数学教学课堂[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用心创造精彩的数学教学课堂[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心创造精彩的数学教学课堂[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心创造精彩的数学教学课堂[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可编辑实用文档用心创造精彩的数学教学课堂作 者:文有林 工作单位:广西桂林市兴安县湘漓镇沿河小学邮政骗码:541302内容摘要:小学阶段孩子的特点是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并且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 ,我们应该改变教育教学观念 ,创造活泼有趣的学习环境、巧用多媒体、创设多彩活动等方式 ,用心创造精彩的数学教学课堂 ,使数学课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形象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词: 多彩活动 多媒体 精彩课堂 2014年6月2日用心创造精彩的数学教学课堂桂林市兴安县湘漓镇沿河小学:文有林“教师是教学的主

2、导”这一思想在广大数学教师的心中已根深蒂固 ,老师们都比较重视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如何把书本上的例题通过“复习铺垫例题分析巩固练习”等几个环节清晰地“教”给学生 ,大家都觉得只有老师讲得清楚 ,学生才学得明白。于是 ,在课堂上巧妙设计铺垫 ,详细分析例题 ,指导学生按时完成书本上配套练习便成为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流程。至于数学课上怎样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怎样的训练内容才是高效的 ,我们没有做过过多的思考。我们都知道 ,小学阶段的孩子的特点是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并且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 ,对教学内容

3、进行精心的编排。用丰富的活动 ,化抽象为形象的多媒体,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一、要由“讲清楚”转变成不要讲得“太清楚”“讲清楚”这一思想仍然根植于很多数学教师的心中 ,许多老师都比较重视站在自身角度思考 ,如何把书上的例题清晰地“教”给学生 ,至于数学课上怎样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喜欢的 ,怎样的训练内容是高效的 ,却很少做过多的思考。在课堂上 ,很少问及学生:“你是怎么想的?”而更多的是问学生:“你们听懂了没有?” 这种仅仅考虑教师“教”的成分而忽略学生“学”的成分的教学思想 ,显然是不可达到开发儿童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目标的

4、。要想创造精彩的数学教学课堂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 ,要由“讲清楚”转变成不要讲得“太清楚”。老师如果讲得太清楚 ,学生失去了主动思维的机会 ,习惯于被动接受 ,时间长了也就养成了思维惰性 ,学习能力也不可能有多大提高。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 我们的教学 ,应“将思维训练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的策略” 。所以 ,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 ,要经常思考 ,“哪些东西我们该讲 ,哪些东西该留给学生讲?”、“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要让学生由原先的被动“听”变为主动“说” ,在

5、师生交流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被激发 ,思维水平才能得到有力的提升。 二、创造活泼有趣的学习环境 ,创造精彩的数学教学课堂儿童天性就好玩 ,多彩的活动往往最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新课标提出 ,尊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提高 ,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 ,易被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多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究 ,获取知识 ,体验成功 ,积累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 ,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

6、、推理等活动 ,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如我在教学时、分、秒时 ,设置了这样的故事情境:你的一个好朋友被恐怖分子抓走了 ,你必须和你所在的学习小组的几个同学一起才能救出你的好友 ,你们救人的方法就是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每读对一个钟面 ,就可以清除一个恐怖分子 ,只有全读对了 ,就可以扫除全部恐怖分子 ,救出好友。学生们一听就来兴趣了 ,都想做救人英雄 ,并且积极加入活动。还有 ,我曾今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 ,其中也用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的形象。新授开始时 ,他运用多媒体放映一只胖嘟嘟的松鼠丈量一个

7、长方形的面积 ,却怎么也量不出结果 ,很着急 ,在这时老师再转而询问学生丈量的方法。这样不但迅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也在情境中渗透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在知识的总结时 ,小松鼠再一次出现 ,通过一系列的发问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回顾与记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其来源学生就牢固的记住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既形像生动 ,教学效果也显著。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 ,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 ,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三、巧用多媒体 ,创造精彩的数学教学课堂多媒体

8、进入课堂 ,可使抽象的概念、定理具体化、形象化 ,尤其是能进行动态的演示 ,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 ,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 ,针对部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 ,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演示 ,让他们在观察、演示、操作、讨论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交流 ,掌握数学知识。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对于推导过程 ,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 ,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难以理解。用多媒体演示:多层次地把圆依次等分成8、16、32份等 ,拼成所学过的长方形 ,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 ,把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动态呈现 ,直观地

9、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 ,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 ,使学生建立圆周长的一半、圆半径和所拼成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 ,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化静为动的显示 ,步步引导 ,层层推进 ,在学生的头脑中既建立了空间想象 ,又渗透了“转化”的思想。使得这节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 ,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四、创设多彩活动 ,创造精彩的数学教学课堂儿童的天性在于玩 ,活动往往最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现代教学论提出 ,尊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不仅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发展学生潜能 ,培养创造精神。

10、多彩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究 ,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积累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数学教学中 ,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例如 ,教学圆锥的体积时 ,为了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 ,我让每个组都准备好两套透明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一套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的 ,另一套不是等底等高的 ,还准备了一些水或沙子。活动前我先让学生猜猜这些学具的用途。再拿出等底等高的那一组圆柱和圆锥 ,估

11、计一下这两个物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然后用水或沙子做实验 ,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 ,每个小组用实验来说明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最后每组向全班同学们汇报实验结果。通过实验 ,学生亲自得出:在等底等高的前提下 ,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这一结论。得出这一结论后 ,紧接着要求学生再用另外一组不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实验 ,看体积大小是否还存在此规律。学生兴致勃勃做完两个实验后 ,兴奋地向老师和同学们汇报到:不是任何一个圆柱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锥体体积的3倍 ,而必须是等底等高圆柱体和圆锥体 ,圆柱体积才是圆锥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

12、高的圆柱体积的。再进一步提问:为什么第一组实验中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 ,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学生通过这样有趣的活动和实验 ,自己动手动脑亲自推导并总结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记忆非常深刻。这样多彩的数学活动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仅使学生高效地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到成功的愉悦、积累了数学方法、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做到拥有丰富多彩的小学数学课堂 ,其根本就是要求教师努力做到将知识化抽象为具体 ,将教学内容深入浅出, ,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也让知识和教学学内容灵活起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求知欲望 ,发展学生思维。只要用心 ,就一定能创造出多彩的、充满激励的、生成发展的、充满情趣的课堂;只要用心 ,就一定能创造出精彩的数学教学课堂! 2014年6月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