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整理]

上传人:瑶*** 文档编号:146138487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整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可编辑实用文档1、 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资源配置方式财产关系决策结构信息结构竞争与垄断2、市场配置方式的局限:第一 ,市场配置难以解决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 ,难以自行纠正宏观经济发展趋向;第二 ,对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节显得难以尽如人意 ,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市场调节过程较长;第三 ,市场配置不能解决经济的外部效应问题、垄断问题、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3、 市场经济与经济中的四在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及何时生产?为谁生产或如何分配?由谁决策?集中决策还是分散决策?4、 市场经济的特征?一.产权的确定性二.市场参与主体的平等性.三.经济活动的竞争

2、性.四.经济行为的法律性,五.市场体系的开放性.5、 现代市场经济及其一般特征:从时间上讲 ,它产生于20世纪初 ,至20世纪中叶全面成熟。特征包括:.政府开始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参与市场借助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间接干预经济. .财产权更加社会化,现代公司制度公私合营调度发达的信用制度渗透到经济的每个角落;完备的经济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 .健全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成为资源流动和配置的载体.6、 竞争规律:竞争的主要功能:(1)使市场机制功能得以发挥 ,有利于市场信号的形成与传递;(2)使市场信号能及时、迅速传递到利益主体 ,并促使其做出反应 ,有利于形成经济运行秩序 ,特

3、别是理顺价格关系;(3)增强企业活力 ,激发仆人进取心。7、产权的本质及特征:产权是财产权的简称,是法定主体对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总称。不排他 ,可共享。其特征:(1)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形态(2)排他性产权的契约性质(3)产权是一组权利 ,是多种权利的总和(4)产权的统一性和不完全性8、产权制度的内容:(1)产权安排(2)产权结构安排(3)产权保护9、产权制度的功能:(1)产权具有财产约束功能,激励功能,有效配置资源功能,形成稳定预期功能,规范交易行为和交易界区的功能,它能有效的界定和规范财产关系和人们的经济行为.(2)产权制度是自古以来所有国家最重要的法律之一 ,其重要

4、功能就是“定分止争” ,国家确保了财产“名分”才能形成明确预期 ,激励努力创造,防止不确定性,制止混乱纷争,维系社会稳定,杜绝搭便车和公地悲剧.(3)富人和穷人有财产都要受到法律的保护。贫苦大众有茅屋“风能进 ,雨能进 ,但国王不能进” ,穷人不值钱的雨伞也神圣不可侵犯的 ,需要受到法律的呵护;公民财产不能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名义被瓜分,抢夺,产权制度要保护多数人的财产,即使我们认为少数人的让步会导致大多数人总效用和福利的啬 ,也不能随意无条件地剥夺少数人的产权 ,谈判,让步,妥协,补偿是法律协调产权纠纷的基本步骤和手段。不尊重产权会造成财产的不确定性,而这对于经济长期的发展动力来说将是毁灭性

5、的,”有恒产者有恒心”,产权保护应该是无条件的。10、对计划经济的弊端: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做了明确的概括 ,就是政企职责不分 ,条块分割 ,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 ,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 ,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同 ,严重抑制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正是由于计划经济是在衽计划经济所必需的经济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实行的 ,这种经济体制不可能使得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所以 ,对这种计划经济体制 ,邓小平深刻地指出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11、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的内部条件内部条件:每一种经济体制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 ,必然有着其自身特殊的经济运行机制 ,这些特殊的运行机制是该经济体制内部特有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其内部特有的经济条件就是(1)社会化大生产(2)社会占有了全部生产资料(3)商品货币关系消失。其具备的内部条件(1)具有独立经营,利益不同,在各经济领域占绝对优势的市场经济主体.作为经济主体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 ,其动力和压力都来自对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只有这样 ,各经济主体之间才能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而展开竞争;二是能够自主经营 ,即能够灵敏地根据市场信号 ,以追求盈利最大化为目标 ,自行决定生产什么和生

7、产多少 ,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2).建立覆盖全国的统一市场和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健全而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当包括以下三种市场 ,即一般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3)建立以市场竞争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形成要反映下述三方面要求:一是商品价格的形成要反映价值规律的要求 ,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二是商品价格直接受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 ,供不应求的商品涨价 ,供过于求的商品降价。三是商品价格要反映纸币流通规律的要求 ,受币值高低的影响 ,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况下 ,商品价格与币值呈反比例变化。11、社会主义的本质同市场经济的兼容:市场经济一种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的资源配置方式 ,是

8、与社会经济制度无关的 ,它可以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并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服务 ,也可以在社会主义存在并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这就决定了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的本质之间存在着兼容性。(1)解决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同市场经济的兼容。生产力发展已经表明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同样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使商品经济获得充分发展 ,这是客观的要求。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实现 ,要求衽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则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体现了两者的兼容。(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社会主义根本要求同市场经济的兼容.人

9、剥削人的经济现象之所以产生 ,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 ,两极分化也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产物。剥削现象和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 ,根源并不在于市场经济这种资源配置方式。社会主义社会要消灭剥削 ,需要具备物质条件 ,是必须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社会 ,以公有制为基础 ,而且市场的作用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以挥的 ,这就消除了产生两极分化的根源。(3)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目标同市场经济的兼容.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实现共同富裕。和产资料的公有制和物质文化生活丰富是实现共同富裕有前提条件。而物质的极大丰富必须经历商品经济

10、的充分发展阶段 ,发展经济的体制要求只能是实行市场经济。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公有制为主题 ,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建立更有效,更合理的宏观经济调空体制和更完善的法规制度.13、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内外部条件:(一)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内部条件。其一般性质:(1)作为市场经济主体 ,具有独立的法人产权 ,可以自由支配、使用和处理归自己所经营的财产 ,并承担财产经营的风险和责任(2)是具有独立经

11、济利益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3)既是商品和劳务的供给者 ,又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企业规范运行或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主体的条件如下:(1)企业面向市场和依赖市场。(2)企业产权关系明晰(3)充满活力的企业经营机制。(二)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及规范运行的外部环境。(1)市场信号有序化(2)良好的竞争环境(3)良好的信息传导环境。14、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特征:现代企业制度:又称现代公司制度,是一种适合现代时常经济要求的,在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决策结构,责权利结构以及制约因素等方面有着一定规则的企业制度.。四个特征:即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5、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影响消费水平的基本

12、因素有国民收入总额及其增长速度、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使用方向、人口总量及增长速度、城市化水平和人口龄结构、价格水平及其变化、利率水平、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提高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1)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2)节约生产资料 ,降低资源消耗(3)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 ,提高消费质量和档次(4)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幅度 ,提高人口质量 ,避免财富和国民收入的增长部分过多地被新增人口吞食。16、消费水平变化趋势看 ,经历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现代型消费四个阶段:(一)温饱型消费水平特点(1)消费者没有储蓄,收入仅够维持温饱,(2)消费需求变化小,消费结构以基本生活需要为主

13、消费单一(3)消费者现金收入较少,许多生活必需品以实物形式得到.(二)小康型消费水平特点(1)消费者有了储蓄,数量不大,为了多储蓄 ,消费者必须在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选择其一(2)消费者需求结构每隔段时间会发生变化 ,食品消费比重下降,消费结构向多元化发展.(3)消费者现金收入增加,绝大多数物品通过货币购买取得,消费的自主选择性增强.(三)富裕型消费水平特点:(1)消费者既能在每个时期增加储蓄 ,同时又能改善生活 ,储蓄与当前消费都可以增加.(2)消费者需求变化加快,层次上升,生活范围扩大 ,闲暇时间增多。消费结构由以生存需要的满足为主转向以享受,发展需要满足为主.(3)消费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

14、提高,食住穿用,家务劳动,精神文化消费社会化了.(四)现代型消费水平特点:(1)储蓄的目的不在是处于预防动机和交易动机,是为了收入的增值 ,股票、债券、住宅、金银首饰和艺术吕将成为大受欢迎的商品(2)消费的计划性越来越占有突出地位,消费行为与宏观经济环境,价格利率,持久性收入,预期工作年龄的联系越来越密切.(3)需求变化不在是原有结构基础上的数量延伸或扩展,而是消费结构的重组.消费需求内容不断翻新.(4)社会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生活环境大大改善,诸如旅行难、求学难等问题得到根本解决.17、试述生产要素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决定性作用。(1)正面:一般而言 ,商品市场的发育、成长要行于要素市场 ,许多

15、发展中国家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发达的、繁荣的商品交换市场 ,商品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对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强烈的要求。但由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环境等诸方面的原因 ,这些国家未能形成完整的生产市场 ,故而未能顺利实现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过渡(2)反面:如果没有生产要素市场或这种市场不健全 ,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信息就难传递到生产要素领域 ,消费需求无法通过这种传递拉动实际的派生需求并获得供给品 ,从而消费需求就不能转换成现实的需求并获得满足。市场机制就不能渗入生产要素领域。那么生产要素按计划分统配就会合理的存在下去 ,这样政企不分 ,条块分割 ,产销脱节 ,供求失衡 ,计划配给也就会

16、长久存在下去。18、 商品市场的特点:(1)需求多样性(2)购买力分散性(3)明显的广告导够性(4)流动性和易变性19、 生产要素市场的构成?(1)金融市场(2)劳动力市场(3)资本品市场(4)房地产市场20、劳动力的价格和工资机制(劳动力价格由何决定):(1)市场经济条件下 ,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由市场进行配置 ,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 ,工资高低是由劳动力的供求决定的。(2)工资机制是竞争过程中工资变动与劳动力供求变动之间相互制约的联系。工资机制有以下作用:(1)动力刺激(2)成本节约(3)收入均衡化21、市场行为规则要反映公平竞争的内在要求 ,其中主要是:(1)使市场主体都能够机会均等地按照统一市场价格取得生产要素(2)使市场主体都能够机会均等地进入市场并按照市场状况自主地出售自己的商品 ,包括机会均等地制定价格和确定销售地区等(3)使市场主体都能够平等地承担税负及其他方面的负担 ,没有任何优惠或不公正的负担(4)维护所有方面的平等竞争 ,如劳动者之间的就业机会均等和经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