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课程目标(教学计划)(二年级)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613805 上传时间:2017-11-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课程目标(教学计划)(二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课程目标(教学计划)(二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课程目标(教学计划)(二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课程目标(教学计划)(二年级)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课程目标(教学计划)(二年级)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课程目标(教学计划)(二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课程目标(教学计划)(二年级)(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学数学第三册学科课程目标(教学计划)一、 教材简要分析(一)数与代数(计算教学内容)1、第二单元:100 以内的加、减法笔算(以前安排在第二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在第三册)。教学目标:掌握 100 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 100 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3、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1) 表内除法没有结合表内乘法在本册出现,主要目的是分散难点。(2)仍分成 26、79 两段编排,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教学目标: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二) 空间与图形1、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目标: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米、l 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 =100 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2、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3、第五单元:观察物体2教学目标: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三)统计(第七单元)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3、,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 2 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四)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第八单元)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册主要是简单的组合思想和简单的逻辑推理。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五)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看一看,摆一摆”,教学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

4、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班级学生学科情况分析二(1)和二(2)班学生分析:通过开学初的摸底测试和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的数据分析,对二(1)班、二(2)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二(1)班:共有 40 人,男生 26 人,女生 14 人。数学成绩总体还可以,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还没有养成良好地听讲的习惯和做题的习惯;多数男生比较活跃,大部分女生数学学习比较被动,其中张娟、刘桃云、覃怡然、王奕炜、马莹等学习数学存在着一定地困难。二(2)班总共 40 人,男生 28 人,女生 12 人。数学成绩总体还可以,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

5、思考习惯、做题习惯。3整个班级上课气氛比较沉闷,中下水平的学生较多,其中王嘉欣、蓝安琪、王琪、高贤松、余铮、司志远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已经掌握了 100 以内的加减法的部分内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能正确解决求部分与总体关系的图画式应用题;多数学生能认、读具体时刻及计算经过时间;而且能利用所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基本的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基本立体图形来进行简单的图形拼组,有了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经过统计知识的学习,已经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进行独立统计。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两个班):1、每班都有 1/3 学生没有深刻理解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含义。2、两个

6、班的多数学生没有估算的的意识。3、二(1)班有 1/3 学生不会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二(2)班有 2/5 学生不会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4、口算 15-9,学生出现倒减的现象,口算的正确率不是很高。5、两个班有还有 18 个学生不会计算经过的时间。5、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较弱。二(3) 、二(4)班学生分析:根据已有信息分析,学生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对于数学学习比较感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与合作完成的活动兴趣非常高。三班的学生总体水平中等,有 4、5 个特别拔尖,而学困生有 7、8 个;四班的学生总体水平较好,班级学困生较少。学生已经掌握了 100 以内的加减法的部分

7、内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能正确解决求部分与总体关系的图画式应用题;能认、读具体时刻及计算经过时间;而且能利用所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基本的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基本立体图形来进行简单的图形拼组,有了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经过统计知识的学习,已经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进行独立统计。有部分学生在以上几方面掌握得比较好。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后,基本养成了积极思考,认真作业的习惯。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特征,学生上课倾听的习惯培养不够,而且有少数学生由于缺少练习,书写的能力欠佳。学生对于仔细审题,仔细检查的意识不够,在这学期要重点培养。三、各单元知识点梳理4单元内

8、容(知识点)重难点 例题号 经典习题 易错题错因分析及错因对策统一长度单位重难点: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例 1 下面这两种蔬菜分别有多少长? 估一估:小刀大约有(乱写)个 长。错误原因:学生没有估测的方法,不知如何下手。对策:教给学生估测的方法:可以以正方体的一条边为标准,做上记号,画画小刀有几个这条正方体一边的长第一单元厘米、米的认识认识厘米,用厘米量重点:建立 1 厘米的直观表象。难点:断尺量物体的长度。例 2 直尺上 5 厘米到 12 厘米之间长( )厘米。用一把 20 厘米长的尺量物体(1)量了一次,还有 15厘米,显示器宽( )厘米。(2)量了两次,还有 5 厘米,毛巾长( )厘米。

9、错因分析:学生没有这方面的操作经验和对还有 5 厘米、尺子长出 5厘米的理解。对策:1、学生动手操作,丰富其操作的体验。2、重点理解还有 5 厘米和5(3)量了两次,尺子长出5 厘米,书本长( )厘米。尺子长出 5 厘米的理解。3、对比。认识米、用米量重点:建立 1 米地表象。1 米=100 厘米难点:用米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实际长度。例 3 估一估:一根绳子长 98 厘米,另一根绳子长 99 厘米,这两根绳子接起来大约( )米长。一把米尺和一米长的绳子比是:( A、B )A、米尺长 B、绳子长 C、一样长 D、不能确定错误的原因:学生对于不同事物的 1 米表现的建立不够深刻。对策:通过对

10、比演示。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重点、难点:画线段的方法。例 4 (1)画一条比 8 厘米短 3 厘米的线段。(2)画一条比 3 厘米长 2 厘米的线段。这条线段长( 5 )厘米错误原因:量线段长度的方法没有掌握。对策:量线段长度与画线段图的方法结合。1、找到刻度“0”打上点。2、贴老尺。3、找到点,对上数。6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不进位)重难点:进位加法(突破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例 1、例 2、例 3、2、里可以填几?(1)不进位加法:45(2)进位加法:4536+35=613 6+ 3 56 1错误原因:1、学生根据口算的方法,先算十位再算个位,把个位等于11 中十位上的 1 无法处理。2、忘记

11、了把个位满十后的 1 个十加上。对策:1、根据学生的口算方法通过小棒演示来突破十个一是一个十,多了一个十,也就是十位上应该是 3 个十加三个十再加一个十。2、口述笔算的方法。3、对比笔算时从个位算和从十位算。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两位数减两位数重难点:退位减法(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例 1、例 2、例 3、方框里有哪些不同的填法,请你按规律填一填。 50-26(被减数个数是 0)5 0- 2 6错误原因:出现倒减。对策:1、小棒演示明确算理:明确去掉 6 必须7十再减。) 3 4 从 5 个十中拿出一个十,这时个位是十个一。2、5 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重难点:会分

12、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多少的问题例 4 1、 小明想买一套脑筋急转弯的书,书的价格是 50 元,可是他还差 12 元,你知道她妈妈给了他多少元钱吗?2、 红花比白花多 5 朵,白花比黄花多 1 朵,兰花比黄花少 1 朵,这四种花谁最多?人工野鸭岛去年有 35 只野鸭,今年比去年多 28 只。今年有多少只?错误原因:不会分析数量关系。对策:在关键的句子中标上谁是多,谁是少。连加连减重点: 竖式的写法。难点:进位、退位,口算、笔算相结合的题目的正确计算。例 1、例 228+34+29=812 83 4+ 2 1 98 1错误原因:连续两次进位比较困难。对策:1、口算 8+4+9=这种两次进位的

13、连加,达到熟练的程度。2、可以采用两步笔算的方法。加减混合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难点:计算中的进位例 3 在( ) 里填入一个数字,使算式中的数都变成两位数,并且得数最大,先填一填再计算。1、65-29+41 笔算乘65+29-412、98+54-27 笔算乘 98-错误原因:1、进位加、退位减不过关。2、看错题。68 5+5+22 12 5 3 658和退位的区分。 36+4( )-5( )=( ) 54-27对策:认真读题,仔细审题。加、减法估算重点、难点:会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并明确估算的思路。例 4 选择下面的数,按要求写出算式并计算。67 46 28 9(1) 和比 70 大,比

14、 100 小的算式。(2) 差比 20 小的算式。妈妈带了 90 元钱,想买书包 69 元,铅笔盒 22 元,买这两样文具大约花( 90 )元,妈妈带的钱够吗?够错误原因:学生估算的策略不够恰当。对策:结合实际情境说明,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判断这个 90 元是少估了还是多估了。最后确定够不够。9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重点:认识、辨别角。难点:比较角的大小。例 1 例2(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2)师:看下面各图都有角,你知道左面的三角形有哪几个角?右面的图形有哪几个角?(1)下面这个是角吗?(2)下面哪个角大,哪个角小?(1)错误原因:学生认为一条边长,另一条边短的角不是角。

15、对策:通过特例的呈现,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表象。(2) 错误分析:角的大小和角的边长没有关系,和角的张口有关系。10直角的初步认识认识三角板上的直角,并能利用三角板画直角例 3 例4(1)判断直角。师:同学们能不能判断一下老师找到的是不是直角?(课件演示)(1)在下图中,各画一条线段,分别使它增加 2 个直角、3 个直角、4 个直角。错误分析:学生容易用肉眼去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而不用三角板比一比。画直角时,学生不标直角符号。表内乘法(1)乘法的初步认识重点:初步体会乘法算式的涵义难点:会把加数相同的乘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例 1 例2 例 3(1) 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6、。9 + 9 + 9 = ( ) ( )5 + 5 + 5 + 5 =( ) ( )(1)看图写一写,算一算。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或 (2)画一画例:24 43 错误分析: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 42 表示 4 个 2 相加或 2 个 4 相加。如有图则根据图说其意义,一般表示一个意义。11625 的乘法口诀重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 5 的口诀。例 1 1、 对口令。一五( ) ( ) ( ) ( )一十 三五( ) ( ) ( ) ( )二十五四五( ) ( ) 二五( ) ( )分针走 1 大格代表几分钟?走 2 大格代表几分钟?能用上 5 的口诀吗?分针指向 4,表示多少分钟?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